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引以為傲的經驗會害了你!《Thinking, Fast and Slow 快慢思想》——閱讀筆記

古戴仁
·
·
IPFS
·
思考,是大家都必須掌握的一門藝術。對思考的掌握,伴隨著你是否理解:是什麼構成了你的直覺、你的假設、你的一切偏見?

這是老古的《28週成長筆記——第三篇》~

Thinking, Fast and Slow,《快慢思考》也翻譯為《思考,快與慢》,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心理學家——康納曼灌注五十多年研究的著作。

你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想法嗎?

其實,你所表現出的行為,是你思考的結果所致,而你的大腦總是在尋找最簡單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樣的話就很有可能導致你判斷錯誤!

人類的大腦主要有兩個思考系統:

系統一、會自動作出反應,無需自主控制,省去不少力氣。

大腦的系統一會自動快速地對它認為有印象覺得很簡單的問題作出判斷。

簡單來說就像我們在看書時遇到不會念的字,會自動跳過,或是直覺性地“有邊讀邊”,下面用小燕子來給大家做個參考。

不會的字,有邊讀邊,是大腦系統一在作祟

系統二、會把我們的注意力分配好,專注在思考和分析。

當大腦的系統一面臨棘手問題,便會尋求系統二的幫助並立即專注起來,努力絞盡腦汁為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駕駛經驗的你,一定試過這樣的情況。正常駕車的時候,已經熟悉怎麼操控車子的你可以單手握著方向盤,一邊駕車,一邊跟車子裡的朋友聊天~(這時你大腦用的是系統一

但如果有天你走到不熟悉的街道上,因為怕駛錯方向,你會開始緊張起來,讓身邊的朋友閉嘴,把電台音量調低(這時系統一已經把一直在睡覺系統二叫醒了),就像下面的梗圖一樣。

系統二會把我們的注意力分配好,專注在思考和分析上。

思考,是大家都必須掌握的一門藝術。

對思考的掌握,伴隨著你是否理解:

是什麼構成了你的直覺、你的假設、你的一切偏見?

除了剛剛系統一“有邊讀邊”的例子以外,作者在《快思慢想》中提到了不少人類思維模型,接下來大概給大家科普幾個常見的:

  •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 依據第一印象(偏見、直覺)來判斷事物,而不會根據事實或是數據來決定。

簡單的例子有:

1)當商品打上“折扣”、“3折”等的標籤,你就會覺得這件商品很便宜。

2)當你你手上只有1,000塊錢,現在你眼前有你最喜歡的筆電價格5,000正打著7折只要3,500!你會覺得貴~但如果你手上有5,000塊錢呢?馬上就買了是不是?

錨定效應讓你在心裡錨定了”折扣“、”優惠“、”手上僅有的資金“,而導致你忽略了這些商品真正的價值。

  • 可得性啟發/可得性偏見(Availability heuristic) - 依據過往記憶中最容易提取的信息來做判斷,而忽略更為精準的數據信息。

1)就以最近的疫苗來說:

當疫苗剛開始施打,就發生有人有副作用的狀況發生,媒體大肆報導,網絡也開始瘋傳,導致人們開始恐慌而選擇不打疫苗——這是對疫苗的可得性偏見**

但其實根據數據來看,得到副作用的機率也就百萬分之一而已,以地球總人口來算,全球總共也就8千人可能發生副作用的狀況。

2)比如我喜歡看文學史書,寫的一手不錯的文章(讓我自吹一下)。你可能會認為我應該是某所大學的文科生或是某企業有學歷的職場人——這是對書本、知識份子的可得性啟發**。但其實我只是高中畢業後就踏入社會工作的社會人。

  • 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 - 人們傾向於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而對真正的事實產生偏見。(這是金融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但以下的例子可以用均值回歸來解釋。)

1)你一定有印象某些“經驗老道”的長輩說過這樣的話:“不罵不行!罵了才能有長進!這不你看,才贊兩句,表現立馬變差了!”

事實真的這樣嗎?其實認真地想一想,當你責備一個人時,他肯定是做錯了什麼;當你稱讚一個人時,他當時一定做得特別好。但一個人會經常犯錯,或是經常做的特別好嗎?

並不是,今天我做錯了一件事,不代表下一次我也做錯;這次我做得特別好,不代表下次一定會更好。

長期下來,一切最終都會回歸到平均點,也就是會回到我們平時該有的表現——這是人們對自己的經驗有自信而產生的主觀意識。

  • 樂觀偏差(Optimism Bias) - 人們趨向於認為好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壞事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一種期望。

正常來說,賭博是有很大風險的,大腦通常都會盡可能地避免損失,而“未來的可能性”卻是人類超前思考的一種方式,即使賭博風險很大,但當你聽到/看到“賭博讓人一夜致富”這樣的標語,你仍然會選擇相信它的可能性,因為這件事情確實發生過。——這是社會上人們對可能性的一種期望。

當你覺得對某些事情充滿信心時,並不意味著那件事情很容易,這只是意味著你的系統一發現:

“咦?這個問題我曾經遇到過,那就容易了,我不用叫醒‘系統二’!”。

比如給你個簡單的題:“你在參加賽跑,你跑得特別快,最後終於追上了第二名,那你現在該拿第幾名?”3秒時間作答,你可以私信我你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答案~


對於以上所提到的這些思考的直覺與偏見,作者並沒有說明如何改善,但大致上讀完整本書後,我觉得要改善我们对任何事情的主见和偏见的话,必须尝试放慢我们的思考,孔子曰:三思而後行

每當你接收到訊息時,無論是新的訊息,還是曾經有過經驗,都盡可能地“停一停,想一想”。善用你的系統二,要鍛煉自己習慣性地不斷糾正自己的直覺與偏見


過去的記憶,和以往的成功例子,讓人們相信自己所做的判斷是正確的。

作者在《快慢思想》的最後,提到了“兩個自我”:

1)記憶自我(記憶中的自己、系統一) - 記錄大部分的訊息,尤其特別值得注意的事項,很容易扭曲事實

2)經驗自我(體驗型的自己、系統二) - 無時無刻地在體驗著過程,卻沒辦法儲存太多記憶

很多時候大部分人都忽略了體驗型的自己,而我們的決策行為,則有賴於記憶中的特別片段,因此我們很常會遇到剛剛所提到的各種偏見。

You are more likely to learn something by finding surprises in your own behavior than by hearing surprising facts about people in general. —— Daniel Kahneman
比起聽別人的驚人事實,通過自己的行為舉止中發現驚喜,更可能有效學習。—— 康納曼

要知道,你的每一個想法,都是塑造生活(過去、現在、未來)的過程,所以你需要了解自己的思維方式。當你開始意識到自己常被“記憶自我”誤導,你就可以通過更好地利用“經驗自我”,記錄時時刻刻的點滴真相,來為自己的感受和決策作出更好的選擇!


下期預告:將為大家帶來卡爾·紐波特的《Deep Work深度工作》閱讀筆記~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古戴仁古戴仁,90后,水瓶座。 曾热衷于阅读创作的我,出社会后却因忙碌生活、短视频平台的崛起,渐渐地少了阅读习惯,甚至好几年不曾提笔寫作。 为了把自己拉回书海中勇敢航行,决定捧起角落尘封已久的书卷,找回自己脑海中随处漂流的灵感,借着马特市市民们,来鞭策自己,更希望能因此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让我们用文字的魔力,让世界更美好。” 部落格:https://www.darronku.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理財新手的致富寶典,致富的5個步驟。《巴比倫理財聖經》閱讀心得——古戴仁28週個人成長筆記(第16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閱讀心得(下篇)——古戴仁28週個人成長筆記(第15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閱讀心得(上篇)——古戴仁28週個人成長筆記(第15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