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讀》做滿一個月以後,以及天天寫文這事的暫停公告!

每週書訊請至:https://matters.news/tags/VGFnOjEyODI0
我做很多事都是為了「試驗」(換個詞是「好玩」,當然,不會去做傷害人或找人麻煩的事。)我也的確是非常行動派的人,做很多事也不在乎時間或是有沒有錢領,但只要我覺得它是可行的,我就會親身去做,而多半我會在每個過程和細節裡找出這件事給我的意義,或是能替我帶來什麼不同的思考。
本來週四就是要出新一期的《+-讀》,我通常都是邊蒐集邊找書,版型一開始已經設計好,我只要週四一早把版排好、把文字和連結弄好,indesign轉出pdf,pages的文字檔貼matters,通常總時數在後面作業流程應該不用花到四個小時(但,這已經是我每天工作最多時數的時間了。)
做書訊挺好玩的,
一來可以讓排版和設計的敏銳度維持住,雖然就是很單純的版面也沒什麼變化,但可以透過「找書」的過程中,看每一本書的書封設計刺激一下視覺感觀,這點對於做設計的人滿有用的,有時候你不用買什麼設計參考書,其實技巧會了,剩的就是多看別人的設計。 第二則是透過找書的過程中維持對書的敏銳度。以前這件事我是進書店逛,每個星期到書店一到兩次,每一次買一到兩本。(很驚人的購買力和財力。淚~~) 第三是可以跟出版界的朋友重新連結或者新認識一些人(也想知道會不會有新的工作機會。笑。當然沒有。)以及從人的互動裡觀察一些我想觀察的事。
其實本週的書也蒐集了,但就是缺一本。所以我坐在電腦前很久,就決定我今天不要弄這書訊了,以後有看到想做的我再來做,而不是固定在週四。
由於一開始只是把很久以前的一個構想拿出來做,也如我預期的不是那麼容易。尤其是我希望能找到出版社的窗口,由他們直接提供訊息給我,而不是我隨意的從網路上抓取。(意義不相同。)加上我給自己的設限有點多,一週要生出九本書其實有點困難。
另一個困難點是「直接找到出版社要書訊」這件事不容易,我還真的幾乎是一家一家的粉絲團找人問,除了我有的人脈以外。(這會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談網路行銷的部分。)
有一陣子我想寫一篇〈年輕人不要讓老人笑你們膽小不敢起身去做;中年人不要讓年輕人笑你們老了不勇敢〉這種文章。(不知道為什麼原本擅長縮標題的我,現在文章的標題越來越長XDDDD)也是我從matters、方格子、medium這些地方觀察到:
對很多人來說光是「動手寫一篇文章」都不是一件「可以馬上去做的事」,讓我開始思考「究竟為什麼人們連動手打字成篇都得面對層層的心理關卡?」
是不是有一天應該真的好好把這篇「起而行」的文章寫一寫?
有很多事你必須起身去做,才會發現自己缺了什麼、還需要加些什麼,有時候「行動力」往往來自於「不要給自己太多規則」,也不要太在意「事情會不會有什麼一定的成果」!然後才會在過程中激發出不一樣的思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變化。
《+-讀》先到這裡。我想到好玩的再做。就不要固定在週四了。
最後,天天寫文這事,我應該在五月真的會停一下(我跟你們說我天天寫是真的停不下來沒有人信。XDDDDD)主要是我想要專心寫一篇小說,不想寫小說的時候再跳回來寫本來想寫的。不過接下來幾天我還是有東西可以寫,只是我需要調整一下節奏,否則那篇小說或其他寫文以外的事,我可能都無法執行!(例如,我的小窩已經沒地方走了,我需要收拾一下。)
最後謝謝大家每天給我拍手。以後還是要繼續給我拍啊!哈哈哈哈。
圖為20101110我家貓妹Canon EOS 5D Mark II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