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徵用工・強制動員二次訴訟,韓國最高法院時隔5年再判原告勝訴

張郁婕(Chang, Yu-Chieh)
·
·
IPFS
·
韓國最高法院時隔 5 年,再判日本企業必須賠償殖民統治時期遭強制動員的受害者。本次宣判的 2 案,都是受害者們在韓國最高法院在 2012 年首度決定將案子發回二審後,才提出的損害賠償訴訟,所以又稱為強制動員/徵用工的【二次訴訟】(2차소송)。

韓國最高法院在昨天(12/21)再判日本製鐵與三菱重工,必須賠償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遭強制動員的受害者(aka 徵用工),是韓國最高法院繼 2018 年的判決後,再次針對同性質的訴訟案作出相同判決結果。

本次宣判的 2 案,都是受害者們在韓國最高法院在 2012 年首度決定將案子發回二審後,才提出的損害賠償訴訟,所以又稱為強制動員/徵用工的【二次訴訟】(2차소송)。

關於日韓徵用工・強制動員訴訟案的完整始末,請參考今年 3 月的專文解說:加害者敗訴卻不用負責?一次看懂日韓徵用工・強制動員訴訟始末

Berkan Küçükgül on Unsplash

2012年是徵用工系列訴訟關鍵點

總的來說,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韓籍受害者們在日本司法體系求助無門後,自 2000 年代起將訴訟地點轉到韓國,控告當年自己待過的日本企業。原本韓國地方和高等法院都判日本企業不須賠償,但韓國最高法院在 2012 年做出「《日韓請求權與經濟合作協定》並不會消滅強制動員受害者的個人請求權」的解釋,將案子退回二審後,讓系列訴訟迎來轉機:在 2012 年之前提告的 3 案(日本製鐵、三菱廣島徵用工和三菱名古屋勤勞挺身隊)在 2018 年打到三審,最高法院通通都判日本企業必須賠償受害者。

另一方面,韓國最高法院在 2012 年做出「《日韓請求權與經濟合作協定》並不會消滅強制動員受害者的個人請求權」的解釋,也讓不少倖存者決定挺身而出,控告當年自己所屬的日本企業,而有了【二次訴訟】。

拖了10年的二次訴訟

日本製鐵案是 1942-1945 年間被帶到半官半民的國策會社「日本製鐵」八幡與釜石製鐵所󠄁強迫勞動的 7 名受害者在 2013 年 3 月提出的訴訟案(註:當年的國策會社「日本製鐵」在戰後解散重組,經過多次更名後,2019 年後又取回「日本製鐵」的舊名字),三菱重工則是 1944 年被動員到三菱名古屋航空機製作所的 3 名受害者在 2014 年 2 月提起的訴訟案兩案。

兩案在一審和二審皆判被告的日本企業須賠償原告 1 億到 1 億 5,000 萬韓元的賠償金,兩案合計總計要賠原告們 11 億 7,000 萬韓元。

【二次訴訟】從提告到最高法院宣判都超過 10 年,原因正是【二次訴訟】進到高等法院時,高等法院將案子保留到〖一次訴訟〗三審宣判後再審理。拉長訴訟時間的結果,就是等到【二次訴訟】三審宣判的昨天(12/21),所有提訴的受害者們都已離開人世,改由遺族接手擔任原告。

0:22 – 0:38 有三菱重工案原告金在林(김재림)生前在 2018 年受訪的畫面。

二次訴訟的判決意義

這次 2 起【二次訴訟】判例的最大意義在於,最高法院做出了徵用工系列訴訟中,強制動員受害者們在韓國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從 2018 年 10 月 30 日起算。意即,只要是強制動員的受害者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之後才向韓國法院提出訴訟,這些受害者們都能向當年所屬的日本企業求償。目前在韓國法院約有 60 起共 230 多名原告的權益因此受到保障。

承前,韓國最高法院分別在 2012 年及 2018 年就徵用工訴訟案作出回應,兩次都在某種程度上保障了其他同性質的受害者訴訟權益。然而,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有效期間,是從「排除當事人行使權利的阻礙的那一天起算 3 年」,所以究竟是該從韓國最高法院發回二審的 2012 年 5 月 24 日起算 3 年,還是該從最終判決出爐的 2018 年 10 月 30 日起算 3 年,就變得很重要。

這次韓國最高法院認定是從 2018 年宣判作為標準,大幅提高了在 2018 年後才提告的徵用工訴訟案,向日本企業成功求償的機率。同時,韓國境內目前還有數起是在 2018 年之前提出的徵用工訴訟案,這幾案如果是從 2012 起算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話,就能在有效期間內。

尹錫悅政府推出的財團代償案

另一方面,韓國在尹錫悅政府上任之後,在今年 3 月提出由韓國行政安全部旗下的「日帝強制動員被害者支援財團」代替敗訴的日本企業賠償徵用工倖存者的提案,但截至今年 10 月 31 日,在【二次訴訟】宣判前符合資格的 15 人當中有 4 人拒絕韓國政府提出的代償。

韓國政府雖然主張,就算當事人不願意接受代償案,也可以透過「供託」(공탁/Hinterlegung)的方式清償債務,消除日本企業敗訴後的賠償義務與原告向日本企業領取賠款的權利。但目前韓國法院認為這麼做違反當事人意願,拒絕受理「供託」,讓案子再度陷入僵局。這次【二次訴訟】勝訴的原告遺族,如果也拒絕接受韓國政府的代償案,也會陷入同樣的困境。

目前日帝強制動員被害者支援財團只有募到 40 億韓元,但現在還有數百名的徵用工相關訴訟還在審理,賠償總額恐怕將超過 150 億韓元,日帝強制動員被害者支援財團也可能不夠賠。韓國政府與其思考透過轉移債權的方式,安撫日本政府,讓日本企業不用賠償,不如思考其他解決方案,讓倖存者們可以在生前獲得獲得一聲道歉,迎接遲來的正義。


本文首發於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由此收藏本站所有的 Writing NFT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