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黃老思想】第二十二篇 善為士者

主觀意識
·
·
IPFS
·
此篇文章都在引述古代兵法,可能只有「禍莫大於無適,無適斤亡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是作者所著,哀兵是被動委屈的一方,戰爭開始,他無所適從幾乎敗亡,由於「稱兵相若」而僵持不下,最終因軍民悲憤有必死之心才擊敗敵軍。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諍之德,是用人,是天,古之極也。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退尺。是行無行;襄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於無適,無適斤亡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好戰士不剛強,懂戰事不氣惱,能勝敵無可趁,會用人必謙卑;禮賢下士,則士忠誠,而樂為用,得其盡力。兵法說:『實者虛之,藏於無形,出其不意,所以無敵。』沒有比無所適從更糟的,無適差點害死我,因此戰力若相當,委屈反彈者勝出。

 

此篇文章都在引述古代兵法,可能只有「禍莫大於無適,無適斤亡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是作者所著,哀兵是被動委屈的一方,戰爭開始,他無所適從幾乎敗亡,由於「稱兵相若」而僵持不下,最終因軍民悲憤有必死之心才擊敗敵軍。

所以,本文作者應該是周代諸侯,大概在西周晚期到春秋之間,來犯之敵不知兵所以敗,守備之軍不知兵差點敗,兩者其實半斤八兩,勝敗都是在碰運氣;戰國田單也用哀兵之計,但卻是反間讓敵人犯錯,促使軍民義憤上下齊心,就比倉皇失措的作者高明許多。

「矢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昔其蚤,兵無所容其刃」與「行無行;襄無臂;執無兵」的行為相近用意相似,或許孫武也都看過這些文章,並將之融會貫通;此外,「用兵有言」應該是指西周司馬之論。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諍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應該是本篇引用的最古老兵法,時間約在夏后末年,軍事務求仁義而不失其德,或許還是出自商湯陣營的黃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主觀意識這些文章為個人創作,僅用於知識分享,歡迎引用、轉載、刊印、留言、探討,讀者可以自由取用,但請勿斷章取義或擅改內容。謝謝!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