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感知 & 推理認知

郭偉文 Wyman Kwok
·
·
IPFS
·
以兩種例子,略談兩者的重要差別。
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s/background-bokeh-light-circles-2709658/

日常感知是常人皆有的,是對日常事物在較狹窄的時空內的感觀認知;推理認知是較難得的,指在較寬廣的時空內主要透過推理而達致的認知。當然兩者只是程度的差別:前者主要依賴感觀知覺,而並非全無推理;後者主要根據推理,而不是與感觀毫無關係。本文舉兩種例子去討論箇中的一些差異。

第一類例子是關於對大型社會事件的判斷問題。譬如,當你聽到在俄烏戰爭中有不少烏克蘭平民被屠殺的情況時(不是指被飛彈打中那種,而是指被活捉那種),你會否問:為什麼他們不早點離開家園,避開惡運呢?固然,原因是多樣的,不一而足,如沒能力離開,但我懷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某些人的思維模式太過依賴日常感觀而欠缺推理,導致當俄軍一日未殺到門前,他們仍覺得生活如常,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可是當大難臨頭時,驚覺已經太遲了。假如他們是善於推理認知的,應該會較早留意大局發展,並且加上相關的背景知識(如歷史、地理等),便可以及早推測禍之將至,而較早籌謀避難了。

當然這種事例是很多的,例如,某人根據對世界和中國政局現況的掌握,以及加上相關背景知識,可能推測未來幾年之內香港情況不妙的機會頗高,但總會有些人單憑感覺現況還可以,看不出有什麼好憂慮的。在金融經濟領域中當然亦是很多例子,尤其是當經濟好境、市場蓬勃的時候,是很難說服別人相信未來潛伏著大風暴的;若是能夠有根有據地預測準確,那固然是別具慧眼。

一般人多專注於日常較狹窄的時空尺度(有其好處——活在當下),致使較依賴日常感知,而未能重視發展推理能力,使自己「活在」更廣大的時空中。重視推理的人,雖然較不受當下時空的規範,不過就有迷失於思想迷宮的危險性了。歸根結底,還是要拿揑好活在當下與思想超脫之間的良好平衡。

我想略談的第二類例子是關於科學和驚奇感的。與不少科學家和哲學家一樣,我對科學的發現不時感到驚訝,覺得匪夷所思,贊嘆當中的奧妙。試想想,科學認知是跨越何其巨大的時空尺度,其中的推理是多麼複雜和精妙(而涉及的理論構思和實踐驗證又是可等的創意和創造力),是日常感知所遠遠無可能達到的。在科學中找教人驚訝贊嘆的例子是很容易的,我最近留意到這個新近發現:基本粒子,質子(proton),內裡其實發生著極其複雜的事情!是的,是極其微細的基本粒子的內裡結構問題,究竟結論是怎可能推出的?!

網上截圖(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inside-the-proton-the-most-complicated-thing-imaginable-20221019/?mc_cid=deb1762f40&mc_eid=2e12461322)

我常覺得對世界保持一份驚奇感很重要,使生活有趣得多,甚至會產生一些神祕和莊嚴的感覺,而似乎推理能力和驚奇感是有關係的,因為,能推理才可看得深遠,看得深遠便會感受到事物的奧妙,感奧妙便覺驚奇也。(但這裡並沒有否定日常感知對我們的其他重要意義。)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郭偉文 Wyman Kwok學得有點雜,主要是物理學、語言學和分析哲學,喜歡遊覧於廣大的智性領域,關注生命對世界的感受,嘗試說些有價值的話語。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分享最好的

中國逐漸成為科技強國嗎?

不服從的巨人——鄒幸彤最近的陳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