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相信放羊的孩子,不是因為他說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伊索寓言裡《狼來了》這個故事,從前有個放羊的孩子每天到山上放羊,日子久了開始覺得無趣。於是有一天他突發起想,想要捉弄村裡的人們,便開始大喊「狼來了!狼來了!」,但是山上只有他和羊,沒有其他動物了。村子裡的人們信以為真,便拿出家裡的工具衝出來,想要幫忙趕狼。沒想到到了山上,卻看到放羊的孩子捧腹大笑,才發覺自己被騙了。第二天,放羊的孩子故技重施,又騙大家狼來了;沒想到這次大家還是被騙,放羊的孩子笑得更厲害了:「大家真笨!」大家氣憤地離去。第三天,狼真的來了,放羊的孩子只好嘶力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再也沒有人相信他,前來幫忙趕狼了。最後,他的羊就全部被狼吃掉了。
大家覺得為什麼放羊的孩子最後一次求助的時候,沒有人要幫助他呢?小時候我以為是因為他說謊,我認為這個故事想要強調的就是「說謊是不好的行為」。長大之後,才漸漸發覺現實沒有那麼單純--
請大家稍微想像一下,假如當村民衝到山上準備趕狼的時候,看到的不是捧腹大笑的放羊孩子,而是誠心道欠表示自己看錯的孩子…即使發生了二次,到了第三次的時候,還會不會有村民相信他?我認為肯定會有。即使他在心裹竊笑,也不會有人知道。真實,輕易地就能掩埋。
還有沒有一種可能,假設今天有個村民特別笨,雖然被騙了兩次,還是會擔心「萬一這次是真的怎麼辦?」於是跑到山上去,看到真的狼在那裡,那麼放羊孩子的羊就不會被吃光了。作者聽到這種說法,應該會瞪我吧…寫個故事這麼難,這樣就破壞他的寓言了。
不過事實上,我覺得現實中最有可能發生的是第三種情境。大家想像一下,放羊的孩子在大喊「狼來了!狼來了!」的時候,真的有狼沒狼,他的語調會是一樣的嗎?況且,當他知道自己不被信任的時候,更有可能極力哀求大家來幫他趕羊。也就是說,只要有人能察覺他的態度不同,就能判斷「這次是不是真的」了。
聽完小戴的分析之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雖然說謊是不好的行為,可是放羊的孩子最後會落得這樣的下場,絕對不是只因為他說謊。 也就是說,「大家不會相信說謊的人」這樣的邏輯不是絕對的,因此我們不能拿它來作判斷的標準。
最近我身邊出現了一個人,朋友們都認為他是個放羊的孩子,可是他從來不說謊!他的狀況是這樣:常常答應別人的事沒完成,或是拖延。他絕對是個很認真努力的人,抱病住院還處理公事,也不是故意要拖延進度,可是為什麼大家還是會認為他是個放羊的小孩呢?
這當中的關鍵因素,其實剛才也向大家提過,不是說謊,而是「信任」。也就是說,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村民對於放羊孩子信任的變化,而不是說謊。
從小我就會認真遵守各種美德,例如守信、誠實等等。當然,這不過是為了讓自我感覺良好而已。直到個人品牌的概念出現,我才意識到一切都是為了它;個人品牌的核心關鍵,就是信任,別人相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從來不說謊,可是如果沒有人知道、相信這件事情,那麼它就毫無意義;只要有一個人相信,那麼它就有一個人信任的價值。
當所有的一切都圍繞著信任在發展的時候,接著我們就要問:如何建立信任?
從行銷的角度來看,建立信任就是一種認知操作的過程。例如LV、愛馬仕不斷地告訴人們她們的產品有多棒,人們就會相信自己擁有它就會變得有品味。經典的行銷案例就是鑽戒,從一顆沒有人要它的稀有礦石,搖身一變成為永恆承諾的代名詞。從這裡我們會發現,長期持續地傳(洗)遞(腦)訊息,是建立信任的重要過程。
大家試想,假設我認為自己是個認真負責的人,那麼我該如何讓主管也相信自己是個認真負責的人呢?我以前也是個不喜歡道欠,認為別人犯錯與我無關的人。可是當事情發生,主管責問下來的時候,我的腦中就閃過這個念頭:「不能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在推卸責任」,於是我便立刻道欠,並且說明我犯下的錯誤。當你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一次、二次、三次之後,久而久之人們就會相信你是個負責的人--跟放羊的孩子一樣。
也就是說,信任是一種累積的過程。當一個社會群體有共同相信的事物時,就會形成文化。例如在儒家思想裡,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它便成為東方的文化。我們從小就會自然而然相信自己文化裡的事物,但是透過批判性思考,可以重塑自己的觀點。以我自己來說,我不願意只孝敬父母師長,更願意尊敬每一個為自己、或任何事物努力的人,無論他的身份地位如何。意識到自己的信仰並且主動進行調整,這就是批判性思考的過程。
我身邊的人為什麼會被認為是放羊的孩子呢?在Netflix文化手冊裡講到一句我認為很棒的話:『公司真正的價值觀,是具體通過哪些⼈被獎勵、被提升和被解雇來體現。』我認為人也是如此,一個人真正的價值觀,也是通過他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表現出的態度等等來具體實現。一個人的真心會在他的行動中展現出來。
我的記憶力不好,因此小時候別人交待的事情,我也常常忘記。就有長輩責難我說:「你會忘記,就代表你不在乎;如果你在乎,就會想辦法記得它。」以前我覺得這樣的評論太苛刻,後來漸漸覺得有點道理。我的記憶力不好,導致我如果想把一件事情記下來,必須耗費比較多的心力;事實上就是我不願意耗費那麼多心力來記住這件事情,因此最後我就忘記了。
我身邊放羊的孩子在答應別人之後,也沒人見到他積極處理的模樣;符合他喜好的事情就特別積極,其它的就彷彿沒這回事一樣,看不見他的行動。直到期限到了、被人追問了、出問題或是失敗了,我們才會看見他的行動。
你說他很關心那些他答應別人要做到的事情嗎?鬼才會相信!只有那些看不見他平常在做什麼事情的老闆們才會相信他的花言巧語。
信任是累積的過程,並且人們會透過觀察其他人的行為來判斷、產生信任。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很多東西,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從「信任」的角度來看事情,甚至觀察人們信任程度的變化,如此一來,我相信大家應該可以看懂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