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物的體系,我的物件錄 · 第六天

七日書 #7-6 名字的策展空間

Jing
·
·
IPFS
第六天 如果你有一間自己的博物館,你最想展示的是什麼物件?

名字,不只是寫在考卷的第一行就已經說明的答案。

從出生開始,這個音節就一路的跟隨我們,如同一首獨一無二的音樂,穿越我們的生命旅程。如果我有一個博物館,我會想要蒐藏屬於我的名字的所有小故事。同時,我也會想要參觀屬於別人名字的展間,細細品味那些承載身份與文化的印記。


名字正以個人品牌這樣的議題興起,逐漸變成顯學。

反映的是當正職帶來不了成就和物質的滿足,發展起人人都想開創副業的風潮,眾人們無不想到的就是經營品牌時所帶來的價值,擁有倍數般的聚寶盆魔法。

有時候人會忘記依附在我們身上的光環如何值得感謝:來自優渥的家庭、公司的大平台資源、或是從身分與經驗本身的獨特性。


關於姓名的故事、它的演變,以及它承載的個人與文化記憶。我想從脈絡一路探討:

源頭

首先,一個人的名字,往往是此人與世界的第一個連結。一個家族的族譜、一代代延續的名字,還有不同文化中命名的習俗與儀式。從東方命理八字、到誰誰誰的兒子,到西方基於經典或神話人物的名字,名字可以是一個時代與信仰的縮影。

或單純就是詞源、意涵和它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但不論如何,其實就很足夠是一部生命長河的小說的開頭。

重量

名字不僅是符號,它還承載著記憶與情感。隨著名字有關的故事:刻有名字的銘牌、學生證、工牌、任何身分證明,一封寄給「親愛的某某」的信、一枚刻著字母的吊墜。名字在個人與生命經驗,文化之間架起的橋樑。

與家人的紐帶,也是在社會中辨認自己的標誌。我會想像著,這個博物館裡,必須得放著一份寫滿了名字的手稿,從潦草的幼年筆跡到成年後的穩重字體。這些字跡中,記錄了成長、選擇,和名字與關於名字主人的不斷重合與分離。

遺忘與重塑

名字的流動性,使它成為一種動態的身份符號。名字是身份的象徵,但有時也可能被遺忘或改變。有人說,真正死亡就是被忘記,所以我們用力的在所有族譜和追思處,刻下所愛的逝去之人的名字。

未來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註冊與登入,每個時代都有最煞氣又最熱門的名字,但稱之為屬於另一個人的稱號的意義是否會淡化?網絡 ID ,或是 AI 賦予虛擬角色的名字,我們可以同時化身成太多社群的角色。

說到這裡就不免想到關於負責這件事情,也許也是源於對於這個名號有多熱愛,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對自己原本的名字的行為都能負責任,每當創立了一個名字的同時,也會有一個人設誕生。維持不同的身分需要的成本,不一定與隨之帶來的美好能有甚麼必然關係,但可以知道到的是,名字不再僅僅是標籤,而是一個可以不斷演化的身份。


說到這裡,名字是是極為私人的東西,是個資法保護的個體,它包含著愛恨、關係與記憶。我也不可否認的在我的筆名裡面藏著我的名字,既保留了一部分真實,也保持了一份距離。在這一區域,我們將展示名字如何成為隱私與表達的交織點。

名字雖小,卻包含了無數的記憶與故事。我們就是這間博物館裡,用我們每一次被以我們名字呼喚著的經驗在訴說著:我們如何通過名字,與世界建立起聯繫,又如何通過名字,找到自己的位置。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ing極度外向(妥妥大E人一枚),同時也善於獨處。靠一張嘴吃飯,但行動力不差。 可以整天不講話只是抄抄寫寫、也可以在話匣子打開後就完全停不下來,不小心生出了一個在家也機哩瓜啦的小子。 🔗https://linktr.ee/jinghanyang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7 書後感 我以為我的物件錄裡會有手機的一席之地。

七日書 #7-7

七日書 #7-5 清空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