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價值,打造家鄉感動的秘密-地方設計

不小王子
·
·
IPFS
·
因為大學科系與工作的關係,地方創生、鄉村再造一直都是心心念念的課題,畢生志願也是希望能,參與一場打造土地上傳承記憶的盛宴。這也是自己努力閱讀的初衷之一,當作這路途上的養分與實踐的靈感。
地方設計是除了地域景觀和產品的型態設計之外,還有在傳統文化手工藝中,以及在人們追求更豐富生活中所展現之觀察力、創造力、戰鬥力、幽默感,以及與此而生的行動在產品中所展現的地域個性之凝聚與表述作用。 -日本江戶川大學鈴木輝隆教授

因為大學科系與工作的關係,地方創生、鄉村再造一直都是心心念念的課題,畢生志願也是希望能,參與一場打造土地上傳承記憶的盛宴。這也是自己努力閱讀的初衷之一,當作這路途上的養分與實踐的靈感。經營的方格子網站上,分類出閱讀台灣、閱讀城市的欄目,希望可以記錄人類與土地這份最親密的關係。

(延伸閱讀:一個回家創業的夢

會特別這麼寫是因為這本《地方設計:萃取土地魅力、挖掘地方價值,日本頂尖設計團隊公開操作秘訣,打造全新感動經濟!》,訪問了許多日本地方設計的名家,讀著讀著有點激動,很想自我推薦說,也要參加計劃為土地記憶傳承做一份事情,然後再一起賺到錢。

突然說到賺錢感覺有點突兀,畢竟在大眾觀感裡,做地方設計聽起來像是慈善事業,銅臭味的出現似乎會玷汙它理想概念上的聖潔,但我在兩岸看了這麼多鄉村再造、鄉村振興的"慘兮兮"案例後,深刻的體驗到,說出好故事不難,但要能說出又做出會賺錢的好故事,真的是難上加難。

台灣的成功案例,華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等等,經歷了漫長的培育期,才在這幾年展現出成果。更別說大陸百分之95的項目,都只是移花接木的房地產項目,對於許多文化人來說,看著這麼多好的概念掙扎在資本主義的急功近利下,都只能徒呼負負的哀嘆時不我予。

所以看到日本前輩的努力成果,對於地方設計、地方創生的前路該怎麼走,有更多的啟發和鼓勵,書裡雖然許多都是常見的案例,但配上設計師的訪談,在設計打造的思路,有更多來龍去脈可以參考。從設計的角度,來思考怎麼樣能更永續的為所在的土地,創造價值。

像是日本設計的概念可以是物件的設計,也可以因為背景的不同,賦予物件不同的使用方式,設計就是讓許多不同的事情可以發生。而地方設計塑造地域的第一印象,不管是吉祥物創造、舉辦活動、名產介紹,在現在網路發達的年代,都讓"地方情報"的價值增加。

打造家鄉感動的秘密-地方設計:萃取土地魅力、挖掘地方價值,日本頂尖設計團隊公開操作秘訣,打造全新感動經濟!(不小王子)

找回地方的元氣也找回地方的風景

就算很認真的、一生懸命的做,好像還是很難獲得大眾的共鳴。比起那樣,重要的是如果能做得好像很有趣,人們就會自然聚集。一旦以人們聚集,活動就會充滿元氣,想傳達的訊息也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傳達

什麼是地方學不來的價值?日本第一代土地設計師梅原真的回答是"學會思考的地方",找出會思考的地方是:地方政府不要迷戀都市的設計公司,自己才是最了解地方的人,要先找出價值在能再談如何打造。

瞭解自己才能找出好故事,梅原真來自高知縣,這裡有高達84%的土地由森林覆蓋,當地人都覺得這樣的土地環境不利工業發展。但換個角度想,這才是城市沒有的特色,梅原真主打起"84",把它變成一句口號,還鼓吹政府的森林政策科改成84政策科。讓這片土地找到自己的價值。

設計的發想建立在"妄想"上,越是不可能的提案,往往越可以激發人們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好的設計則能把妄想變成現實。2004年的「四萬十川報紙紙袋」計畫就是一個實踐的例子,設計師看到河岸旁勾著的垃圾袋,想到以前跟媽媽去魚店,老闆都用報紙把魚包起來,那是不是可以用報紙設計提袋,還可以發揚日本的愛物惜物文化。這個概念實現後到美國參展後,日文漢字獨特的美感蔚成風潮,許多廠商搶著訂購。

(延伸閱讀:舊報紙變提袋 日本四萬十川的清流美學

隨意看看就能發現什麼的國家,才是豐裕的

由設計出發的土地交流

長效設計:挖掘已經存在已久的經典設計,以設計的觀點找尋地方的個性,並以新的方式編輯呈現

「長效設計」的概念源自設計師長岡賢明,他主張設計物要關心周遭環境,包括周邊與上下游、產業和生活方式。設計物都強調要能長期製造與使用。2019年時設計師提出「長效設計」的四個定義:

1.扎根:於土地扎根,讓屬於在地的東西自然成長,而非將外地的東西唐突的進行移植。
2.健康健壯:讓所有事物能夠共榮共存,並具可持續性的發展。例如健康的設計、健康的商業、健康的觀光。
3.夥伴:明確知道誰是夥伴。有別於大量製造、大量賣給不知道是誰的消費者,而是謹慎看待每一段關係,讓夥伴間的關係性能更豐富。
4.歷史:知道過去、理解當下、預想未來。和過去的歷史聯繫,便能夠感受當下,並能夠開始尋找面對當下問題的答案。

D&DEPARTMENT PROJECT因此孕育而生,嚴選日本與世界的長效商品,加上該店地域特色的長效設計,店裡的每件商品都經過5個標準:認識生產者、販售前自己都試用過、多年後依舊有收購價值、可被修理或持續使用、生產者有持續改良和生產的意願。

(延伸閱讀:傳遞想法的工藝 在地的有機網路D&DEPARTMENT PROJECT

還有另一個在著名的澀谷之光裡的d47 MUSEUM,這個商業設計不可不知的案例,以日本 47 都道府縣為主題策展,展覽主題聚焦在旅行、物產、地方問題等主題,每次展覽鎖定一個主題,在47張桌子上,分別展覽這47個都道府縣的代表作。

對東京澀谷這種外來人口很多的城市來說,定期來d47 MUSEUM就像是回家看看一樣,看看家裡什麼樣的特色來了這裡,許多人都會再把這些特色故事分享到社群網站,吸引其他人來到這裡看看自己的家鄉有什麼東西過來,人傳人,變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宣傳效果。

(延伸閱讀:解決地方問題的好設計 D47 MUSEUM展覽「P To P STORE」

以前大家會覺得在人很多的地方,以消費為基礎的創作就是設計,但現在,是個在不同的領域,思考著不同設計的時代了

(延伸閱讀:用「設計」發掘土地魅力:D&Department旗下「d47食堂」,走遍日本只為創造真正品嚐鄉土料理的機會

找出地方的光,設計和大眾講述的方式

不同的主體,講述的方式應該要很不同,而要選擇用什麼樣的講述方式,就是「品牌化」的工作

對京都藝術大學教授服部滋樹來說,設計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出現,而是「發現」課題時,設計就同時存在。「發現」非常重要,當地一定有一些因為社會問題而煩惱的人,設計除了解決這些問題之外,也要發現還未被挖掘的課題。

教授多年來參與了許多「地域品牌化」的計劃,代表作品有淡路島、小豆島、滋賀縣等,他認為現在人們會思考更多的在地化,是因為過去網路購物,搜索產品關鍵字大多都是按照價格低到高排列,同個品類的產品都同質化了。但消費者慢慢的更希望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生產者是誰。

所以做「地域品牌化」很重要的就是"挖掘",在調研完之後,找出"當地特有的概念"。舉例來說,可以問居民是什麼搬過來的,回答450年前,就再追問為什麼來,可能回答這裡有陶土、水果很特別等等,最後問這裡為什麼可以這樣的特殊條件。

這就找出這裡特有的資源,還有人文概念。設計師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概念,轉化為不論什麼背景的人們可以輕易理解的語言,並讓大家產生好奇與興趣。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打造思路,區分"內容"和"脈絡"。

"內容"是已經被準備好、設定好的概念,"脈絡"則是內容衍伸的子主題,和相應的前後因果的相應關係。像是"食物"這個內容,他的脈絡可能就有古今流傳下來的食譜、當地的特色食材、料理方法和烹飪工具等等。結合"內容"和"脈絡"才會是一個完整的主題,而且能吸引更多客群。

(延伸閱讀:綠能活化淡路島

帶著土地面對都市與世界

由於做著和小鎮有密切相關的工作,因此如果我們先開始嘗試有趣的事,小鎮也會跟著變得好玩又有趣,小鎮有趣了之後,我們能發揮的工作也就會增加了

設計是為了打造更理想的生活,也是打破既定框架或是二元對立的突破口。如果這個設計可以為周遭的人們帶來開心,那慢慢地就會聚集越來越多想來找開心的人,也慢慢的,設計的力量就會浮現,帶來真正的改變。

所以,持續的好的土地設計,跟種田一樣,都需要長時間耕耘。

這條路慢且長,要有一個很好的統籌策略,不然主打的區域跟附近非主打的區域,整體感覺會差異很大。這樣就算創造了話題,吸引了很多觀光客來,都只是一時的熱潮,最終會如同流行一樣,人們很快就會厭倦。

就像在之前在《思考城市發展的意義-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中寫到的:

我們應該尊重事物的自然規律,因為它本身就是不斷通過平衡與再平衡的發展,來與這個環境對話,每樣東西都有它的有機性。如果我們用科學、理性的想法,想去強制他的發展與走向,那必然它的效果都不持久。真正好的做法永遠都是順應自然,想著該如何引導或是發揚這裡的價值,在想著最大化價值使用的人反而都被單一的價值觀給限縮了。

看完這本有點多的有點反資本主義案例,我的感覺是這群土地設計師們,想找出社會新的生活方法,告訴人們生活有新的可能。與自然連結、尋找歷史脈絡,慢慢地就會找到生活與身分的歸屬感,就像自己這樣一路走來也認識了好多朋友,聽了很多故事,這些沒有自己走過不會有過的體驗。不只是高壓的賺錢、追求第一名,轉個彎想想怎麼樣回饋土地,或許也是一個很好的未來選擇。

大地母親也會張開手臂歡迎你,腳踏實地的做事,心安理得的收穫。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不小王子閱讀時喜歡拆解書的含意,有時候會扭曲原意,有時候會借題發揮;生活時喜歡探索社會的邊界,有時候會充滿興奮,有時候會充滿無奈。希望在這裡找一個歸宿,一起聊聊書聊聊天 https://taplink.cc/s1101601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酒後走路比酒駕更危險?顛覆常識的經濟學-《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怪胎經濟學)

從《殺夫》到同志文學:台灣女性如何打破社會枷鎖?-《性別島讀》下

女鬼是來自社會的壓迫,台灣文學的性別秘密故事《性別島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