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止境的自我怀疑该停一停了
记录这一件事,现在想多是气愤与不平。如果能回到那个时候,我会站在自己身边给自己加油打气。
大学毕业之后想要跨专业考戏剧院校,抱着非常单纯而强烈的势头,一路面试了很多家英美戏剧学院。彼时还是前疫情时期,不惜飞到伦敦两次参加线下面试,颇有种全力以赴付出所有的觉悟。
英国的L学院是我面试的第二家,莎士比亚的独白,还没有找老师指导过。光脚不怕穿鞋的,本着来都来了的心就去了。进入面试房间之前和其他参与者聊天,得知有人已经是第四年来了。竞争真的很激烈啊,我不一定有这种恒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敲那扇合起来的大门吧。轮到我的时候,全程意外地很放松,可能是得知竞争激烈程度心里已经完全躺平。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或心情起伏,面试过程像是在白纸上画了一条线,简单而直接,很快就结束了。
我把它当作一次体验而已,没有抱什么期待。回到中国,还是在过着gap year的生活,在社区文化机构打打杂。当我意外收到L学院的Recall通知时,惊喜之余不乏诧异,我记得终面之前应该还有二试,但为什么直接叫我去终面了。我表现得有很好吗?还是说因为我是外国人?是不是其实很多人都拿到终面?等等很多思绪在头脑中浆糊作一团。
有一天和文化机构比我大一级的同事吃饭,分享了这个喜讯之后不忘一同分享心情“我还蛮诧异的,因为印象中也没有非常特别的表现或是得到很多feedback,居然叫我去复试了,而且跳过了二面。”同事讲:“可能因为你要再飞过去太麻烦了,所以让你跳过了吧”。这句话好像把我敲醒了,噢原来是这样吗?真的不是因为我的面试表现吧,想想也合理。
终面进行了有一整天,是很难得的体验。但我还记得自己紧张地拽着袖口发抖冒冷汗的样子,因为总觉得也许我不配来到这个地方。”我不够好,我是特殊情况破格进来的。“这种心情挥之不去。从小到大我恨透了“破格”的情况,“走后门”一词就是暗示着德不配位。我特别怕爸妈和学校老师有课余的接触,我特别怕自己不是那个“名正言顺”的人。归根到底我还是个老实人吧。说回这次面试,一整天结束后有一个单独和面试老师聊天的时间,可以自由提问。我非常非常想回去捂住自己的嘴,那时我心中最急切的问题竟然是:“我想知道为什么叫我来终面,是因为我要飞过来太远所以跳过了二面吗?”老师被我问住了,显然她没想到会有这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的人出现在她面前。她顿了一下,说:“不是这样。二面只给那些我们觉得有必要再看看的人,我们觉得可以直接进复试的人会直接给复试通知。不是因为你住在国外这种原因。” 我当时应该是长长松了一口气吧。即使心底仍然在小声说:她会不会是想安慰我才这样说。但她的声音在那里,仍然鉴定强有力地反驳了同事的声音,也反驳了我内心小小的声音。
时至今日,当我对表演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再回过头去看,那次初试虽然没有什么太戏剧性的动作,但放松自然的状态可能是更难得的”新鲜“质感。我可以进终面是因为彼时的面试官捕捉到了一些不一样的节奏吧。而我因为这样那样的自我怀疑丢失掉了那个当下肯定自己的机会。后来L学院复试当然没通过,但被面试的第一所学校录取了。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状态,机会会更向你靠拢。
现在仍会经常有自我怀疑的时刻,但也同时学习了关于这个世界的更多真相。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心里有了一个坚定的声音,在自我怀疑时会站在反对面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踏入同样的陷阱,不要听进别人动摇你的声音。L学院面试的经历,虽然没有达成入学目的,但给我上了一课。有趣的是,和当时初试排队时认识的另一个申请者,多年后在新的剧组相遇,成了缘分重逢的朋友。也许成长和友谊才是命运想要给我的礼物,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