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心上名為媽媽的傷口:清理女兒們焦慮的引爆點,不負疚、不虧欠,終結創傷遺傳的關係修復提案

我們總是形容「媽媽」養育兒女很偉大,但只要有女兒指出媽媽對自己的傷害,總是會引來周遭許多人的撻伐,因為這是「不孝」的行為,也不應該損害媽媽的名譽。
到底為什麼可以不分青紅皂白就抹去女兒所受到的傷害呢?又有誰能告訴這些女兒們該如何找回平靜呢?還是終其一生與自己內心的矛盾共處,或任憑心理創傷無限蔓延?
或許有人會說哪有那麼嚴重?媽媽是能對女兒壞到哪裡?女兒的心靈有那麼脆弱嗎?還是只是想向媽媽索討金錢或物質上的好處?其實,這些受傷的女兒想要的只是媽媽無條件的愛,但卻始終不可得。
《女兒心上名為媽媽的傷口》這本書裡寫道:「至少在閱讀這本書的期間,試著當一個能夠盡情討厭媽媽的女兒。」
看著這些文字,著實感到心疼,因為「乖女兒」三個字讓這些受傷的女兒不斷地想要討好媽媽,也認為自己永遠都不夠好,雖然時常感到不被理解,又或者感到憤怒受辱,因為母女的這層血緣關係,好像永遠只能忍氣吞聲,否則隨時就會招來「不懂感恩」的罵名。
書中列舉了好幾種母女之間的互動實例,其實都是肇因於媽媽的不成熟心理狀態,比如跟爸爸感情不睦就想拉女兒站隊,或是把女兒當成無法離婚的藉口,其實都讓女兒誤以為自己是拯救家庭的救星,而無法單純以身為女兒的身份被媽媽好好理解與疼愛。
還有一種狀況是媽媽總是責怪女兒自私,希望女兒能給予自己期望的孝親費,或是滿足自己的諸多要求,完全不能接受被女兒拒絕,讓女兒一直處於為難又痛苦的情緒,所以如何與媽媽設立界線便至關重要,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保有真正健康的母女關係。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並不是要我們家醜不可外揚,因為掩蓋並不會讓關係得到改善,而是誠懇表達內心的想法,尋求彼此的理解與體諒,若媽媽不肯承認自己對女兒所造成的傷害,其實也無需強求母女關係有所進展,只要保持安全距離即可。
親子之間的情感修復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放下一定要和解的心情也非常重要,希望閱讀這本書的朋友都能得到許多安慰,以及學會自我照顧的技巧。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