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也想學降龍十八掌
曾經我也想學降龍十八掌。
以亢龍有悔之內勁,打可憐的樹。跟著郭靖背九陰真經。覺得小昭流血好可惜好可憐,我也來練練乾坤大挪移。風清揚教獨孤九劍,我聽得是一萬個認真,要比令狐冲還快打贏田伯光。
那時候是小四的暑假吧,我練了兩個月武功。
直到國中,某次國文課,老師上課檢討考卷,問「探驪得珠」什麼意思?我還舉手認真解釋這應該是一種盜墓手法,意指探知墓穴精確的所在地,直探死人之口,取其口中的夜明珠(來自倪匡某本盜墓主題的科幻小說)。
同學們從嗤笑,看我極為認真,又半信半疑不置可否望向老師,老師啞口無言。
後來自來也教鳴人螺旋丸,我就沒有去買水球了。但倪匡倒是跟我結了一個深仇。再後來,我偶然得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也不是九陰真經第一句,金庸原來是用黃裳的名抄老子,我是一萬個失望啊。我抄下的降龍十八掌殘缺掌譜,為了這門口傳絕學不再需要美食騙來,都是徒然的嗎?
我還是很喜歡金庸。
不過,我偶然又與莊子獨自見面,齊物論的語句,還是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我以為文言文寫不了這種東西。我以為文言文就是,沒可能有人敢拿來寫這些:
其發若機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其殺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且柰何哉!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我一路讀下去,根本不需要注釋……
……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看到此句,終於忍不住眼淚,滴在書上,我只好把書買回家。那時候是大一吧。我打電話給高中國文老師,她說她有教過逍遙遊跟齊物論,我全然沒印象。我大概都在睡覺。逍遙遊不就黃蓉學一學就去買菜了嗎?
再後來,在YouTube,我看倪匡老了,笑嘻嘻的說:「寫過什麼小說,我全都忘啦!哈哈!」看著倪匡肥嘟嘟的憨態,我才釋然,你死了我不去探驪得珠了。
那時候金庸已逝。影片也是好久以前的了。我很難過啊。
但,就算是在這時,我還是沒能進入論語的堂奧。孔廟紅磚瓦砌的高牆,裡面的聲音我也不在乎是誰說的。誰問的呢?誰答的呢?什麼場合讓孔子怒曰「是可忍孰不可忍」呢?子張什麼個性呢?孔子希望子夏長成什麼樣子呢?樊遲怎麼就那麼笨還敢一直問呢?我不覺得有差,聽也聽膩了,該A選A,該B就選B吧。
再後來。
現在宰予、顏回、子路、樊遲、司馬牛、子張、子夏、曾點……的面目,我想像起來,跟洪七公、郭靖、黃蓉,差不多清晰。
齊什麼公,季什麼子,魯哀公、定公誰先誰後,為了什麼定這個名,還是有時會搞不清。我想起了誰,就去問候問候。就像我會敲敲臉書百年不見的朋友,打疫苗了嗎?或許沒讀,或許讀了,或許秒讀,或許秒回。或許綠點沒讀,綠點讀了,或許綠點秒讀,或許綠點秒回。以上八種,你熟悉嗎?有沒有訊息?不論回了什麼。
有啊,怎麼會沒有。虛幻嗎?那麼,「子曰」,虛幻嗎?「子貢問」,虛幻嗎?
不。
我覺得都很真實。對我來說,刀筆竹簡、筆墨紙、任何符號與載體,都是一樣的真實。
然後上一篇小說的易經、詩經,都是複製貼上急就章,真的完全是抄來的。我很故意。有的符號我很熟悉,簡直是自己,像是文字圖、樊遲、司馬牛。有的話像是我幫自己說的,宰予、子夏。有的是酸人,子張、子貢、子路。有的互動是想像的,顏回、孔子。有的是歡樂惡搞,孔鯉、子比干、丹石瓢乚、馬帝Matty、馬特頌。我幫孔子,向女子小人難養其言,道了個千古大歉。又忙幫他粉飾。我剪貼拼湊,用盡了矇太奇。最近世界發生的,寫進去了,社群發生的,寫進去了,我自己發生的,寫進去了,它只能是長這樣,還能有什麼別的樣子?要改的話,下篇再改吧。改得更好,改得自己滿意,再一個矇太奇。
如果大家或說:「你這詩經、易經引的不對喔」當然當然,請告訴我進步方向。「樊遲、子夏互動不對喔」算了吧,罰你重看論語子夏有多暖好嗎。「圖很醜亂碼沒意義」本來就是給你手指划划跳過的,誰讓你查字典去了?因為我不知道場景怎麼寫嘛。「子比干、丹石瓢乚太扯了,腦補過頭」我還正可惜子貢專武沒設計好、宰予子夏沒專武呢。
想這些,不是當然的嗎?各位的回應完全不同上,不也是當然的嗎?
不過要是有孩子揮舞子比干而不知意思,的確困擾。但考慮這個,方天畫戟、美國隊長盾牌也生不出來。
王子比干是很深沉的告誡啊。要改也都可以,知道為什麼就好了。自己知道就好了。
上篇寫的主題是認知。何謂認知?
何時言忍,何時矢口,何時認、何時知,何時認知。{為何}代入{何時},再想一次。{為誰}代入{何時},再想一次。合取,全稱,都再想一次。要再加東西,隨意,我也不知可以加多少。
也可以不想啦,要知道:這邊我是複製貼上,抄來的,亂寫的即可。沒人逼你。但或許有人罵你,不同意你。
把人當作符號的認知、在群體裡共有的認知、在群體裡認定部分的認知、全稱交集連集的認知、唯我獨尊的認知、捨我其誰的認知、我何謂我多廣的認知、對世界的認知、對群體的認知、對自己的認知,以上排列無法窮盡,不排了。
誰所處的不是實境?誰導向的不是虛境?要高興,綠點秒回最高興,要生氣,千言萬語不帶髒字還是能生氣。結仇可以結的莫名其妙。和解則莫若以明。
作者一句:「寫過什麼小說,我全忘啦!哈哈!」也只能原諒他。老人家肥嘟嘟又笑嘻嘻,我也幫他高興。
雖然說好解全篇梗,但,還是算了吧XD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