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討厭「子曰」

蒟蒻魚
·
·
IPFS
·
且當是我閲讀習慣問題,我就是不愛讀「子曰」的書吧!

孩子拿來一張A4紙,指著其中一句──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說老師課堂上有解釋意思,但還是理解不了。這句我有學過的,正好沒有還給我的中文老師。把大意解釋一下,孩子表示還是不明白,希望我每一個字的意思都講一下。唉,我忘記了一個講究邏輯的腦子裏怎麽會有意會這回事呢,只好耐著性子慢慢再講解。

「『仁』是什麽意思?」

「就是仁義道德的仁啊!」

「那這個字到底是什麽意思啊?」

呃......這個嘛,我忽然就腦袋空白一片,一天天的以爲自己有仁有義,到頭來居然不知道應該怎麽解釋「仁」。想了一會,我只好告訴孩子,仁就是形容人有好品格,對別人好,例如這句話裏提到的孝順父母對兄弟友善。最後孩子在一知半解下勉强記住了大概意思就算了。

我是知道孩子這個新學年要學《論語》,學校的意思是讓大家接觸國學,對此我很是不以爲然的。但想到以前在香港讀小學,每個學期還要背聖經金句,能讓外國勢力的神教做人道理,還不能讓偉大思想家孔子教做人的道理了麽?好歹人家還冠名了那麽多間孔子學院呢!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不愛國學,也不能阻止其他人去接觸吧!

我的父母對國學沒有研究,自然不會從小灌輸。我會接觸古文純屬讀書時中文科的要求,小時候叛逆地覺得:一個死了那麽多年的人還在那裏囉囉嗦嗦教我做人的道理,真是煩死了,因此我特別討厭「子曰」,尤其再長大些對歷史有了一點認識以後,我更是對儒家思想敬而遠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無數次,統治者有需要時就拿孔子的「君臣之道」來蠱惑人民和諧社會,沒需要時就靠批孔滅儒來打擊異己。當然孔子不能控制自己死後的世界,後人做的事不能賴到他頭上。但不管怎樣,就憑子曰過的那些悶死人的句子,我是完全沒有興趣去欣賞的;其次學了又怎樣呢,會特別愛國還是覺得孔子你真棒呢?

當然,認真閲讀孔夫子的名言,未必全部都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因爲我的不喜愛,一心只會想著挑刺,自然就能找出千萬個與我價值觀相違背的句子來。例如,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就和我希望社會講求法治的願望相違背。講到道德範疇,單單就良知這回事,不同政見也會有不同解讀,大家應該遵守哪一個?你眼中羞恥之事,説不定在別人眼中是正義之事呢!又例如孔子著名的金句,「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雖然後人有無數替孔子開脫的解釋,我就是不能接受這種不平等的觀念啊。更不用說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要舉例實在太多了,且當是我閲讀習慣問題,我就是不愛讀「子曰」的書吧!

這些年,孔子學院滿世界遍地開花。據説「孔子學院的建立促進了漢語在國際上的普及,增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有利於中國走向世界,也有利於世界更好瞭解中國」。我家小朋友從小學習中文,都覺得難以理解,有多少外國人可以真正讀懂子到底曰了什麽。爲了能讓人讀懂,自然需要人爲的解釋,一涉及人爲的解釋不過就是玩文字游戲,把風帶到自己有利的方向而已。孔子學院當然是借子曰之名做大外宣了,最終有沒有起到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我深表懷疑。

但説起古代的文字,我不能說自己完全沒有興趣,我喜歡抒發情懷的詩詞和文章,純粹出於對文字之美的欣賞,及希望透過文字滋養自己的心靈。我一直認爲現代中文的基礎教育,應該著重在感受文字之美及掌握文字的應用上。如果對國學有興趣,可以自行做閲讀理解,但是完全沒有必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叫人去背《論語》裏枯燥晦澀的字句,這樣只會打擊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如果說想透過《論語》教學生一些做人的道理,可以考慮選用一些現代的文章來實現,何必糾纏在浪費半天都理解不過來的「子曰」上,還希望學生去吸收當中的做人道理,實在有點强人所難。

學校的教育當然不會100%如我一個家長的願,我也只能看著孩子苦兮兮背「子曰」了,還好一個學期要背的量並不多,就當......其實我也不知道就當什麽好。我能保證的是我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親愛的孩子,你隨意就好。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蒟蒻魚就是一條鹹魚!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