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没有成为疫情中的超一流城市,不是偶然的

留恋
·
·
IPFS
原文死在公众号“留恋说”:“上海是大陆在疫情中唯一的超一流城市”这个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那么为什么北京没有做到呢?

最近有篇文章挺刷屏的:上海成为疫情中唯一的超一流城市,不是偶然的

 

上海作为疫情期间全国最大的海外人士入境城市,防疫任务之艰巨毋庸讳言,而其疫情管控的效果也得到了举国上下一片叫好。我一直很好奇的是,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为什么其它的社会主义城市就不能好好抄一下上海的作业呢?

 

文章作者认为,上海成为疫情中唯一的超一流城市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所以上海的决策,绝不是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领导深入了解专家们的思考方式,尊重专家意见做出的决策。”

二是:“上海这种决策背后,还有上海市民海派文化的底气...魔都和废都的根本区别,是国际化程度。”

  

文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讨论,那么北京没理由不同样成为疫情中的超一流城市。

  

首先,北京是缺专家么?

 

做几组简单的对比:

 

普通高等院校,北京有93所,上海有64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有79个,上海有32个(截止到2019年5月)。

三甲医院,北京有55家,上海有37家。

 

不论是救国救民的、还是祸国殃民的,什么样的专家北京没有?论专家数量和质量,北京比上海只强不弱。

 

 

其次,北京的国际化程度低么?


北京的咖啡馆是没上海多,但是各国大使馆都在北京呢,10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加上4.5万家外企,这够国际化不?

 

那么为什么,北京没能成为疫情中的超一流城市呢?

  

说一个和疫情完全无关的小事儿哈。

  

我家附近有个地方叫万寿路。在某几年期间,以万寿路为圆点,时不时的会形成一股半径至少5公里的拥堵路段,峰值少说要持续半小时。

 

在北京堵车不稀奇,堵5公里也不稀奇。稀奇的是万寿路并不是一个办公场所聚集的区域,也不是一个人口居住密集的区域,所以在没有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如此频繁的大堵车就比较稀奇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某个在位的领导人住在万寿路,他要回家的时候,就会封路。

 

在遍地是官的京城,这无疑是VIP中P的待遇了,但是这样的超级VIP还有多少?都是谁?具体享受哪些VIP服务?...你猜,我会知道么?

 

我做销售的时候,需要满北京的跑客户,经常会被无缘无故的“卡”在路上。卡的意思,就是纹丝不动。卡半小时是幸运的,经常是一小时起。我当年时不常的会和出租车司机讨论一下空矿泉水瓶的作用。

 

卡的原因叫“交通管制”,这种管制是没有预告的,时间很随机,长安街和机场高速属于高发路段。为什么会交通管制?你不知我不知,甚至连负责清场的交警也不知。

 

在我看来,这就是北京没能成为疫情中的超一流城市、而且可能永远无法在城市管理层面成为超一流城市的主要原因:凌驾于明文规则之上的东西,太多了。

 

当然,庙堂的任性在全国各地都会有所体现;但恐怕没有一个地方,会像北京这样。因为北京本身,就是庙堂。

  

古龙说过: 一个人的名字也许会起错,但外号却是绝不会起错的。对于城市而言,我觉得也适用。

 

北京的外号叫“帝都”,所以这个城市的本质就是......——请把您的答案写在留言里。


 记得几年前,在北京雾霾最严重的时期,有个关于中国迁都的讨论。全国各地的乡亲们激情澎湃的诉说着自己所在城市的优势,对于“首都”二字的渴望,隔着屏幕都觉得滚烫。

 

四九城的网友们则纷纷留言:首都的称号您拿去!赶紧的!我们只要安安静静的做个北京就好。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留恋偶尔码字。虽然努力自宫,但是每年公众号上依然有三分之一的文章被删掉。所以就在这里找个棺椁纪念一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躺平的姿势

“颜色革命”论

座次排定之后,宋江还会继续折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