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紀事
翻譯紀事
記錄有關翻譯的事

翻譯紀事
翻譯紀事
記錄有關翻譯的事
「我 翻譯世界」之『無法翻譯』
回首十年前寫過的雙語詩歌,做過的詩詞翻譯,的確是在能力過於青澀的時候就急著「登堂入室」了,畢竟年輕。又過了一兩年才算是真正踏入專業的翻譯世界,此後越走越遠,筆譯、口譯、同傳等等,在不一樣的地方做著陳詞濫調「橋樑」的角色。一直覺得做翻譯【此處及下文主要講口譯】是非常分裂的一種工作—...

撤換翻譯的回憶|由Amanda Gorman譯稿一事說開去
今天一些新聞說到Amanda Gorman即將出版的新書《The Hill We Climb》的荷蘭語譯者交稿後受到質疑。這個質疑很有意思。荷蘭語譯者選擇的是去年憑藉《The Discomfort of Evening》而獲得國際Booker獎的年輕作家Marieke Lucas…

二次撤換翻譯|再說Amanda Gorman譯稿一事
歐洲翻譯Amanda Gorman詩歌之事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泰羅尼亞的譯者Victor Obiols的回答也跟之前我在文章裡寫道的我被撤換的原因何其相似。Victor說,「他們沒有質疑我的能力,但是他們找的是不同的形象(profile),這個形象必須是女性、而且年輕,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最好是黑人。

145年前的今天,《北華捷報》上的一個翻譯小案
145年前的今天,《北華捷報》上一小則針對翻譯出錯的讀者來信展示了一個「求甚解」學生對於翻譯準確性的字斟句酌態度。這位學生挑戰被廣泛引用的譯者的翻譯,寫了封處處諷刺的信,且來信被《北華捷報》出版,讓我們看到145年前的今天在《北華捷報》上演的一場「挑戰權威」的文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