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蜉蝣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电影评论】《热带雨》:师生禁恋,文化身份与视觉隐喻

蜉蝣
·

感受一下,周围遍布着翠绿的丛林,上一场雨的痕迹才刚从嫩叶边滚落,阳光透过缝隙切割着人的身影,倏地,一阵大雨倾斜而下,空气中氤氲着榴莲的香味,你会想起什么?如果是我,我会想到一位新加坡导演陈哲艺拍摄的《热带雨》,影片中最令人瞩目的故事情节是男女主角之间的师生禁恋。但本文不会最先聚焦于这段恋情,而是将目光放置于片中的主配角背后被设计和建构的文化身份,进一步揭示出海外华语语言文化的式微状态。当意识到人物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意蕴之后,再重新审视故事中的种种情节,或许能一窥导演在特定议题上的抉择策略。

(一)人物背后的文化身份

女主角阿玲是一名新加坡学校的华语老师,在私家车内听华语广播新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只能说华语,在家中跟公公说台湾闽南话,和马来西亚的母亲说着客家话,周围的工作环境是流通英语的新加坡。

多语言环境的设置与多重文化身份的联系紧密。阿玲的跨文化身份并未着重于体现她丰富且复杂的成长环境以及人生经验,而是以她为核心代表暗示着华语文化在海外华人圈中的式微状态。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新加坡教育体系对华语的轻视和背弃,不仅学生认为华语无用,学校领导层亦不将其作为衡量学生学业能力的标准。除此之外是阿玲的女性身份所导向的女性困境,阿玲与丈夫结婚八年却未得一子,丈夫似乎将责任单方面怪罪于阿玲的不育能力,两人情感日渐淡薄,丈夫亦以出轨一位携子少妇为由结束两人的婚姻。妇女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价值是由能否生育和照顾老少而决定的,当无子的阿玲被认为失去了存在于家庭中的决定性因素之后,便被丈夫轻易地撕毁婚姻契约。

另一位代表着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是阿玲的公公。闲暇时观看的武侠剧和张贴在墙上的书法,皆透露出公公的文化兴趣和背景。然而,公公这一人物形象被塑造成衰老年迈且瘫痪在床,更增添华语文化处于新加坡文化生活的边缘地位的这一事实迹象。家庭中的另一位壮年男丁是阿玲的丈夫,中英混杂的口语语言,穿戴西装混迹于商务精英的社会圈层,是拥有着国际大都市之称的新加坡的现代精英文化的象征,亦能被视为被文化他者所同化的典型代表。

男主角伟伦是一名高中生,尽管沉迷于以成龙为代表的中国功夫,但华语能力比较糟糕。伟伦的身上混杂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双重痕迹,是文化交融的存在证明。相比起阿玲复杂多线的文化处境,伟伦似乎更像一个血气方刚、不谙世事的脸谱化青少年,如果用线条视觉感来描述,阿玲恰似一条迂回曲折的细线,而伟伦正像一根直挺挺的粗线。

(二)视觉隐喻

影片中最引起人遐想的事物是榴莲。榴莲是热带的一种著名水果,以浓烈的气味和张狂的外形而闻名遐迩。片中的一场戏是阿玲和伟伦在教室里分享榴莲,而榴莲在此可以被视为少年伟伦的欲望外化的形象。在脾性上,伟伦的看似直白和罔顾伦理的情感表达方式,便十分契合着榴莲将味道旁若无人地散发入空气里的特征。不过,电影毕竟只是视觉媒介,选择以嗅觉而非视觉来挖掘榴莲的象征功能或许是导演的有意为之,为了避免过于坦率直白的视觉呈现,嗅觉对于观众的经验体验和想象性体验的要求更高。

榴莲是欲望的嗅觉展现,而红色的运用便更直接地契合电影的视觉艺术。经过笔者的分析归纳,红色在片中主要有两种功能,第一种是阿玲对伟伦的欲望的外化,比如像漏墨的红笔,伟伦身穿着的红色的武功服,皆与阿玲常穿的以白色、淡青色为主色调的服装色彩相异。阿玲性情温柔和隐忍,而伟伦性情冲动和率真,色彩的搭配上亦存在着文化基因的影响。第二种是阿玲的愤怒的外化,比如在阿玲即将发现出轨的丈夫时,眼前的人行道上穿过一位穿红衣服的男孩,又或者在葬礼上熊熊燃烧的火焰。由于阿玲的性格偏向于隐忍,将情感压抑于内心之中,导演选择这一色彩策略细致地揭示出主角阿玲的内心波澜。

雨天的象征意味更容易理解,不仅在电影名称中被揭示,而且影片中大量户外取景皆是在阴雨天的气候下完成。雨天可以被视为阿玲遭遇的各种困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的集合,不论是职业困境、女性困境、情感困境和华语文化的困境,每一个困境都在倾轧着阿玲的人生。直到影片的结尾,阿玲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之后,窗外才首次倾泻出一地阳光。

(三)导演立场

阿玲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代表,而伟伦是更偏向于西方现代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当两人意外地产生超越师生关系的情感时,阿玲被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所牵扯,甚至不只是中国的人伦思想,尽管是西方的现代思想亦遵循着师生有别的准则。因此,片中师生禁恋的设定真正想要挑战的其实是爱情面前的一切保守和禁锢的思想。

虽然阿玲在语言和行为上拒绝了伟伦的追求,但片尾阿玲腹中的孩子和阳光遍地的马来西亚家乡,亦彰显着同样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导演在面对互相抗衡的中西文化差异时的抉择,或许文化融合能够开拓一个充满希望的文化环境。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