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30個主要地區,你可能不知道的二三事

G點電視
·
·
IPFS
·
2001年,荷蘭成為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至今已經20年了。時至今日,世界各地已有超過30個國家/主要地區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詳見資料庫)。為了令讀者更瞭解婚姻平權進程,G點整理了各地同性婚姻合法化通過的方式和過程,在整理過程中,我們一些有趣的發現。
製圖 :Beth


撰文:Nicole

文字編輯:Mo


Follow GDotTV Telegram Channel,

緊貼G點電視最新消息!


2001年,荷蘭成為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至今已經20年了。時至今日,世界各地已有超過30個國家/主要地區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詳見資料庫)。為了令讀者更瞭解婚姻平權進程,G點整理了各地同性婚姻合法化通過的方式和過程,在整理過程中,我們一些有趣的發現——

你仍活在台灣通過同婚的一刻?其實台灣之後還有……

2019年可謂非常難忘的一年,台灣於5月17日通過同性婚姻,成為亞洲第一,轟動全球。雖然往後的兩年疫情開始在世界各地爆發,各國政府工作重心都放在防疫上,但亦無阻厄瓜多爾、英國的北愛爾蘭、哥斯達黎加以及瑞士這四個國家通過同性婚姻。看來對於部份國家來說,防疫並非阻礙人權發展的藉口。

伴侶盟在同婚通過後第二週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盛大的「同婚宴」,慶祝同性婚姻通過的歷史時刻。


台灣是亞洲第一,哪其他洲呢?

有誰不想做世界第一?在同婚議題上,歐洲第一有荷蘭 (2001年);北美洲有加拿大 (2005年),非洲的南非 (2006年)是第一之餘還是唯一;南美洲有阿根廷 (2010年);之後由紐西蘭 (2013年)取得大洋洲第一;最後台灣 (2019年)成為亞洲的第一和唯一,暫時好像還欠南極洲?(編按:好吧,南極洲是沒有國家的。)

南非是非洲第一及唯一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


在30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及主要地區中,有超過一半都是歐洲國家,是最多通過國家的洲份。緊隨其後為南美洲(五個國家)、北美洲 (四個國家)、大洋洲 (兩個國家),以及並列榜尾的非洲和亞洲。雖然歐洲好像是最開放,但其實只有34%歐洲國家通過同性婚姻,較南美洲的41%少。


G點需要營運資金,

按此了解支持我們的N種方法


最多國家通過同性婚姻的年份是……

根據筆者DSE數學level 2的統計,在這20年內,平均每年有1.5個國家通過同婚,其中更有一些年份沒有國家通過(2002、2004、2007、2008、2011、2018)。那同性婚姻生效在哪些年份最受歡迎呢?

原來2013、2015、2017年都分別有四個國家通過同性婚姻(見圖表),這幾年香港也有不少名人同志公開出櫃,《卡露的情人》、《丹麥女孩》和《以我的名字呼喚你》這三套知名的性/別小眾電影在港上映時亦引起不少迴響。也許在全球一體化的環境下,國家級的婚姻平權進程也會對其他地區有正面的影響。


只有少數國家以公投決定同志婚

嚮往民主的人大多都相信,人民有權透過公投就不同議題表達意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呈現。然而,原來30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主要地區中,只有愛爾蘭(2015)、台灣(2019)以及瑞士(2021)是以公投決定同志婚權的。事實上,以公投決定同志的結婚權利一直存在不少爭議及憂慮,例如:會否過度簡化議題?應不應該由多數人決定小眾的人權?選民處理資訊的能力不足等等,公投未必是最完美的民主方案。

那不以公投通過同婚的27個國家,又以甚麼方式通過呢?較常見的是經政府或國會議員提案後由國會投票通過,以及經法院裁決後建議政府修例;另外,當中竟然有國家是因為政府一直拖延以自動通過同性婚姻(如:北愛爾蘭和奧地利)。

愛爾蘭於2015年5月22日以公投方式通過同性婚姻


近年,香港愈來愈多人支持婚姻平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2020年年初發布的研究結果更顯示,只有不足三成受訪者反對同性伴侶擁有結婚的權利。雖然政府仍然對民意視而不見,不過,各地的成功例子也讓我們看到,爭取婚姻平權從來都是漫長的路。在爭取過程中參考其他地區的平權歷程和策略,對推動本地議題有一定幫助。誠意邀請讀者們細閱我們的詳盡整理(詳見資料庫),發掘更多推動婚姻平權的可能性。


原文連結G點電視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G點電視G點電視以新媒體介入性/別小眾運動,鼓勵及引導義工成為行動者、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議題,學習營運媒體,為社群充權。請賞我們幾個拍手或一杯咖啡,讓我們支持平台及團隊持續運作。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同性戀除罪】歐洲多國立法賠償同志歷史迫害 港英政府曾設「特別調查小組」專捉同志

女同志情慾:失語、被污名化、被壓抑,但性本尋常

英國大選工黨重掌政權 性/別小眾面臨中間派政策與右翼壓力的雙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