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反派女巫:坏蛋教母“芭芭雅嘎”

BIE别的女孩
·
·
IPFS
童话里的老巫婆都是坏蛋吗?或者说,反派角色为什么由她们来扮演?进一步地,抛却道德善恶的标准来看,她们真的是坏人吗?我们不妨从臭名昭著却又无比迷人的反派女巫 “芭芭雅嘎” 说起。

黄 天 怡,米米

12世纪的欧洲各地掀开 “女巫狩猎” 的帷幕。这场延续了四个世纪之久的运动,将数不清的女人绑上火刑柱一烧了之(她们的财产也会被审判者没收)。行使或从未行使过巫术的女人们,就这样从这个世界上逐一消失了。

转眼到了新世纪,在《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助力之下,巫师形象得到重塑,女巫文化再度回到人们的视野,她们那标志性的尖帽子、大坩埚、长扫帚以及蕴含其中的神秘能量也随之卷土重来。

当然,这并不是 J.K.罗琳的独家原创,应该说她是有意无意间继承并发扬了一项女性传统:在女巫们被赶尽杀绝的过往岁月里,女人们有一个方式把这个特殊族群完整地保存下来,那就是童话。几乎每个童话故事里都会出现一个女巫或者近似于女巫的角色:《白雪公主》中懂得变形术、会熬制毒苹果的皇后,《长发姑娘》里掌握着永生奥秘的巫婆,《睡美人》中因为没有受到邀请大发雷霆、诅咒公主陷入百年沉睡的第十三位仙女,还有《美女与野兽》里那位为了惩罚以貌取人的王子而施下难解恶咒的老妇人。在善恶分明的小孩印象里,童话世界里的老妇人到来,似乎从来不是一个好兆头。她会试图抓走天真无邪的小孩,给公主下毒或者是咒语。

童话里的老巫婆都是坏蛋吗?或者说,反派角色为什么由她们来扮演?进一步地,抛却道德善恶的标准来看,她们真的是坏人吗?我们不妨从臭名昭著却又无比迷人的反派女巫 “芭芭雅嘎” 说起。

1. 

芭芭雅嘎(Баба-яга/Baba Yaga,又译作 “雅加婆婆”),是东欧与俄罗斯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女巫角色之一。她们年迈、丑陋、冷酷且残忍,但同时又拥有强大的法力。

在著名俄罗斯童话《美丽的瓦西丽莎》里,芭芭雅嘎被描绘为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可怕存在:她骑着一只臼,手扶捣棒四处飞行,住在森林中的鸡脚小木屋里,如果你试图进入,小屋会自己转过来把门关上。小屋四周围着栅栏,上头用来装饰的是一颗颗骷髅头,都是被她吃掉的人类。小孩子是她最爱的食物。

Illustration by Amy Wang, Graphic Fiction Editor © The Spectatorial

坏心眼的继母和继姐妹显然听说过这样的传闻,为了谋害可怜的瓦西丽莎,她们逼迫她去森林里找芭芭雅嘎借火。瓦西丽莎只得带着死去母亲留下的小娃娃,孤身一人走进那个可怕的鸡脚木屋。在这里,她完成了芭芭雅嘎分配的刁钻任务,并且在最后的时刻忍住好奇,没有去探听芭芭雅嘎的秘密,最终得到了女巫赠予的宝物 —— 一颗燃烧的骷髅头。正是在这颗骷髅头的帮助下,瓦西丽莎将可恶的继母和继姐妹烧成灰烬。

举着燃烧骷髅头的瓦西丽莎 | 图源:wiki

在欧洲传统民间故事,魔法人物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可以预见的:他们要么是乐于助人的帮助者,要么是企图伤害主人公的阻碍者。但芭芭雅嘎不一样,她的形象是复杂而游离的,介于 “一个帮手” 和 “一个恶棍” 之间。作为一个脾气很坏的食人魔,她似乎又很讲公平;但比起帮助灰姑娘的仙女教母,她又无疑残忍而缺少母性。更有意思的是,她对女孩会施以惩罚,但同时又会以 “威胁” 的形式予以援助。她不是一个为人们所期待的 “奉献者”,不是一个代表幸运降临的 “好教母”,而是一个看起来十恶不赦的女魔头,但同时又会肯定孩子身上的勇气和胆量,追求一定的正义。

飞行中的芭芭雅噶。凶的! | 图源:wiki

在17世纪以前,在俄罗斯、斯洛伐克和捷克等地很多受宗教控制的、女性地位极低的村落里,流传的故事往往以娇弱的新娘、邪恶的继母、无辜的国王和愚钝的丈夫为主角。但芭芭雅噶的出现突破了这些女性角色的局限,她反复无常,充满危险,懒惰且暴怒。最重要的是,她拒绝接受甚至完全无视了世俗的道德标准。这种形象在人类民俗传统中甚至都是罕有的。

因此,学者 Andreas Johns 认为芭芭雅噶是 “东欧民间传说中最令人难忘和最独特的人物之一”,并认为她的神秘和不可预知表现出 “惊人的模糊性”。我认为他说的 “模糊性” 正是芭芭雅噶身上重要的文学特点,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各个空间和纬度去讨论她,打开了一个亦正亦邪的解读空间。

 2. 

正如善与恶的业力轮转,人们也常常将美与丑的对比赋予有魔力的女性。比如印度教中有一位上古女神迦梨(Kali),当她处于慈爱相时,是右手握着精美的金色勺子,左手拎着盛满甜美米浆的桶,面带微笑,带来生命与滋养;但是当她处于灭绝相时却像极了芭芭雅嘎:面目憔悴,神色阴森,脖子上戴着骷髅头组成的项链,那些都来自被她吃掉的人类。

Popular print of the goddess Kali, published by the Calcutta Art Studio. Lithograph, Kolkata, Bengal, India, about 1885–95.| 图源:The British Museum

但芭芭雅嘎不同。相比于那个著名的 “白天是丑恶巫婆,夜里是美艳女郎” 的设定(还记得《权力的游戏》红女巫梅丽珊卓吗?),我最喜欢芭芭雅嘎这个形象的重点在于,没有任何一个版本写过她还有 “美如仙女” 的一面。她的典型形象就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垂暮老妇,长着畸形的大鼻子和铁做的牙齿,还有巨大的、下垂的乳房 —— 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巫婆,没有反转。

综合目前所见到的芭芭雅嘎图像,基本特征大同小异:驼背、皱纹、鹰钩鼻、披头散发、目露凶光.......就是怎么凶怎么来。A Sculpture of Baba YagaArtemiy Ober (Public Domain) | 图源:World History Encyclopodia

在中文里,“婆” 这个字精妙地点出了女巫们的共同特点:老。她们在各方面都和年轻漂亮的女主人公形成强烈对照,尤其是由于年华老去而带来的衰败面容,最是让她们显得可憎。即使是《白雪公主》里的美艳皇后,在劝诱白雪公主吃下毒苹果时也需要化身为又老又丑的样子,好像只有这个形象才能最大程度地释放邪恶的能量。

在我们的现代世界中,老年妇女也同样被剥夺了权力、美貌和性欲,直到她成为恶人或是隐形人。老母亲的精神状态总是令人堪忧,身体和精神衰退使她们变成浑浑噩噩的 “疯婆子”。《是谁在害怕芭芭雅噶?》(Who’s Afraid of Baba Yaga?A Reading of Ageing From the Gender Perspective,Marija Geiger & Zeman Zdenko )一文剖析了随着女性年龄增长而带来的性别压迫,年老女性的身体很容易被物化成一种与外界分离的 “退化”。而芭芭雅噶的人物设定在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人们对年迈女性的恐惧 —— “女人老了以后就会变成这样脏兮兮的老巫婆哦”。

但芭芭雅噶是对于这种恐惧的再现,也是对这种设想的抵抗。在古希腊神话和东方的传统故事中,女神常与自然、生命、繁衍有关,例如赫拉(天后、婚姻和生育女神)、赫斯提亚(炉灶和家庭女神),女娲、巫山神女等等,而芭芭雅噶这样一个疯癫怪诞的角色却与 “母亲” 的形象无关 —— 虽然她的名字原义是 “自然之母”,但她却以 “既不善良也不美丽” 来拒绝人类社会传统对女性与母性的标准和规范。

既不善良也不美丽。凶的! | 图源:wiki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俄罗斯童话里的另一位女巫奇奇莫拉(Кикимора)。奇奇莫拉是一位邪恶的精灵,但她的邪恶与否并不由自己控制,而是取决于和谁结婚:如果与妖怪结婚,她就会成为诱骗游客陷入流沙的沼泽女巫;如果嫁给家神(斯拉夫民俗中的房屋精灵),她就会成为静静待在自己的房间、很少出现在人类面前的房屋女巫。这种人物设定实际上是符合了中世纪社会对于女性的分类和规范 —— 擅长诱惑和欺骗的 “坏女人”,归属家庭的 “好女人”。

但这套二分法对芭芭雅噶不起作用。她离群索居,独身(在有的童话里她有女儿,也有的版本说她的女婿是一条龙),吃人或者帮人,总之她想干什么完全看她的心情。她留着油腻的长发,穿着肮脏的破布,钢牙锋利且丑陋,这样的着装使她能够轻松地移动手臂来施放邪恶的咒语,或是用魔法控制各种自然元素,以及自如地使用石臼(或木臼)作为空中交通工具。她的存在不是为了取悦男人或者是获得一些 “好名声”,而仅仅是作为一个独居森林、成天为所欲为的自由女巫。

 3. 

除了刚才说到的个体外貌特征,女巫们还有一些共同之处。不论是她们的居住环境 —— 森林里的小木屋,还是她们使用的道具 —— 扫帚、大锅、毒苹果,以及她们所从事的活动 —— 纺线、从井里挑水、做蛋糕……这一切都是女人们对日常的改写。

我认为这些特征很好地说明了一件事:女性是童话的主要叙述者。长期以来,女性都被安排从事这样日常而琐碎的工作。她们被宏大叙事排除在外,只能日复一日地进行价值感极低的家务劳动。可是,通过童话中的女巫形象,女人们作出了她们特有的反抗。

在女巫的世界里,再温和无害的日常,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攻击性的武器。芭芭雅嘎骑着的臼和捣棒可以变得巨大,可以在空中飞行,并且速度惊人,“任何人都逃不了她的追捕”,教人惧怕。她的房子看上去是普通的木屋,但其实是一个自动化诱捕器—— 当追踪到附近迷路的小孩,或者有人误闯入屋子时,房子会自动倒转,门窗会自动封闭,活脱一个猛鬼屋。

可爱的版本是这样的👆。来自今年刚出版的一本有趣的书,叫《芭芭雅嘎的魔法之书》《Baba Yaga's Book of Witchcraft》,作者 Madame Pamita 是一位乌克兰女巫,手把手教你玩转斯拉夫魔法,包括 “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的魔力”,“与森林、壁炉的精灵一起工作”,等等。她甚至还会教你怎么用骨头、石臼、纺锤等做一个芭芭雅嘎魔法祭坛。| 图源:llewellyn

女巫们还擅长将普通的物品与日常的劳动赋予邪性。在童话《水中魔女》中,住在水底下的魔女为了诱骗年轻人,竟然还会亲自做菜来招待他(只不过使用的原材料是之前被她骗来的男人罢了)。纺线更是巫婆们最常从事的一种活动:《睡美人》里的第十三位仙女为了让预言应验,在公主面前摇起了纺车,可怜的公主鬼使神差地摸了尖利的纺锤,从此陷入沉睡。

此外,女巫们也在童话里扮演了惩罚者的角色。玛丽-露易丝·冯·法兰兹博士(Marie-Louise von Franz,1915-1998) 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心理学继承者,也是童话心理解读的权威人物。她曾写道:

“制定法律并决定对违法者如何惩处是男性处理问题的方式……我们总认为惩罚是和男性世界有关,而女性代表的是慈善与赦免。……然而,童话中女性的正义以及女性原则的报复……它会是更具个别性和个人化的。“

让我们看看芭芭雅嘎交给瓦西丽莎的任务:用不足的材料做出足够的晚餐、在极短的时间内独自打扫巨大的院子、擦去每一颗罂粟种子上的灰尘……这简直是对女性处境的绝妙讽刺:对女人们来说,日常就是折磨,繁琐的家务就是惩罚。这不是什么魔法冒险,这就是每个女性每一天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除了形式的差异,惩罚的性质也跟男性大相径庭,就像法兰兹所说,它更具有个别性,甚至可以说,它更加卑劣。对比天神给预备役英雄男孩所设置的宏大考验,女巫给女孩们的任务,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刁难。这无疑与长久以来女性活动空间的狭小、劳作的重复琐碎、精神与身体的束缚等有关。从童话里捡豆子、扫烟囱,到后宫戏码里数不清的细小惩罚和细碎折磨,女性之间的角斗场被可悲地禁锢在针尖大的半径里,一代又一代。这一恐怖的余晖就写尽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里。

 4. 

这些女巫形象为何会存在?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的开头。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事实是,在狩猎女巫行动最盛行的时代,处女神在宗教运动中往往得到颂扬和尊重。而人们越是重视处女神的神圣,就越是残酷地对女巫进行迫害。处女神攀升到至高无上地位的瞬间,正是女巫被赶尽杀绝的时刻。

如果说处女神形象整合的是男性希望女性具备的所谓 “光明面”,那么与之对立的另一面 —— 我们称之为 “阴影” —— 就躲进了童话里,化身成了像芭芭雅嘎这样的巫婆。可以说,芭芭雅嘎是比处女神更完整的一种表达,她身上容纳着各种女性被迫丢失和压抑的面向,是女性阴影力量拟人化的实体。当我们对童话里的女巫们了解越深,我们就会越渴望她们的能量,也越渴望成为她们的一员。

甚至于芭芭雅嘎本身的形象塑造,本身也是污名化的结果。起初,芭芭雅嘎作为 “自然之母” 并没有负面含义,相反,她是一名睿智且经验丰富的女巫,帮助斯拉夫男孩跨过火焰完成成人礼,随着基督教对这一仪式的制止,她也被扭曲成 “把小孩子架在火上烤”。至于她的所谓恐怖小屋,其实是来自于芬兰人 “死屋”(将死去的人置于几根木头架起的悬空木屋) 的古老传统(详见 bilibili 《斯拉夫知名妖怪「芭芭雅嘎」 历史溯源》)。从原始自然信仰到苏联时期动画,芭芭雅嘎更像是几个世纪以来的 “不受欢迎的女性” 刻板印象大杂糅。

然而,恰恰是在这样的污名化之中,芭芭雅嘎诞生了全新的生命力,在当代被重新诠释为最有女性主义意味的文化符号之一。她是女性中的邪恶者,智者,也是裁决者。她拥有不同于男性的环境与工具,也拥有不同于男性的攻击方式。即便丑陋衰老,即便邪恶狠毒,她依然是至高的掌管者,可以让所有人畏惧,也可以让所有人得到帮助。女性无需符合父权文明制定的规则,依然可以法力无边。

女巫的生活方式简直酷毙了好吗。| 图源:ins@sarahandersencomics

瓦西丽莎问芭芭雅嘎,自己曾经见过的白衣骑士、红衣骑士与黑衣骑士分别是什么人?芭芭雅嘎回答道:“他们是我的仆人,白天、黑夜与红日。” 

显然,她的法力不止于在坩埚里熬制汤药那么简单。这位巫婆掌控着自然界最大的秘密,并行使着自然世界里的最高权力。我们也可以说,芭芭雅嘎对于种种善恶关系的跳脱、对于惯常规训的无视恰恰是一种自然的体现,她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有一群忠心耿耿的动物帮手(乌鸦、猫头鹰、蛇、狗,不用说还有黑猫),被吃掉或是被帮助的人只不过是偶然闯进了她的私域。相比于其他明显人类中心主义的民俗故事,芭芭雅嘎罕有地对人类并不感兴趣,她从不考虑、承担或干预任何人类的规则体系,更不会令自己的力量受制于此。

这是芭芭雅噶身上最为叛逆且最值得我们珍视的一点:她的力量不是来自她的美丽,也不是来自于她与 “他人” 的关系;她的力量来源于大自然,来自于她的大地、小屋和火炉,而不是所谓 “美好的品质” 和权力的馈赠。她是一个至今没有被驯服的存在。

童话里的小姑娘们都对满脸皱纹的老巫婆充满恐惧,但当她们有了难题,却都不由自主地走向老巫婆的小木屋,因为直觉告诉她们:看似面目可憎的老巫婆才是真正无惧而强大、能绕过规则帮她们搞定一切的女性庇护者。

// 作者:黄天怡,米米

// 编辑赵四亦对本文内容有贡献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关于 “女性互助”,我有话想说 | 别的女孩来信

在 “勃 ”与 “溢” 之间 —— 敬我们年轻的身体

别的女孩对谈导演邵艺辉:啥是爱情?啥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