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的收藏價值標準:從無聊猿到花火
最近閱讀了《NFT大未來》這本新書,裡面有列出NFT價值判斷標準,對於有興趣選擇藝術類NFT來收藏的人來說,蠻有參考價值,如下:
1. 我對該NFT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2. 這作品是否能炫耀,掛在家裡展示給朋友看?
3. 這作品有多麼獨一無二?
4. 它與其他相似的作品主要差異是什麼?
5. 創作者有多常展示作品?
6. 創作者的經歷及成就如何?
7. 這位創作者的作品有誰也在搜集?
8. 創作者在創作時,主要探索什麼樣的主題?
9. 創作者的故事有多麼獨一無二?
10.創作者在社群上有多麼活躍?
■終極問題:即便我成為這個NFT作品最後一位擁有者,我會就此滿足嗎?
我覺得基本上已寫得很完整,不過在這之外,還需要一點點時代氛圍的啟發。
舉例來說,上週的大新聞是無聊猿發幣了。也許目前比較多人把關注度都放在無聊猿這類潮類有品牌價值的NFT上。但是我覺得,即便無聊猿不是以藝術為主要切入點來成功,那創造獨特影響力的能耐,本身也是一門藝術。
例如這位BAYC早期用戶回憶當初社群形成時,一開始並不太成功,可是他最欣賞BAYC最早開放讓用戶二創猩猩頭像的舉動,不在於這件事可以賺錢,而是從中展現的友善開放。這讓BAYC變成「那個」會被銘記在心的社群。
開放二創,不正是一種權力下放?是去中心化理念的實踐。在BAYC華麗的NFT頭像背後,我確實看到屬於這個時代的風景。
回來說藝術類NFT的價值吧。二月底到台北當代藝術館看了「蓋婭:基因、演算、智能設計與自動機_幻我;它境」展覽,裡面有一枚NFT創作,也讓我當下有窺見時代風景的感動。
那是黃新創作的「Blooming」,背景設定在夏日花火祭,每分鐘只要Hicetnunc平台上有人交易購買其上的NFT,就會即時釋放煙火。如果交易金額愈大,煙火就愈大。至於買家與賣家的錢包地址,則決定了煙火的顏色。
聽起來沒什麼?請到當代現場來看看,等著何時煙火會來,放得多大?會成為觀展時令人隨時停駐回首的驚喜。
也就在看展的那週,烏俄戰爭正式爆發。歐美國家隨後禁止了當地金融機構與俄羅斯銀行往來,以及SWIFT系統使用,企圖藉著禁止俄羅斯資金在國際流動,來進行制裁。
許多人的憂心眼光,這時都轉向了加密貨幣,認為俄羅斯政客會改用加密貨幣管道出逃。加密貨幣又再度被貼上洗錢、灰色與缺乏道德的標籤。
那幾天我也和周遭親友辯論好幾次,告訴他們放置加密貨幣的錢包地址,雖然是匿名,交易流動卻是公開誰都能看。不像銀行帳戶的交易資訊是由金融業掌控,如何操作始終是個神秘的黑盒子。
加密貨幣,在這層意義上並不比傳統金融交易邪惡,甚至可能因為社群共治變得更透明。而摸不到的錢包地址,如何在關鍵時刻,讓所有人看到它的光亮?「Blooming」以它的方式告訴了我們。這正是屬於Web3時代的風景。
其實,如果我們上Hic et Nunc購買了NFT,贊助了一枚煙火綻放的同時間,也等同融入了藝術,更透過公開的交易資料,平等參與了藝術。不再像是Web2時代用戶和臉書演算法的關係︰我們茫茫然在上面書寫,卻只容演算法全面掌控我們。
黃新認為,他想要展現的是一種後設(Meta)藝術。就像《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你打開了書,發現書也正期待著引領你譜出一段故事。你可以和藝術彼此凝視交會,是去中心化思維中更平等的關係。
當然值得注意的新興NFT創作還很多,迷因與數位生成藝術都很值得期待。只是想到我在大學時代修過的藝術史課上,教授介紹印象派時,提到畫作中歌頌了工廠,車站與城市;因為那時的歐洲中產階級,正因工業革命而富裕。那是屬於印象派時代的風景。
現在是2022年,你看到了Web3的風景了沒?對你來說又是甚麼樣的氛圍?當許多人說NFT很快就要泡沫化,我倒相信能映照出這樣風景的NFT,它的價值應該能成為持續綻放的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