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上的影像│十部最愛的旅行電影
● 阿拉斯加之死 Into the wild │2007年
這應該是每個愛旅行的人都已收納口袋的一部電影。
在制式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下,許多人從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在他人的期望中長大,不論是學位、社會地位到思考未來的方向,好像永遠都走不出那已被限制住的隱形框線。
內心所嚮往的烏托邦,拋棄所有一切,走入荒野,無畏懼死亡,是這部片帶給人最深沉的哲學思考。
真實故事源自於1996年Jon Krakauer的同名著作《Into the Wild》。
1992年9月6日,一名來自華府、24歲的Chris McCandless被獵人發現陳屍在阿拉斯加迪納利國家公園荒野中的一部廢棄巴士裡。而Jon Krakauer把克里斯的冒險紀錄,寫成了一本名為 Into the Wild的暢銷書。
● 小太陽的願望 Little Miss Sunshine │2006年
一位居住在鄉村的樸素小女孩,想去參加陽光美少女選拔會,但家庭負擔不起機票費用,最後只好全家開著一台破爛麵包車,一路從墨西哥洲開往加州送小女孩去一圓心願。
輕鬆又溫暖的一部家庭式公路電影,跟著小女孩一家和經典的T2黃色麵包車,一起在美國吵吵鬧鬧的公路旅行。
● 在路上 On the road │2012年
改編自Kerouac Jack的小說《垮掉的一代 Beat Generation》,主角薩爾是位對文學、爵士樂和女人充滿好奇的年輕作家,他與同樣富有熱情與野性的狄恩驅車橫跨美國大陸,展開一段段混亂而亢奮的旅程。他們漫無目的奔走,在路上觀察流浪漢、農民、工人、少數族裔的生活,同時縱情於爵士樂、性愛與藥物,尋找另一種感官境界,在放蕩不安的生活基調之中,他們盡情地燃燒自我與探索世界,獲得絕對的靈魂自由。
雖然電影很可惜的沒有辦法把原著想傳遞的議題全部呈現出來,但女主角克莉絲汀‧史都華在電影裡的演技非常精彩,配上一路上的壯麗的公路美景,還是值得一看。
垮掉的一代(英語:Beat Generation) ,或稱疲憊的一代,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一群作家開啟的文學運動,意在探索和影響二戰後的美國文化和政治。 他們在1950年代發表大量作品並廣為人傳。
● 海灘 The Beach │2000年
2000年的The Beach,算是最早期的背包客電影之一,也是我心中最經典的旅行片。這部片給當時對世界充滿好奇懵懂的我來說,著實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在那之後的無數歲月,男女主角恣意悠遊在那片深藍色大海裡的場景,時刻出現在我夢裡,19年過去了,依然值得細細品嘗的一部片。
這世上真有天堂嗎?一體兩面,還是那只是我們對地獄的美好想像?
那時還不明白片中大家瘋狂追逐的夢想天堂到底是什麼,世界上真的有天堂嗎?是那片純白無瑕的沙灘,藍得像墨水的大海,還是對自由的渴望?在那片淨土上,可以很無憂無慮的過每一天,因為那裡沒有戰爭沒有束縛沒有階級沒有比較,而且在那個年代,能夠去如此遙遠的地方旅遊居住,和不同國家的人一起生活,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了不起並且嚮往的事。
之後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每看一次都開始有了不同的領悟。十多年前單純的只覺得是部追逐夢想的冒險片,但真正的故事竟是如此血淋淋與殘酷,那看似有點迷幻有些瘋狂的天堂,卻也不過是個壓縮的小世界,大家病態的選擇用忽略的方式繼續過著它們以為快樂的生活,以為看不見甚至假裝遺忘能夠不改變現狀的活著。
一片淨土可以成為天堂,也可以淪為地獄,人的心可以保持純善,也可被周遭的一切改變而腐爛。
片尾,那關鍵性的一槍,把所有人從夢中給敲醒了回來。
●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The motorcycle diaries │2004年
描述阿根廷知名革命運動者切·格瓦拉 (Ernesto Guavera)於1950年代青少年時,與好友阿爾貝托·格拉納多 (Alberto Granado)騎著摩托車從家鄉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向北穿越智利、祕魯、哥倫比亞,最後到達委內瑞拉,萌芽革命思想的故事。
在這趟旅途中,埃內斯托遇見被資產階級剝削而一無所有的窮困夫婦、受殖民歷史所害的原住民,以及被隔離的痲瘋病患者。弱勢族群的悲慘處境讓他深感震撼。他開始探究社會問題的根源,並自問自己究竟該做些什麼來改變社會。
● 沙漠陀影 Tracks│2014年
改編自羅賓戴維森的自傳小說,描述1977年,一名年輕的澳洲女孩帶著一隻狗與四頭駱駝從Alice Spring出發,徒步穿越2736公里的澳洲沙漠最終到達印度洋的故事。
● 大吉嶺有限公司 The Darjeeling limited │2007年
三名平時不連絡的兄弟,計劃共同參與一趟火車橫越印度之旅,重新培養兄弟情誼。這趟心靈探索的旅程隨即變調了,他們發現身陷孤立無援的沙漠中,拎著11個大小皮箱、一台印表機、一台薄型機器,一趟計畫之外的嶄新的旅程即將再度展開。
看著三名個性迴異、各懷鬼胎的美國中產階級兄弟,一起在混亂的印度旅行,是生活中最療癒的時光。
The Darjeeling Limited是指與電影內同名的長途火車,根據實際奔馳在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上的Toy Train所創造出來的虛構火車。是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鐵路。
● 轉山 KORA │2011年
「轉山」是藏人的一種宗教儀式,再轉化成為一種生命能量的名詞,意思是對著大山反覆繞走的儀式,山有靈,人有心,透過軀體的折磨淬煉,滌洗污垢,得著淨化重生的力量。
改編自謝旺霖同名暢銷書,記錄了作者謝旺霖騎行2000多公里從麗江到達西藏的旅程。電影《轉山》裡的台詞極少,男主角在戲裡甚至不超過十句,以為這樣的一部片會很無聊?那就真的大錯特錯了。
● 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2004年
Before三部曲一直是大家對於旅途中的愛情最浪漫的想像,那種意外而來的懈逅,跨越國界和語言的陪伴,卻因為時間和種種不確定性的因素下終將像浪花水泡般消失在大海中,遺憾幻化下的美好回憶,都是旅人一輩子最難以忘懷的故事。
承接1995年的Before sunrise,傑西和席琳終於在12年後的巴黎相遇。兩人延著巴黎著名的街道漫無目的走著,天聊地北的談論著過去幾年發生的故事,我們熟悉的巴黎鐵塔、聖母院和塞納河畔都在鏡頭呈現下充滿異國風味,只是這一次彼此都知道,緣分不會在有第二次了。
● 迷失東京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年
一個美國中年男明星到日本拍廣告,一方面是為了工作賺錢,另一方面是想要逃避在家中事事依賴的老婆。於此同時,住在同一所賓館的年輕女郎夏綠蒂陪身為攝影師的丈夫來日本出差,但因丈夫每天在外忙來忙去,讓剛從學校畢業正對前途感到迷茫的夏綠蒂更感到落寞。
不諳日語的兩個西方人,再寂寞的東京相遇,內心缺失的一部分,似乎在彼此的身上慢慢拾回,兩個孤獨的人,在閒暇的時間開始一起交談,閒逛,吃美食,雖然僅有幾天的時間,但兩人之間似乎產生了一種很微妙的感情。終於在鮑伯離開日本的那一天早上,兩人在新宿街頭相擁吻別,生活回歸到原點。
當妳身處在一個完全和自身文化、語言、習慣都不同的國度時,迷失的心靈在孤獨的角落不斷被遺忘的失落感,是這部片最厲害的詮釋。
喜歡導演把電影內的大多數的日文對話刻意忽略不做翻譯,讓妳在看電影的當下,彷彿如同主角般身處困惑的情景下,不斷透過放大的流離和迷失感,加深再異國度的不安感。
另外像是1991年的經典女權公路片末日狂花(Thelma & Louise),和畫面美得不可思議的巴黎德州( Paris, Texas)都是非常推薦的公路老片,看完會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