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美联储 读书笔记7
但金融就是双刃剑,它的风险就是挤兑风险。小明存100元到银行,存1年。银行把钱贷给小丽,贷2年。银行预期小明存款到期后,会有小李来存100元,存1年,正好用这个钱偿还小明的到期存款。在正常情况下,若资金来源稳定,这是可持续的高效金融媒介模式。若1年到期后,储户对银行失去信心,小李没有如预期来存款,或出现其它问题,总之小李没有如期来存款,那银行就会面临到期无法偿还小明存款的问题,小明发现问题一传播。这时候其他储户就会更加恐慌,哪怕没到期也来提款,这就出现了挤兑风险。
小明存在银行的存款是银行的负债,因为到期要还钱且支付利息。银行对小丽的贷款是银行的资产,因为到期会有现金收入。而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利率差就是银行的利润。
现实中哪怕是经营良好的银行也会面临挤兑风险,甚至是破产。例如有人造谣银行坏账多将要破产,若大量储户相信谣言,纷纷来提款,那银行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为了缓解资金短缺,银行就会低价卖出自己的长期资产(对小红的贷款)来筹集资金。当资产贱卖的损失足够大时,银行就真的会资不抵债,最后以破产收场。所以银行破产并非都是因为经营不善,更多的是因为市场上的挤兑行为。
例如,10个人存了100元的1年期存款,利息5%,银行把它们贷款1年利息10%,但是出现挤兑,储户哪怕不要利息也要提前提款,那贱卖的资产若不到1000元,银行就会资不抵债破产。因为银行急着卖,所以市场会担心银行的长期资产的风险,只能低价收购。
挤兑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就会从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储户相信银行破产→开始挤兑→应对挤兑贱卖资产→造成资产损失→损失令更多人怀疑银行经营状况→加强挤兑→银行破产→多家银行破产→金融崩溃。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破产,例如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后就引发了一连串的挤兑,若非美联储及时向金融市场注资,保证流动资金充足,后果不堪设想。
银行挤兑造成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历史上屡见不鲜。19世纪中期,金融危机普遍,银行平均寿命5年,超三分之一倒闭是由于挤兑。1863年《国家银行法案》,对银行储备金进行了限制,规范了银行业务。但缺乏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挤兑造成的金融危机仍时有发生。面对频繁的金融危机,人们认识到需要成立中央银行来稳定金融市场。1913年《联邦储备法案》被通过,从形式上宣告了美联储的成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金融市场再现大规模挤兑,超过100家银行破产,外国投资者在美国有超过40亿美元的投资,一战爆发后,有人担心外国投资者把在美国的资产兑换成黄金运回欧洲,担心黄金外逃对银行造成挤兑。
因为当时仍旧是金本位制度,黄金与美元挂钩,如果欧洲投资者把黄金兑现,哪怕10%都会耗尽纽约所有银行的储备资金。那就会造成银行挤兑,出现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财政部长麦卡阿杜担心影响美国信誉,所以并没有放弃金本位制度。而是停止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四个月,这样就无法抛售股票和债券等资产,更没法把资金兑换成黄金运回欧洲。这样缓解了外资出逃的压力,但是国内仍旧面临银行挤兑的风险。
银行法规定,银行发行货币时必须向货币管理办公室交付等额的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发生挤兑时因为需要的货币量大增,但是没有足够的政府债券作为抵押交付。奥尔德里奇1908年起草的法案规定,银行在紧急情况下发行货币可以无需抵押政府债券。于是1914年财政部允许银行使用其他资产作为抵押品发行货币,如地方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等。通过这种方式向银行注入资金,保证银行有足够的现金应对突发的大规模的挤兑。麦卡阿杜通过这些措施成功的控制住金融危机,同年美联储正式成立,并将稳定金融市场作为重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