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活動】遠離焦慮│越焦慮越要行動
社會總是充斥著令人焦慮不安的信息。
疫情、災情、心情彷彿都像是洪水猛獸般要把人吞噬。
我一直是一個很容易想太多的人,容易多愁善感,也很容易焦慮。
我自己焦慮的原因,有時候是因為快要三十歲了社會給的壓力,有時候是因為薪水撐不起我想要的生活,有時候是因為看著信用卡帳單上的項目讓人感到「這好像都是為了填補空虛而花費的」,有時候是工作的代辦事項實在讓人找不到意義,有時候是被高漲的物慾淹沒......有時候是因焦慮而虛度的時間被浪擲,又陷入更焦慮的境地。
總是會想起很多事情沒有做,尤其是那些只答應自己要做的事情,被拖延到最後便不了了之,可是在夜深人靜時,會想起來的那些事情,又都是這些。
如果把事情以輕、重、緩、急來區分成四個象限,會發現我們大多數的時間卻總是在處理那些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最後的結果必然是跟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越來越遠,也覺得跟自己越來越遠。
上半年度我因為焦慮陷入了失眠。
失眠的狀況持續了將近半年,情緒不太穩定、精神狀況有點危險、內心也總是動搖。
幸好這個月成功地拾起了過去的習慣--閱讀。
上半年我因為太過焦慮,甚至連閱讀都沒辦法做到,還會沒信心地質疑自己「現在真的是閱讀的時候嗎?」、「要不要去做其他事情比較好啊?」
也發現到,大多時候焦慮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把眼光經常看著外面,而非自身。總是看著別人有什麼、吃什麼、用什麼......這些「比較」會讓人陷入焦慮,會讓人忘記照顧自己比看著別人還重要。
這個月我終於試著放過自己,靜下心來讀了這兩本書《子彈筆記術》、《原子習慣》。
我慢慢在書寫與紀錄當中開始找回生活的秩序。
首先是透過《子彈筆記術》裡面提到「未來頁面」和「清單」的概念,我先將縈繞在我心頭,因為沒有去做而討厭自己的事情寫下來。
然後用在《原子習慣》裡面看到的一項方法--
我會於﹝時間﹞在﹝地點﹞進行﹝行為﹞
我將這些事情排入行事曆當中:
在還可以旅行的時候,我悟到了一點:想去的地方若沒有排時間,最後就一定不會去。
人生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專程去的,很多事情也都是要專程空下時間去做的。
另一個方法則是--
改變身份認同
透過實際行動的積累,將票投給那個身份,讓自己對那個身份有新的認同。例如說:當你經常進出健身房,你就會比較容易相信自己是「運動的人」。
從寫下清單那天起,「每日更新matters」也是我的其中一項任務。我要把票投給「寫作的人」這個身份。
若是焦慮、害怕、裹足不前,那就先問問自己「想要成為什麼人」,然後行動吧!我雖然還不是很清楚自己究竟想成為什麼人,但我還能夠察覺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像愛一個人的時候一樣,總想為他實現他的期待,用那份心情來成就自己,也是愛自己的方法。
透過真實的行動,可以減緩心裡面因不踏實而產生的焦慮,以及塑造新的身份認同,是我逐漸遠離焦慮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