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由羽禾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禪靜入人心-農禪寺

由羽禾
·
·
心事重重又悶壞的我,池景在風吹拂過,水波漣漪,一層又一層的洗去我的憂愁,光灑入我的身心,點亮了我,心焦躁的情緒緩慢地與水的餘波同步的停下,平靜感的獲得,是如此簡易。

農禪寺,這一座寺廟在近年台灣網美打卡眾多新聞、廣告下,有一段時間難以令人忽略這景點,廣告台詞會有「臺灣最美的佛寺之一」、「現代建築佛寺」的稱號等。

起初,我因為建築相關的介紹而想探究,但面對一時打卡熱潮引起蜂擁而至的人群,讓我持續拖延沒去到這不算離我太遠的景點。

有一日,與他人聊起,對方熱情又斬釘截鐵「你會喜歡農禪寺,它真的很美,佛寺時常舉辦眾多活動,改日我帶你來參觀,離捷運站不會很遠」對談過程下,我從她淘淘不絕分享在農禪寺學習的過程和活動營和他人的互動等,感覺記憶中照片的建物,內藏一絲暖意,由她親身經驗傳遞給我,也使得寺廟令我更好奇。

即使間隔超過五年已久,人如有掛念的場所,終會驅使自己前往的動力。


這一日,在2021年的農曆春節初六,我前往此地。


在我輕快的腳步下,路途上跟著指標和旅伴引導走,享受久違的外出,約十分鐘左右就抵達。在台北市區彷彿人已經在郊外,越往園區靠近就顯得靜謐感,沒有車潮、沒有當地居民住所的人聲,沒有人潮絡繹不絕的痕跡。

大殿入口/由羽禾攝影

踏進農禪寺園區時,寬敞遼闊的場域,大殿旁右側連延的建築物,牆面上刻有鏤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千多字的文字,經文呈現在建築物上面氣勢壯觀又讓人震懾、奪人眼目,那美中帶有沈穩,用視覺之美讓我折服,在觀賞建物中就進入佛學的世界,讓人由感官自然感受著,也不愧是擁有「景觀寺廟」稱號。

〈金剛經〉牆面/由羽禾攝影
由羽禾攝影

建築物特地掛上紅色燈籠連續在整個走廊上,讓清水建模的灰冷建築物增添過節的氣氛,喜氣洋洋,鋪設了一道紅色地道,迎接人們,也會讓我想起在北京時見到的恭王府迴廊的紅燈籠、台灣廟宇老街上的紅燈籠們。巧妙地中華風格,我以為會不怎麼搭配,卻實際看到此混搭時,沒有讓人感受如此強烈的不喜歡。

「入慈悲門」建築景點/由羽禾攝影

走著尋找建築物上金剛經的開頭,然後繞了一圈看見「入慈悲門」的建築造景,後來才曉得這建築物部分是尼姑們休息的宿舍,而他們每日修行前會經過這門而走入大殿,也不時提醒人們懷有慈悲心。我見兩道園藝的設計,我拍下造景的樣貌,轉身時發現有讓人在那休憩提供椅子,園區外的遠方有整排的落羽松。

由羽禾攝影
由羽禾攝影

落雨松葉子有橘有紅交替的一顆又一顆圓滾滾交錯和田野農舍樣貌,人入桃花源般處處有驚喜,見久違鄉村般的景象,我們臉曬得紅紅的,心情卻如此舒坦。

由羽禾攝影

在「水月道場」下的階梯中坐下望著,大殿、大屯山、藍天的景象,層次分明,綠山環抱著農禪寺,藍天守護大地一樣。

水月道場和大殿的設計主軸為「水中月,空中花」意象。

在我眼中,這大殿的建築物的圓柱像「古希臘神廟」的大柱子,每一個柱子間掛著更大的紅燈籠,而大殿外有木板片拼接著在牆壁上,顯示的禪意,這建築物外觀特色有西方、東方、日式的混搭,應該會突兀卻又讓人不會不適。

起初,大殿門口並未讓我感受到廟宇的氛圍,在這一幕時宗教氣氛又轉濃厚,然後聽旅伴解釋風水學上提到「有後山、前水」的意涵,

「水月池」的水內有蓮花裝飾,水池並未深過於100cm,有階梯式設計,讓人可以近距離欣賞和休憩,那水波粼粼下映照出的幻象,隨著天色有變化多端的樣貌。

心事重重又悶壞的我,池景在風吹拂過,水波漣漪,一層又一層的洗去我的憂愁,光灑入我的身心,點亮了我,心焦躁的情緒緩慢地與水的餘波同步的停下,平靜感的獲得,是如此簡易。

在攝影過程時,我發現人們有的人正在修行靜坐、有人享受閱讀的時光、有部分情侶親暱地擁抱,應該會喧鬧卻如此寧靜清幽,像一幅畫呈現在我眼前,也猶如秀拉《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讓我就靜默地看著天色從藍天至夕陽的變化,夕陽的橘光讓建築物沒有冰冷感、沒景色有讓人如此距離感。

由羽禾攝影

離開前,我從玻璃外望著大殿內刻有鏤空〈心經〉,每一字因為光線的照射下,變得閃爍著,影子落在地面上,字有生命力的顯現,這幅美景讓人駐留、凝視。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