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財系列 - 選擇權到底在選什麼呢?
選擇權到底是選擇什麼呢?
搭幾點的車? 中午吃什麼?這件工作該如何下手?這些問題我想都是每個人每天會面臨的幾個選擇,除了生活會需要選擇之外,投資市場也有「選擇」概念的選擇權,那到底是在選擇什麼呢?
📌 簡單來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選擇是否履約的權利。
🔔還沒成為Potato會員的朋友點這裡加入哦,撰寫文章還能挖礦打造被動收入 🔔
其實就可以將其想成訂金的概念,假設我們今天選擇站在「買方」,看到一間「預售屋(標的物)」,預計於兩年後完工,目前的價格也非常滿意,希望完工後仍以現在的價格買進,此時雙方就會具有一個「約定(規則)」,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訂金(權利金)」,就能獲得「買權」,並於「約定期間」後,以目前約定的「價格」買進,就如同底下的選擇權組成元素。
那麼對於買賣雙方來說,彼此的關係什麼?
那麼已經了解了雙方關係之後,我們再加上價格。
對於雙方來說,當約定期間之後發生了價格變化,兩邊的收益、損失又是如何呢?
- 狀況一: 當房屋市價漲到800萬時,那麼買方一定會選擇履約,此時買方的獲利為$800-$700-$10=90萬,而賣方則$700-$800+$10=-90萬。
- 狀況二: 當房屋市價跌到剩下650萬時,那麼買方評估後認為放棄履約的損失較小,此時買方只有損失訂金10萬,而賣方則獲取這10萬的訂金。
上述的例子是以買方這邊做為視角出發,而相反的我們也可以反向思考,以賣方的視角做為出發點,進行賣權的約定。
總之不論如何,就是會有其中一方獲利,其中一方損失,加上時間的因素,誰都無法保證未來如何? 故就是一場零和遊戲,應小心審慎注意風險。
構成選擇權的四個象限
前面都在說明選擇權的基本概念,當我們了解選擇權大致上是在做什麼之後,接著就進入正題,我們將人物區分為買方與賣方,一樣照上面的邏輯套用到選擇權市場中,可以發現到會有以下四個象限。
站在買方的立場,有點類似買樂透的概念,以小博大,損失有限,而賣方的立場就是保險公司,負責收取保費,一旦發生事情便支付理賠金,因此獲利有限,風險無限,乍看之下是不是站在買方比較有利,但我們要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股市常常處於盤整階段,並不會短期間暴漲暴跌,因此以統計來說,反而是賣方會有比較平穩的收益,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散戶在買方,而法人站在賣方。
那操作選擇權有什麼好處呢?
- 遞延投資的決策: 期間內可以選擇是否履約,因此這段期間可以好好思考是否行使買入或賣出的權利。
- 避險:支付權利金買入「於X日以N元賣出」的權利,假設股價跌破當初履約的N元時,我們就能夠執行權利以當初約定的N元賣出,避免擴大損失,而假設股價漲破履約價N元時,我們可以選擇不履約,僅支付權利金即可。
- 產生槓桿效用: 假設預期未來股價大漲,我們可以先買入「於X日以N元買入」的權利,用預期便宜價的價格買入,那麼到期時,如預料中大漲時,我們只要用履約價買入,後面的大漲價差就是產生的利益,而且買權利時僅支付權利金,因此槓桿效果非常大,以小資金即可操作。
重點小結
選擇權的買方風險有限、獲利無限的特性,我想對於小資族來說應該非常吸引人,花費小額的資金賭一個希望,但不要忘記,市場並不是常常大風大浪,而是時常處於平穩階段,因此付出的權利金可能多過於收益,除非我們有內線消息,知道哪時候會大漲或大跌,才能非常有把握的買到獲利無限的那一邊。
那如果站在賣方呢? 雖然市場常常處於平穩階段,但無法仍會發生無法預料的突發事件,那麼此時就可能造成損失無限的狀況,這也是需要注意的風險之處。
其實賣方策略是可以根據數學計算出點位進行倉位的配置,進而達到避險的效果,這也就是為什麼法人們喜歡仰賴選擇權進行避險的原因,下一個篇章或許我們可以來談談如何計算並佈置策略進行避險。
📝金融理財系列
- 金融理財入門(股票篇) — 基本面名詞
- 金融理財系列 - 選擇權到底在選什麼呢?
- 金融篇 - 市場上的恐懼與貪婪如何衡量? 你會如何使用這套指標呢?
- 金融篇 - REITs來當包租公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