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南灣水巷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坐上哲學船

南灣水巷生
·
·


[水巷碑銘]一八八三年,伊連出生於沙俄帝國時的貴胄,其祖上兩代皆曾居於克里姆林宮,其母為德意志裔移民。一九零一年,他入讀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法學院,受系上教授啟發而鑽研德語哲學。

一九一一年起,他遊學歐洲,於各地親炙施美爾(Georg Simmel)、胡塞爾(Edmund Husserl)、溫德班(Wilhelm Windelband)、李克特(Heinrich Rickert)、拉斯格(Emil Lask)、柯恩(Hermann Cohen)、納托普(Paul Natrop)等名家的講課。一九一四年中時,他更專程赴維也納一趟,為求得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本尊臨牀治療。多位大師的學問日後皆吸收轉化至他的原創思想中。一九一六年,他完成博士論文,主題為黑格爾哲學中的神人關係。次年,俄國爆發一連串革命。

他籌備博士論文其間,俄國參與一次世界大戰,旋即又陷入內戰,國族的命運成為他畢生的心頭大石。於博士論文中,他已提出破格觀點,主張人無法信靠神來平息世間的罪惡,人只能憑藉自身去克服世間的一切罪惡,如此突顯人生在世的悲劇性格。人雖然遭神遺棄,卻能精神上超昇並最終融為一體,從而獲得神一般的力量。

見證俄國革命及內戰。起初他與不少讀書人一樣支持二月革命,寄望俄國人民從此解放。到十月革命成功後,他卻失望透頂,轉而公開撰文歌頌抵抗紅軍的白軍,直言該次革命乃俄國史上最可怖的災難,簡直摧毀了整個國族的根基。然而,他並未隨保皇勢力一起馬上逃亡。一九一八年,他留在母校擔任法學教授,博士論文亦於同年出版,可見他曾打算在莫斯科延續學術生涯。


畢竟時移勢易。留莫斯科其間,他前後共遭當局囚禁六次,更一度獲判死刑。一九二二年中,列寧下令特務組織契卡(Чека́, Cheka)驅逐所有反革命的讀書人出境。包括伊連在內的一百多名讀書人因而坐上兩艘德國船,從聖彼得堡啟航,送往當時仍屬德國的史德丁港,史稱「哲學船事件」(Философский пароход, philosophers' ships)。

據說伊連與列寧素未謀面,政治立場更南轅北轍,卻惺惺相惜。兩人皆讀過對方的著作,思想上彼此激蕩。契卡捉走伊連後,列寧從中介入,伊連才得以安然渡過波羅的海。(待續)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