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鄭秀文演唱會之必要
爱sammi,但和广东歌保持距离。
鄭秀文:愛的輓歌 (1995)
《愛的輓歌》於1995年收錄在鄭秀文的專輯《捨不得你》內,改編自中島美雪的《孤獨の肖像1st》,由潘源良填詞,是電視劇《刑事偵緝檔案II》插曲。電視劇播出後,此曲才被採用為片尾曲。此專輯是鄭秀文轉投華納唱片的首張專輯,唱片推出一星期已達白金銷量成績,使Sammi躋身一線天后的行列。
鄭秀文:終身美麗 (2001)
《終身美麗》於2001年收錄在鄭秀文的專輯《Shocking Pink》內,由陳輝陽作曲,林夕填詞,是電影《瘦身男女》的主題曲,此曲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國語版為鄭秀文的《不能承受的感動》,而《岳飛可終身美麗》是惡搞版。鄭秀文當年在四大頒獎典禮中,奪得多個大獎,使其音樂事業登上高峰。
【K歌】集體回憶——90至千禧年代同志最有共鳴hit歌
在這離散的年代,圍爐取暖的確是有需要的,尤其是移民潮將人與人的距離拉遠,孤獨感在所難免,而聽歌是低成本娛樂,如果歌者能唱出聽眾的心情,還是能帶來一點安慰。回顧廣東歌壇歷史,帶有同志意味的歌曲大約到90年代末才逐漸變多,然而當年出櫃歌手不多,更遑論大型的組織,同志當時的孤獨感與今日香港人的孤觸感不謀而合。
Barbra Streisand:Woman in Love (1980)
《Woman in Love》於1980年收錄在美國歌手Barbra Streisand的專輯《Guilty》內,由著名英國組合Bee Gees的成員Barry Gibb作曲,Robin Gibb填詞。此曲被譽為是Barbra Streisand最成功的一首歌曲,當年在美國流行榜連續三周高居榜首。
《鍾無艷》梅艷芳的搞笑反串
鍾無艷本身是有著歷史典故的一位女性,出自《列女傳》〈 齊鍾離春〉,是一位相貌醜陋才能絕佳的女子,進言齊宣王,齊宣王招為王后,和電影上是不太一樣的,電影中的齊宣王是世紀大渣男,是梅艷芳眾多角色我中最不喜歡的一位吧!其他有演過鍾無艷的還有鄭裕玲,台灣也有一部《鍾無艷》電視劇是由楊謹華飾演。
鄭秀文:思念 (1990)
《思念》於1990年收錄在鄭秀文第一張專輯《Sammi》內,由李宗盛作曲,潘偉源填詞,是鄭秀文第一首派台歌曲。1988年,只有16歲的鄭秀文參加第七屆新秀歌唱大賽,憑一曲《乾一杯》奪得銅獎而晉身樂壇。《思念》的原曲為陳淑華的經典國語歌《夢醒時分》,另一粵語版本是衛蘭的《心有不甘》。
紅肚兜兒:愛情馬拉松,不是你想跑就能跑
2014-01-06*目前為止,婚姻還是主流的愛情歸宿,所以不論是馬拉松還是百米衝刺,在全身心地愛上一個人之後,我們想到的是,結婚。婚姻並不完美,甚至違背人性,但是不妨礙大多數人把它作為生活的追求目標。然而人各不同,這世上有人願意結婚,有人不願意結婚,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力找到志同道合那一個,配對成功。
杜德偉:忘情號 (1988)
《忘情號》於1988年收錄在杜德偉的《忘情號》專輯內,由徐日勤作曲,林夕填詞。此曲不但成為香港電台《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更入選無綫電視《勁歌金曲》季選。此曲MV的女主角是鄭秀文。剛出道的她,便有機會和同樣是新秀出身的杜德偉合作拍攝MV ......
鄭秀文: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1994)
《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於1994年收錄在鄭秀文的《十誡》專輯內,由日本創作歌手中島美雪作曲,林振強填詞。此曲講述一對年輕戀人欲逃避戰火,卻被軍隊射殺的真實故事。《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莎士比亞著名戲劇作品之一,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誤以為是莎翁四大悲劇之一,大學主修戲劇的陳芷菁也有同樣的謬誤。
花椒之味《 Fagara》
夏如樹(鄭秀文 飾演)小時候父親夏亮(鍾鎮濤 飾演 )拋棄她和母親,在台灣另組家庭。母親鬱鬱而終,如樹因而和父親關係疏遠,縱使父親萬般討好她,她對父親態度冷淡,說話夾槍帶刺。這天她在旅行社工作正忙著,突然接到父親火鍋店員蘿蔔(盧鎮業 飾演 )電話,告之父親緊急送醫院病況危急,如樹回說等人死了,她會去上墳。
【三碗細牛腩麵點播】十週挑戰(4)|鄭秀文-終身美麗
這首鄭秀文的終身美麗是她和劉德華主演的電影「瘦身男女」主題曲。大概是因為我就是一枚從小胖到大的女生,所以對戲裡各種減肥的方法和心酸特別有共鳴。除了沒吃過蛔蟲,嘗試過戲裡超多的減肥法。每個星期從桃園坐車上台北,只為了看有名的減肥中醫長達半年的時間。
【三碗細牛腩麵點播】十週挑戰(1)|不拖不欠
這首歌是1996年收錄在Sammi第九張粵語專輯《放不低》中,是當時第三波主打歌,也是電影「百分百感覺」的主題曲。這首歌的特色就是副歌部份每個字都非常綿密而且需要一氣呵成,對於當時熱愛廣東話的我來說,這首歌無疑是非常好的發音練習,為了練會這首歌,我可是花了一些時間反覆把歌詞發音記...
鄭秀文 -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2019)
大家都知道自踏入本世紀,廣東歌市場真的萎縮了很多。比起聽廣東歌,樂迷更喜歡聽國語、韓語、英語歌,甚至連香港歌手都以國語歌作派台歌,令廣東樂壇更見式微,更甚出現翻唱歌都能獲獎的悲涼。但近十年,香港本土運動興起,加上廣州的撐粵語行動,大家開始珍惜屬於本土文化一部份的廣東歌,廣東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