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耕|專題筆記 VAF ╳ AMA:閱讀x筆記x寫作,三位一體的創作心法

閱讀筆耕
·
·
IPFS
·
第一次「單刀赴會」上 AMA(抖)⋯⋯細節、俯瞰、脈絡、收束。
閱讀x筆記x寫作,三位一體的創作心法

這次方格子 AMA 講座邀請的來賓是「三體」創作者 @閱讀筆耕,為大家整理了訪談筆記,分享。



■ 自我介紹

  • 金融業,目前也加入〈腦哥chill塊鏈〉團隊擔任文案編輯,也是其 Discord 社群組建的負責人。
  • 主要經營的平台是 Matters 與 vocus(有計畫性的更新),有一個 FB 專頁(僅拿來同步張貼閱讀筆記),曾創過 IG 但⋯⋯。

 

■ 如何開始內容創作的呢?

  • 契機是一台 電子書閱讀器,為 2019 年 9 月所購買,感謝朋友推坑。
  • 讀了好一陣子以後,萌生了想「化輸入為輸出」的念頭,參加線下讀書會,後來從說變成寫,寫在投影片、Google doc⋯⋯最後來到了寫作文字平台,這時是 2020 年 8 月 22 日。

 

■ 一開始以書評為主嗎?

  • 是的,一開始寫作的主題以閱讀為主。
  • 不太好意思說那些文章是「書評」,還不夠格(笑)。
  • 覺得寫作是「敘述自己思考的過程」,所以我也喜歡看這類型的書(論述型),論證精彩,有理有據。也會看小說(故事型),是個都想嘗試看看的好奇寶寶,沒有設限,總覺得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派上用場
素材:論述型
大約抓 7 成在整理,留 3 成給自己的想法、反思。
素材:故事型
大約抓 3 成簡介(不爆雷),剩下 7 成是自己的體悟。

 

■ 後來是如何踏入幣圈寫作?

  • 跟多數人一樣,寫了一陣子後手上積了些 LikeCoin,這個代幣是一個敲門磚,帶我進一步接觸錢包、交易所(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NFT⋯⋯等概念。
  • 學到什麼,順手寫下來。那能不能把它們寫的「好讀」一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 筆耕對於新事物總是能很有系統地蒐集資料、研究、內化成自己的知識並輸出,如何實踐這套流程?

  • 以閱讀(論述型)為例,就跟大家ㄧ樣順順地讀完一遍,還畫了一些線;速翻這本書,重新查看那些被畫線的句子,把它們的脈絡串連起來,中間有所取捨,最終收束成一篇文章
  • 第一遍在意「細節」,第二遍會是「俯瞰」的方式,最後以自己的「脈絡」(未必按照原先的編排走)做「收束」串接。這好像探案劇中,警方在一個大板子釘上各種照片,然後用很多線把它們連接起來。
- 備忘用。
- 用「自己的話」寫下來,記憶比較深刻。
- 文章的「標籤」有利於去中心化網狀思考 feat《卡片盒筆記》。

 

■ 平時如何發想創作內容、搜集靈感?(例如用筆記軟體管理知識)

  • 搜集靈感1:帶著「目的」去從事一個活動,就會特別專注,這樣一來「輸入」的雷達將變得特別靈敏。
  • 搜集靈感2:由「系列文」(寫作的反思、閱讀筆記、讀書會心得、AMA 活動紀錄⋯⋯)產生源源不絕的素材。
  • 搭配工具1:LINE 的一人群組,最近發現一人 Discord 也蠻好用的。
  • 搭配工具2:Xmind 心智圖軟體,整理思緒脈絡。
  • 淋浴時、睡前會思考腹稿怎麼打。

 

■ 如何做到大量的參與社群、不斷研究新領域、同時保持高產出?

  • 目前 FB、IG、Twitter 大多數時候只拿來讀,少言,應該可以省下許多注意力消耗的時間。和那些勾起情緒性的議題保持距離。
  • 由於裝置可以記憶登入資訊,我就把平板上的 FB、IG、Twitter 都申請了一隻「一人帳號」裡面零好友,只拿來追蹤特定帳號,從零開始重新訓練演算法,把 Web2 媒體當 Web1 來用
  • 真正參與比較多的社群是 Discord,但比較深入在逛的,僅限幾個為數不多的站台;推薦大家試試「T 型」的資訊攝取方式,有些東西橫向掃過一遍(廣度,用讀的),有些東西值得你縱向(深度,有發言)多花一些時間討教。
資料來源:加密研究員 @The DeFi Edge 推特
  • 我有使用 Ptt Alertor 服務自定義「觸發條件」就推送消息上門,蠻好用的工具。

 

■ 有全職創作的打算嗎?

目前沒有全職創作的想法,其中一個原因是擔憂養不活自己(笑)。而且額外要顧上的環節太多了(業務開拓、溝通接洽、行銷、社群、美術⋯⋯),這會分蝕掉很多創作能量,另外一個原因是不知道「當興趣變成全職」時會不會讓自己不快樂。

自己的個性偏內向,可能不利於自媒體生態,但目前這樣子被「併購」似乎也不錯?而且也學到更多關於自媒體經營的新鮮事。

 

■ 覺得幣圈寫作跟其他領域創作不一樣的地方?

  • 幣圈一天,人間一年,資訊量爆炸,可以涉略的題材太多,有個好處是不用擔心靈感枯竭(笑)。
  • 是一片藍海。不論是文字寫作者的數量、或是商案的報價⋯⋯等。

■ 很勇於實際體驗區塊鏈項目,為何願意花時間做?有什麼心得嗎?

我的寫作(處事)哲學是用 Buttom-Up 的方式去建構,會先希望取得實際資料,由親身的觀察體驗去堆砌,講求有憑有據,最後才導出觀點。所以如果狀況許可,我都很樂意親自下去實作看看,從做中學

例如之前寫過一篇 介紹冷錢包 的文章,它是我心中很久之前就想釐清的疑惑。後來終於有機會實測,我把所有步驟(包括思考過程)詳細地記錄下來,再力求淺顯地傳達給更多人知悉,覺得這樣子的感覺挺好的。

 

■ QA:文字平台怎麼選?

  • 最在意文章編輯器的舒適度,因此排除馬鈴薯(而且言論審查很惱人)。
  • Medium 對中文用戶友善度低,有使用,僅於有閒的時候才補張貼文章。
  • 比較推薦 Matters 和方格子。方格子在文章編輯器的優化上(寫作者的舒適體驗),進程比 Matters 快上許多,像是專題功能、文章發布排程,整合性網址(Canonical link)⋯⋯等。

 

■ QA:怎麼確定自己寫的方向是對的呢?

💡 先處理「如何寫」(How)的問題。
  • 熱情 x 才華 x 價值觀 = 發現你的天職⋯⋯似乎也可以應用在創作這條路上;才華包括了 核心本質、核心技能
  • 我覺得與其先找到感興趣的主題(寫什麼 What),更優先的是先了解自己擅長什麼招式(如何寫 How)。例如,我發現自己寫過的文章,蠻多圍繞在閱讀、讀書會、AMA、說明文⋯⋯原來我不擅長某些文體,可是某些寫法是得心應手的。
💡 抒情、論說、記敘、應用。
💡 Top-Down、Buttom-Up。
  • 知道自己的擅長以後(可以問別人,旁觀者清),這時可用一樣的路數,才開始去接觸各種不同主題。


閱讀筆耕的簽名檔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 註冊 noise.cash一起成為「噪咖」體驗社交金融
≣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卡片盒筆記 ze3|如何處理「引述」,讓永久筆記真正幫助知識內化?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71|貝佐斯談工作生產力、「中文 YT 第一人」李子柒回來了!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作者、譯者、編輯、出版社上上下下全是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