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書窩|設計幸福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c4a00c69-3be3-4125-985e-5bea6ebd4a9a.png/public)
■ 書名
■ 觀點
什麼是幸福?
定義:幸福,是會隨時間而變化的愉悅與目標感受。
幸福的關鍵
幸福的關鍵在於時時刻刻實踐愉悅—目標原則。
中年者最不幸福
生活滿意度與年齡會形成一個U字形(也就是中年者最不幸福),可能是來自我們對生活的期望所致:年輕人期望未來會有更美滿的生活,所以導致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會隨年紀逐漸降低;而中年人則不會期望未來的生活會比現在更美好,所以他們的生活滿意度會開始增加。
幸福的製程
幸福的製程,取決於注意力的分配。
想變得更幸福的關鍵,在於能令你快樂的事,需要你投以更多注意力;無法令你快樂的事,則要減少投以注意力。要留意的是,我的意思不是要你注意幸福本身。「均衡狀態」會是你追求的目標,一旦達到「均衡狀態」,就不必無時無刻監督自己的幸福,除非本身或周遭環境發生變化。
適應
「適應」指的是,隨著生活變化對幸福的影響力慢慢減弱,我們也會逐漸抽回對這些變化的注意力。新出現的刺激會吸引你的注意力,但當習慣了之後,就不再那麼在意了。於是乎,你的注意力將重新被釋放,它會想要去找尋新的刺激。
消除不確定性
有一種適應模式叫「A-R-E-A模式」。一開始,生活事件會吸引你的「注意力」(attention),促使你做出「反應」(react);倘若你能夠「解釋」(explain)那件事,你便會收回注意力並「適應」(adapt)它。這個過程大多是自動發生的,且無須有意識地介入。隨著刺激的影響逐漸消退,我們大部分的時候都能解釋並適應變化。
為何我們總覺得不夠幸福?
我們之所以會覺得自己不夠幸福,是因為分配注意力的方式,無法使我們感受到應有的愉悅和目標感。既然錯誤分配注意力是根本問題,那麼重新分配注意力,就是治本的解決之道。
三大注意力障礙
三種注意力的障礙:錯誤的欲求、錯誤的投射以及錯誤的信念。
■ 解方
重新分配注意力
三個獨立又環環相扣的概念,可幫助我們重新分配注意力,進而獲得更多幸福,那就是「決定」「設計」以及「實踐」。
幸福製程的三步驟:決定、設計及實踐
決定
留意自身的反饋
留意他人的反饋
不必汲汲營營
設計
促發效應
預設默許
承諾
社會規範
實踐
注意行為
選擇來往的人
別被干擾,一心一用
■ 評論
這本書極具啟發性。「愉悅—目標原則」對應「快(快樂、體驗)、足(滿足)、意(意義)」中的「快—愉悅」與「意—目標」,並以「注意力」來解釋「期待、比較、適應」,令人耳目一新。
書中指出,雖然愉悅和目標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互相替代,但從長遠來看,兩者實際上是互補的。當我們從事愉悅活動時,若幸福感開始下降,便應轉向有意義的任務;反之,當從事有意義的活動時,若感到疲憊,則應轉向愉悅的活動。這種交替方式不僅能避免對單一活動的適應性疲勞,還能讓注意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然而,作者強調,專注於當下的任務至關重要,多工處理只會削弱幸福感。
書中還提及一項數據顯示:癌症病友在症狀緩解期時,對生活的滿意度反而較低。作者認為,這是因為死亡的「確定性」促使病人開始安排後事,而症狀緩解期卻增加了不確定性,從而降低了幸福感。
這一觀察揭示了不確定性對幸福感的雙重影響:消除壞事的不確定性有助於提升幸福感,而在愉悅的情境中,不確定性反而能增加期待與樂趣。
書的後半部分聚焦於幸福感的關鍵——注意力的分配,並提出了幸福製程的三步驟:決定、設計及實踐。儘管這部分的內容稍顯雜亂,但書中許多洞見仍極具價值,值得細讀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