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哥‧基爾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聖母訪親》

Anders
·
·
IPFS
·
‘‘聖母訪親’’的故事緊接著 ‘‘天神報喜’’,它用來追念瑪利亞拜訪其堂姐伊莎貝拉。 後者是匝加利亞的妻子,懷著將成為聖人的約翰‧巴普提斯特。 當伊莎貝拉聽到瑪利亞的問候時,她所懷的胎兒在腹中跳動,身心被聖靈充斥。 年輕的堂妹瑪利說: ‘‘……萬能的神憐憫敬畏他的人…… 他讓飢餓的人享用美餐,讓富足的人空手而歸……'' 此章節賦予了上帝父親一個全新的概念,兩千年來,這個概念一直滋養著基督教 派。
梅尼哥‧基爾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io),《聖母訪親》,1485-1490, 濕壁畫, 290 x 450 cm, 義大利弗羅倫薩新聖母瑪利亞大殿,托爾納布尼禮拜堂

1485年9月1日,銀行巨頭喬凡尼·托爾納布尼委託畫家多梅尼哥·基爾蘭達約 (1449-1494) 為聖母瑪利亞的一生製作壁畫。 這些在1485年和1490年之間創作的壁畫位於弗羅倫薩新聖母瑪利亞大殿所隸屬於的首要禮拜堂。

畫面構思精巧深奧。 中間,瑪利亞和伊莎貝拉雙臂相握、舉止自若。 兩女子的會面場景被安排在聚焦透視的短牆和懸崖之間,它不僅構成了畫面的象徵性中心,也是畫面的幾何構圖中心。 年輕的瑪利亞,身披天藍色斗篷,淺淺的半透明的身形,她向年長的堂姐問候,後者流露出被安撫的疲憊。

伊莎貝拉身後的兩個少女女僕,似乎扮演著證人的角色。 前景兩端是左右對稱的兩組典雅的年輕女子。 左邊一組女子源自同一位模特兒-這種表現手法多半來自希臘神話中的創作 (美惠三女神),而不是宗教創作。

精湛的背景處理也讓人觸目。 在古典美學式的慣常表現手法中(尤其是對建築物形態和分佈的處理),基爾蘭達約加入了弗萊芒風景畫裡慣用的淡化遠處景緻的技法。 於是帶有古典浮雕的建築佔據了右邊畫面的所有空間,左邊則是建築、農田和高山的景緻。

画面中央的露天平台有几个正在欣赏风景的背影。这种表现手法和众多的弗莱芒画很相似,比如在《罗林大臣在聖母面前祈祷》(1436,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一画中,范·艾克(Van Eyck)兄弟就将自己渺小的背影安放在迷蒙的地平线上。

此畫的另一個出眾的地方和透視有關 : 瑪利亞身後,是通往城門的下坡道,兩個艱苦攀登石階的人物將這個空間具體化了。 在平台和建築物之間,一座木製天橋橫跨於城牆防禦缺口處。 於是我們的視野,因這巧妙的構思而投向遠處的城市,甚至更遠,投向山和天的交界處。

從畫面掠過的兩對鳥包含三層意義。 首先,它們的出現,在這宗教畫面裡,如同是聖靈的體現; 其次,它們的飛行賦予靜止畫面一片生機; 最後,鳥群構建了一種獨特必要的空域,它不僅是鳥的飛翔空域 ,也超越了畫面本身的空域。

畫面左邊城牆的繪製方法要歸功於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的睿智的透視縮短法。 牆上的所有的線條匯聚於遠去的小門廊,營造了一種壯觀的空間縱深感。 此外,城牆的另一端被一座陡峭的懸崖撐持,它流露出弗拉·安吉利科(Fra Angelico)式的樸素宇宙觀。

城牆防禦缺口位於懸崖和畫面右邊的古老建築之間,畫家透過它展現了一座想像的城市。 但是,新聖母瑪利亞大殿那高聳的鐘樓,則讓城市有了一些弗羅倫斯的特色,矗立於左邊的舊王宮再一次證實了我們的感覺。 同時,左邊環狀古城堡則讓人想起古羅馬競技場,這可是畫家自己的純粹發明。

依据众多资料,我们可以知晓右边三位典雅女子的身份。第一位,有着骄傲的侧身和华丽的衣着的,是乔凡娜·奧比奇,她的肖像也曾出现在同时代波提切利(Botticelli)的作品中,尤其是画家以美第奇别墅为素材的画幅中。处于隐退状的第二位女子名叫吉內薇拉·班琪,据说,她曾唤起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灵感。最后一名女子,举止颇为隐晦,服饰和头饰也很考究,她是戴安诺拉·托尔纳布尼,她在这里是贵族群中的第三个模特。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Anders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