上山下乡的低端人口和经济下行中的致富经
1 . 何处才是流奶与密之地?
上帝曾应许过人类,要给与他们流奶与蜜之地。从那儿开始,人类就在追寻这片土地。但千百年过去却始终找不着痕迹,以致于相当一部分人怀疑是否存在迦南地。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上帝在应许的时候走了个神,把这片土地定错了坐标,挪到了中国而不是以色列。
这源于中国传达给人一种印象:这片土地黄金满地,有开采不完的宝藏以及奢侈的享乐,财富俯拾皆是。
不得不说产生这种印象的人可能也像上帝那样走了神,瞧见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致富经“。
倘若望文生义,自然会把”致富经“理解为授人以渔,学以致富。但我们电视台却驴唇不对马嘴,传播的都是信口开河,天花乱坠的造富神话。大体就是随便摆个炉灶,也能发家致富,总归都是些谈不上技术的项目,例如卖馒头,收废品,做豆腐皮,几乎等同于天上掉馅饼。久而久之,就和街头电线杆的广告毫无二致了。
2 . 回乡创业的低端人口
不过凡是懂一点国情,就明白讲神话才是“致富经”的本意。让百姓看上去富足,才能维系政治稳定。尤其中国经济走了多年顺境后恰逢拐点,人们收入减少不说还面临失业风险。
大家既已过惯了安生日子,一旦出现不稳定的苗头就格外碍眼。况且”民生“关乎国家颜面。因此总要吹嘘一些神话,才足以淡化民间疾苦。
不过电视节目不能当饭吃,稳就业和保增长才是政治目标,因此政府刺激手段频出。然而我们的专家们往往是洞见有余,施政无力。经济大周期来临,各种调控措施如同隔靴搔痒。即便就业数据不跌,城市中游荡的人已开始变多了。壮丁们赋闲,损坏市容不说,还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各地便开始清理低端人口。
政府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平素爱舞文弄墨,铺垫一些规则,有需要时则能信手拈来。无论是消防安全,市容市貌,房屋产权,旧城改造,都可以成为驱逐人口的由头。再加上医疗,就业和教育等歧视手段,总能将这群低端人口逐步清理。
但驱逐的动作不能太大张旗鼓,毕竟早年城市发展用他们做了垫脚石,如今卸磨杀驴就显得手段下作,恐会招致民怨。加之总有一部分人适应力强,打一枪换个地方,总能好死赖活地呆在城里。
所以施政讲究个绵里藏针,多少要准备一些道义上的理由。好在阶级斗争搞了几十年,也算老马识途,既然当年躁动的红卫兵可以上山下乡,今天的失业人口自然也可以回乡创业。
革命传统几十年一轮回,农村仍旧是中国的主战场。但话说回来返乡终究不是本心,而是城里没混好,才会被低端驱逐。此时为了照顾这群草民的颜面,各路媒体便开始宣扬家乡创业的造富奇迹,社会主义遍地开花,不在乎城里还是城外。——总归给了个”还乡创业“的台阶,让群氓自己产生回乡的意愿。
3 . 扎根农村
致富神话在经济下行中总会缓冲一部分压力,因为信心大于一切。正像病重的人需要鼓励,针砭药石都不如精神上的信念有效。对中国的失业人口来说,既然生计上照顾不周,精神鸦片还是要管够。
于是新时代的”致富经“成了外宣新阵地,旧瓶装新酒,套路依然不变,项目还是那些项目,不过变着花式,总之立足传统,清晰易懂,和幼儿教材无异。宗旨就是迅速翻本,加速脱贫,一人成功带动全村致富。
说到这些项目,无非是养养鸡鸭牛羊,龟鳖鳝鲤。如果追求点新奇,就是蛇虫鼠蚁,蝎蛭蜈蚣。倘若要技术含量,就来点木耳灵芝,全能饲料,变废为宝之类。
加之入行门槛低,市场供不应求,身居青山绿水,就能日进斗金,随便一个小项目也能吃定产业上下游,收购商都是追着送钱上门,仰赖你带动致富。
宣传口径仿佛回到几十年前,——农村广阔,大有可为。尤其逢到大学毕业潮,致富经总以各色姿态活跃于媒体,画面中皆是黄金遍地,山水有情。总之就是扎根农村,切勿入城。
4 . 有关致富的忠告
这些电视台的致富事业赚钱与否,自然是达者自通,会心一笑。商业史告诉我们,夺先机,重管理,讲技术革新才是制胜之道。但“致富经”却只催促人们大干快上。
直到低端人口终于回乡,却发现山水依旧,破败未改。农村条件依然严酷,交通不便,设施简陋,官僚腐败,吃拿卡要,以及泼皮满地,讹诈盛行。
不过终有硕果仅存的一批人,熬到了产品上市。然而这时候产业上下游却突然换了脸面,——供应商们提价了,收购商们失踪了。
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创业者们终于发现致富经不过是上游商家的广告,向涉世未深的人放出的一只只饵,产品压根没人打算收购,只是为了把手上的幼苗和原材料转手而已。
之前看到的供不应求立刻成为产能过剩,采购商各种挑剔压价,甚至推脱协议。不过新闻也说了,投资风险自担。只怪你时运不济,没有早点看致富经,赶上了价格低潮。
不过为了让那些不稳定的低端人口们分流回乡,媒体仍要保持鼓噪。即便知道回去的人大多前途渺茫,但只要不在领导跟前添乱就好。
历来经济发展都是人口涌向城市,而今鼓励逆向流动,归根结底还是产业疲软,城镇化衰退,饶了一圈终究走回上山下乡的老路。
但凡经商都知道,利润不给后来人。当有人大张旗鼓地宣传某某行业赚钱时,并不是让你后来居上,弯道超车,而是需要你转嫁风险。
人生的韶华只有一次,早年把青春献给了城市,至少离开后不要失去青春换来的成果。政府收割民众的手段总是层出不穷,如果还记得当年“大众创新”那群“大众”的结局,就能猜到回乡创业的结局。所以在当下,规避风险往往是比致富更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