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日军用兵考证
只知己不知彼,是迄今抗战史研究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结果写出的都是单方向,一家言的战史。对于一般读者最关心的“战果”,使用的也几乎都是对外宣传数字,见不到敌方战损记录的证据。此种抗战史记录方法,除了以宣传胜利,教育青少年为中心的政治面要素的制约外,和战争中军队的保密制度,部队的作战能力也有关联。中国军方面由于轻易捉不到活的俘虏,所以对敌方的部队编成,人数,武器装备等保密事项很难掌握。此时又受到敌情,战果虚报惯行的影响,所以在敌军的人数,武器装备面的夸张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此种战史研究中知彼情报的不足,在战后出现的冷战对立,情报封锁的环境下,一时不能得到及时纠正,结果影响到战后第一代的战史研究,出现很多知彼情报的内容缺乏和不准确现象。不仅对战果,敌情的记录不实,甚至影响到对敌方战略方针,行动部署的认识错误。如平型关战役,日军当初就有进击太原意图,台儿庄之战,日军有贯穿津浦线,攻打徐州的企图等说法,都是在没有了解知彼情报下,单方向研究作出的一种错误的敌情判断[1]。战果记录方面,也不乏出现歼敌数字,超过实际敌方出动人员总数的现象[2]。出现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大差。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记录的敌情情报(“知彼”部分)也同样存在此种倾向。日军部队的构成状况,人员数量,武器装备,战斗部署内容,损失状况等,至今国内的研究并未能掌握。虽日军早已公开了档案,但研究者几乎未有人参考,运用过此类自己本身不了解的,知彼方面的重要情报。
本章目的是“知彼”研究,即利用日军作战档案考证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中日军的军队区分,参战人数,武器装备等确切情况。以便充填迄今此方面战史记录的不足,及内容面出现的鸿沟。
1.4.1. 辻村大队的编制
独立步兵第一大队编成时的定员为810名,此数字只是一个编制上理论数据。实际上会有缺员,武器装备面也要劣于编制表规定。且编制为810名,并不等于都出动到雁宿崖战场,由于有据点守备任务的混成旅团要留下各据点的守备兵力,扫荡出动时虽称一大队,一般兵力加上配属炮兵,也不足其编制数的1/3。
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是为了适应卢沟桥事变后占领地域的迅速扩大,按军令陆甲第九号,1938年3月在北京北苑编成的北支那方面军第一批治安守备专职的旅团(同时组编了四个旅团)。由于方面军没有组建此类守备部队的前例和经验,所以参考,模仿有经验的关东军独立守备队建制编成。协助部队组建的骨干(占总员数约十分之一)也主要来源于关东军。独混第二旅团的主力兵源,多为茨城,名古屋,大阪,广岛师管(军区)的补充兵(仅体检合格未曾入营受过军事训练的新兵),和后备役兵员 (复员后5年以上的老兵)[3]充当,组建当时,仅在北京北苑兵营受过不到一个月基本训练。所以不仅本身不成“精锐”,从编成目的看,也根本不会赴前线(正面战场)作战。部队组建时,担当独立步兵第四大队长的堤赳中佐写道:
编成时的兵员几乎全部都是应招才三周,没有接受任何教育的补充兵。对新兵实施基本教育的下士官〈伍长,军曹,曹长〉也严重缺员,由没有经历过下士官候补者教育的上等兵代理。…由于在北苑〈编成地,北京〉的三周间教育太潦草,来到宣化后又继续进行了约两周的新兵教育,训练[4]。
独立步兵大队,建制也相当于关东军独立守备队,编制上战斗员782名,其他28名,合计810名。大队以下有4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8挺重机枪),一个步兵炮小队(两门步兵山炮),作战出动时另配属部分旅团炮兵,工兵,自动车队(有必要时)等。
一面,虽人员,武器数,训练质量比远不及国内的甲师团,乙师团中的步兵旅团[5],因为模仿关东军独立守备队,冠有“独立”两字,编成方法也按关东军《独立守备队勤务令》执行[6],所以指挥官的军阶却可高出一级。和关东军独立守备队同样,出现了中将旅团长,和大佐大队长的特殊现象[7](在师团建制中中将是师团长职,大佐是联队长职),不是因为“精锐”(八路军所称),而是因为“独立”。独立的本意,来自于运筹方面。即不像作战师团,归大本营陆军参谋本部管辖,而属于正式建制外部队,由直接上级(北支那方面军,驻蒙军等)任意配备使用。
独混的步兵大队,定员810名,作战出动时还要临时配属旅团炮兵,工兵等其他部队,所以若从理论编制计算,一个独立步兵大队能达千人。国内的许多战史书籍中,也多见按此编制数,推断独立步兵大队人数的事例。但实际上独混旅团的讨伐,一大队人数远远不到此数,加上配属炮兵等,也仅约为其三分之一。人数不足的最重要理由,在独立混成旅团并不是进行运动战的野战部队,而都是有根据地(据点)的地方守备队,不管有何种紧急情况,总要留下半数兵力坚守各个据点和干线道路,不可能倾巢出动作战,扫荡。独混旅团的基本形态以守备为主,扫荡为辅。有集中作战,扫荡需要时,临时抽调部分人员编队进行。所以较大规模的扫荡出动,一年仅一至两次。
比如辻村第一大队的警备地域是河北宣化地区,在出动参加“涞源南方地区讨伐战”(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日军称呼)时,将第三中队留守宣化。第四中队配备在其它据点,虽称大队,实际构成仅有两个缺员的步兵中队(第一冈垣中队,第二永田中队),一个机枪中队(舟桥中尉)的半部(4挺)和一个步兵炮小队(须网少尉,2门)[8]。到达涞源之后,又从旅团配属了一个山炮兵小队(森大尉,2门山炮),构成了讨伐队全阵容。
与辻村宪吉独立步兵第一大队一起出动的,驻涞源独立步兵第四大队长堤赳写道:
此种守备部队在治安出动时,由于各中队要担任据点守备,至少要留下一小队,所以能出动的普通中队人数都在两小队以下,…大队长能指挥的兵力,普通也仅有两中队,没有一点预备兵力 [9] 。
即出动扫荡的一大队步兵,实际上只是两个缺员的中队,不足实际数一半。若看以下堤大队在涞源的守备地要图,也可得知其大队800名人员,除涞源县城外,平时要守卫刘家咀,北石佛,李花村,三甲村等十几个据点,每个据点要配置有1-2个分队。所以作战出动时,最大动员极限,也不到定员半数[10]。
1.4.2. 辻村大队扫荡出动人数概算
在雁宿崖战斗中,辻村大队共出动了多少兵力(人员)?由于没有直接统计(战斗详报散逸),需要用该大队其他历次战斗的记录为模本推算。
1.《安北附近战斗详报》的记录
安北附近的战斗,是独立混成第二旅团1939年春季反击作战(モ号作战,4月6日-5月17日)中的一次战斗,敌手是国军傅作义部正规部队。此出动属于对主力第二十六师团(精锐)的配合作战。由于对手之敌人数众多,武器装备精良,预测作战任务艰巨,辻村中佐(8月1日才晋升大佐)的独立步兵第一大队此时破例出动了三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一个步兵炮小队,兵力接近于倾巢。之外,还从旅团配属了一个山炮兵小队,一个工兵队,还有一个自动车中队等[11]。属于有记录的历次战斗中规模最大一次出动。为强化各参战部队的战斗力,旅团长(此时为上野亀甫少将)还特别指示辻村中佐,“中队编成要员以二年兵(入伍一年以上)以上充当,并保证每中队人员总数要维持在百名前后(131页)”。从此指示内容也可看到,若上级不严加指示叮嘱,各部队抽调的参战人员往往会缩小规模。不是人数不足(中队不足百名),就是质量不够(用新兵充当战员),此类怠慢会影响到整体作战计划的进行。
安北附近的战斗中,辻村大队的构成如下表:
本部 48 名,第一中队 72名,第二中队90名,第三中队88名,机枪中队72名,步兵炮小队32名,烟雾小队44名(以上为辻村大队,总数446名)。
旅团山炮小队50名,旅团机枪队45名,自动车部队104名,无线分队13名,救护班20名,工兵小队30名(以上为旅团配属部队,总数262名)。
全体数合计为708名。前一部446名是大队自己的兵力,后一部份是旅团配属部队。此出动是配合驻蒙军精锐第26师团(1937年底以铃木兵团[12]为中心组建),在平原地域的大规模运动战,所以配属部队较全,行动也以卡车代步。若在山地与八路军作战时,旅团配属部队中并不需要山炮兵以外的其他部队(工兵,自动车队等)。
从此例看出,若除去旅团配属部队,辻村大队的兵力总数约446名。这是一个破例出动三中队步兵进行大规模作战时的数据。若加上通常旅团配属的山炮兵小队,总数可达496名。
2. 《以前赏南方地区战斗详报》记录
以前赏(一前晌)村南方战斗,是同名作战中的另一战例。对手是国军门炳岳部队。此次作战规模小,出动的辻村大队为步兵一中队编制。参战各部人员数字如下:
本部 26名,第三中队84名,机枪中队44名,步兵炮小队20名,烟雾小队40名,山炮小队24名,无线分队8名[13]。即辻村大队在出动一中队步兵作战时,加配属部队总人数合计约 246名。
3. 辻村支隊《後套地区战斗详报》记录
此战斗是继雁宿崖,黄土岭之后,1940年1月28日至2月9日,日军对蒙疆地区国军部队进行的大规模扫讨作战,又称“五原作战”。被八路军战史称已被击毙的辻村大佐,此时以“支队长”头衔出现(统括两大队步兵),是辻村作战生涯中的最高任职,也是军旅生活的最后一战。之后1940年3月,被调回国内任闲职(北海道大学服务),一年后退役。
详报中有两次作战记录,其中“黄和源附近战斗”中,独立步兵第一大队(此时称田副大队),出动了第二,第三共两个中队,总数为332名[14]。因为此表为支队作战的详报,所以大队单位构成中不包含旅团配属炮兵。若单独出动,还应配属一个炮兵中队(或小队)。从此表可得知,辻村大队在出动两中队步兵作战时,全体员数约330名。若再配属一个炮兵中队,人数可达370名。
综合以上的3个考察结果,可得到一个基础数据,即辻村大队(广义上,独混旅团每一个独立步兵大队)在出动作战,扫荡时,每步兵中队员数在80-90名之间。加各种配属部队,平均出动一个步兵中队作战时,大队总员数为250名前后,出动两个步兵中队作战时,大队总员数为370名前后,出动三个步兵中队作战时,总员数可达450名。并未见有过四中队步兵一起出动的先例(由于守备任务,不可能出现此现象),能出动三中队的例也不常见。一般都为两中队以下。比如陈庄战斗(同年9月)时,田中省三郎大佐的独立步兵第三十一大队的出动员数名为两中队,实质为步兵六小队,约350名(八路军记录称此战斗歼敌1,300-1500余名,战果为敌全体数的四倍)。
1.4.3. 雁宿崖战斗中辻村大队人数和损失
旅团长阿部规秀10月31日12时零分,下达“涞源南方讨伐 作战”命令,命部队“奇袭走马驿附近杨成武独立第一师第三支队约4-500名敌,及银坊附近的同师第三团”。旅团讨伐队(共出动两大队步兵)兵分二路前进,进击走马驿方向的是驻涞源独立步兵第四大队(堤中佐),兵力为两个半中队步兵,一个山炮兵小队。旅团本部(步兵一小队,无线二分队)随堤大队后方向马驿方向前进,此一行为讨伐队主力。另一队是赴银坊方向的独立步兵第一大队(辻村大队)兵力为两个步兵中队另一个步兵小队[15],附属旅团山炮兵一小队,为讨伐支队。
赴银坊方向的辻村大队共有多少兵力?从《上庄子附近战斗详报》等复数的记录中,可算出辻村大队在雁宿崖战斗时的兵力构成。具体军队区分(构成)内容如下。人数为从上节计算的基础数据中推算出来的概数。
1. 大队本部 约45名(包括兼管民间运输队的人员,伪军)
2. 永田第二中队约80名
3. 新井小队(第四中队所属的下士官候补队)31名(实数)
4. 后藤小队(第一中队(冈垣)所属)约30名
5. 舟桥机枪中队(缺第1,第2小队)4挺,约45名
6. 旅团配属 森山炮兵小队(两门+指挥班)约30名
7. 须网步兵炮小队 (两门)约24名
8. 无线分队 10名
9. 卫生班 15名
10.冈垣第一中队(缺后藤小队,属一机枪小队) 约80名
以上全体人数合计390名(概数)。赴走马驿方面的堤大队和旅团本部(主力),也是两中队半的编成,数量应和辻村大队基本同数,所以也可以推算出阿部旅团,在此次涞源南方讨伐作战中共集结,出动了约800名部队(五个步兵中队,一个山炮兵中队),分兵两路,每一路约400名。
在此计算出的辻村大队人数(390名),基本和上节笔者算出的可出动两个步兵中队作战时的“基础数据(370名)”吻合。但要留意的是,并不是390名人员都参加了雁宿崖的战斗。在辻村大佐袭击银坊(原作战目的)的作战计划中,冈垣第一中队80名被命令从西方迂回占领吉河村附近高地(银坊西北4.5公里),以协助大队主力夹击银坊,所以该部与主力分别行动,并没有进入雁宿崖战斗[16]。此队亦是4日晨,最先到赶到雁宿崖战场的救援部队。为此,在雁宿崖进入战斗的辻村大队,虽称大队,仅有一个半中队步兵(缺员第二中队+新井,后藤两小队),两个炮兵小队外加行李队,推测作战人员总数约为310名(不包括运输队约100名的民夫)。
另外还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八路军方面的敌情记录,出自《杨成武军事文选》,据称来源是“日军俘虏口供”。
根据俘虏供称,日军这次向银坊进攻的是独立步兵第1 大队主力, 兵力为2 个步兵中队、1 个炮兵中队、1 个机枪中队共520 余名,伪军12 名,伪察南政府工作人员一部分,民夫300余名,由过村步兵大佐指挥, 另有炮兵中佐1 人,炮兵中佐以下官兵全部阵亡[17]。
此处为日军俘虏自供内容的引用,推测数字面可能做过部分手脚,但这里记载的两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一个炮兵中队的数字,和笔者前述考证结果对比,可知是正确的(实际机枪,炮兵都是半中队)。考虑520名的数字,在此(口供中)是包括未参战的冈垣中队,和全部民夫队(约百余名),带路,翻译的伪军(十数名)在内的总数。
有关日军进入雁宿崖的部队人数约为300余名的事实,此外在日军其它各种记录中有复数佐证。永田中队战死者小岛茂之兄,在根据各种资料作成的雁宿崖战斗考证文章中也有触及。称:
“午前七时十分,辻村本队在雁宿崖南方突然受到周围山顶共产军的火力袭击,辻村部队立即应战,周围山顶之敌人数超过数千,而辻村本队仅300名,众寡悬殊”[18] 。
冈垣第一中队长在自己记录中也提到:
(扫荡作战中)辻村大队长率部下第一中队,第二中队,及森大尉指挥的山炮中队及重机枪小队等三百余名,向前线基地涞源前进。…11月2日,在白石口又分兵两路,冈垣队第一中队,奉命编为右翼队直接奇袭银坊。[19]。
按冈垣的记录,辻村大队主力方面,还不到三百(加算冈垣队80名,共三百余)。从以上分析来看,进入雁宿崖的辻村大队主力,最多也不过三百出头。其中的战死人数,前章已有过精确考证,即不包括民夫,伪军[20],仅日军方面战死者(包括记者,翻译)共80名,负伤者49名[21],加数名被俘者共损失约132名。
此损失数虽然不像八路军记录的那么多(称“歼敌” 600名),若从310名的总人数和132名的损失结果看,也可得出辻村大队雁宿崖战斗中折损近半的结论。不仅在歼敌数量方面,此战中八路军的最大战果是缴获了辻村大队的全部火炮四门(步兵炮两门,山炮两门)和三挺重机枪[22],亦能抢先打扫战场,从容地运走了所有战利品,并和平型关老爷庙战场的做法同样,把日军死者的军服,军靴等全部剥光带走,仅留下赤裸的死尸[23]。冈垣中队长记录:
尸体收容作业由于地形险峻,十分艰难。最使人遗憾的是由于敌人先我打扫战场,武器弹药,衣服,粮秣被掠夺一空。其中最悲惨的是将校的尸体,不仅手枪,军刀,望远镜,连长靴,军服都被剥光,留下的仅仅是赤裸裸的尸体。
此行为,都是在被包围在独立高地,已失去攻击能力的辻村大队残部眼下实施,对爱莫能助的日军残部来说,当然是一种奇耻大辱。11月6日,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中将在日记中也记载:两中队步兵,一中队炮兵的辻村大队“此战斗损失高达半数,不属寻常之件”[24]。冈部在此将伤亡132名的报告数据称作“半数”,虽不甚准确,也可佐证辻村大队在雁宿崖战场的兵员并不多。最大300名,损失为近半。而八路军方面的战果记录却是“毙敌600”.
1.4.4. 敌我双方两次清理战场(雁宿崖战斗概况)
下面介绍一下雁宿崖战斗过程概况。首先需要确认的事实,是辻村大队并没有在雁宿崖被歼灭,不像杨成武所称的那样 “六百多日军除被我们生俘十三名外,其余几乎全成了死尸”。据日军记录,3日入夜后,共产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没有对残存的辻村大队主阵地发起最后进攻,而是停止了战斗,在对敌阵地的包围,监视下,趁夜抢先开始打扫战场,后主动撤退。其余辻村大队残兵也没有“惶奔回涞源”,而是在战场原地滞留了两整天(4-5日),经善后(收集处理80具尸体后将负伤者一部遣返),整编(与绿川大队(独步3)见城中队合并)又被投入黄土岭作战。
雁宿崖战斗于11月3日晨7时开始。激战一日,在八路军主力的不断增援,攻击下,从午前的优势(控制了附近各制高点)转为午后(大量八路军援兵到达)的劣势。入夜前,除辻村大队本部所在高地(图下方小圈)外,其他全部陷落,残部均撤回辻村大队本部高地。要图左方大圈是日军的主阵地,先由主力永田中队占领防守,午后永田中队长负伤退阵,与新井小队交接换防后不久失陷,新井小队在此地全灭(死亡24名)。陷落时间约在3日午后4时,八路军总攻之际。
右上方两个圈内是后藤小队阵地,后藤小队是冈垣第一中队所属,临时受命担任辻村大队行军时的后卫队。战斗开始位置于整个部队后尾,战斗中和舟桥机枪中队一部一起击退八路军的阻击线后占领了北方高地(八路军最初袭击开始场所),以确保大队主力的后方安全。但在八路军方面反击下,舟桥中尉午前11时战死。16时,后藤小队阵地也在从司格庄方面(东方)到达的“120师教导队”(地图标志,实际是一个记录错误,按杨成武的战斗详报,为陈正湘第一团)1,500名的猛烈攻击下失守。后藤小队除部分撤退者外几乎全灭。小队阵地失守。此战斗失利使位置于河滩阵地的炮兵队和行李队暴露在八路军的居高临下火力网内,不久山炮兵队在八路军的突击中全灭(死亡13-14名),大,小行李均被缴获。此时天还未黑,从大队本部所在高地 “可望见敌边掠夺行李物资边刺杀我负伤者,由于主力不能击退正面之敌无奈实施救援”[25]。
可见八路军午后3-4时开始的总攻,取得了决定性成果,辻村大队失去了除本部所在高地和石黑小队一处外的全部阵地。幸存者和伤残兵等,能移动的负伤者之后都奉命撤退集结到辻村本部所在高地坚守,准备与八路军进行最后的玉碎决战。此时的战场收缩(撤退),使集结在大队本部高地的残部达200名以上。虽然近半是伤残兵,又缺乏弹药,丧失了攻击能力,但从人数面讲却还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并摆好决死拼搏的阵容。此时,天已入夜。数千名八路军已形成对高地的全面包围,但进行了数次夜袭尝试未果之后,主动停止了攻击,在火力掩护下抢先打扫战场。
停止攻击的理由,笔者认为有三。一,进入夜间,迫击炮,重机枪等重火器无法进行有效的掩护射击,二,发现在高地集结的日军兵力相对雄厚,不能像白天作战那样将敌各个分割击破[26]。若冒险决死突击,必定付出更大伤亡。三,最重要的原因,是八路军要处理自己的大量死伤人员。雁宿崖战斗的特征是八路军为攻,日军为守。因为日军在战斗不久后即以炮兵为掩护控制了雁宿崖附近的几个主要制高点(日军记录称在午前作战基本顺利)。所以八路军为了反击,于午后集结了大量兵力,实施强行攻击中出现大量伤亡。
参考以上辻村的作战要图中记录,敌军在后藤小队阵地前死亡150名,石黑小队阵地前死亡110名,在永田中队阵地前死亡者达400名以上。此战果数据虽没有研究的信用价值(推测此记录中的虚报,为了是掩饰雁宿崖的作战失利),但也可以从侧面佐证八路军方面的雁宿崖大捷绝不是轻而易举的。杨成武在《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详报》中称,雁宿崖,黄土岭两战合计,(我部) “负伤372名,阵亡136名,失联37名”(内容不包括贺龙120师方面的损失)。此545名的损失的绝大多数,应出现在雁宿崖的激战地。总之,撤退前战场上应有数百名伤员急需救护,搬运。及时打扫战场,还可确定部分战果,但此两件任务必须抢在敌援兵到达之前完成。此为入夜后杨成武部不再恋战的重要理由。
由于残存日军已弹尽粮绝,丧失了出击能力。所以入夜后八路军仅以小部分兵力牵制监视残敌行动,大多数在日军眼皮底下开始打扫战场。连夜将数百具尸体,伤员运出(日军方面记录八路军仅搬出伤员,将尸体全部遗弃),并利用日军的驮马,将遗留在河滩中的辻村大队的大,小行李,缴获的火炮(四门),重机(三挺)等武器全部带走。打扫战场任务在4日凌晨完成。之后八路军主力迅速撤出战场,只留下部分在高地监视日军行动的小部队。4日凌晨4时,奉命夹击银坊的冈垣中队(80人)辗转赶到现场救援,此时,数千名八路军主力早已不见踪影。
担任迂回作战的冈垣中队,3日晨到达银坊西北方吉河村后不见敌影。经对银坊的侦查,也未见镇内有任何敌情。此时听到北方响起密集的枪炮声,知大队主力陷入激战,遂转向雁宿崖前进。前进途中发现了向北方移动中,或占领各个山头的“漫山遍野”的八路军主力约三千名以上。此应为午后调动中的八路军各部援军。以80名人员的中队正面出击敌主力,等于以卵击石,自行送死。所以冈垣中队避开敌主力隐蔽接近,于4日凌晨4时到达雁宿崖战场与辻村本部汇合。途中并没有进入任何战斗或遭遇敌部队,冈垣称此行动中“未损一卒”。
据冈垣中队长自称,八路军主力撤退的原因,是因为其中队在深夜企图与辻村部队取得联系时,发射过一颗红色信号弹。战场外的敌信号弹,使八路军发生错觉,以为敌援兵大部队即将到达。所以“你来我走”,匆匆撤离。冈垣队人数不多,即使进行救援战斗,也成不了救援的大气候。到达后的行动也不过是驱赶八路军留下的小部分监视哨人员,占领了战场附近的各制高点,警戒掩护辻村大队残部收尸。
如此,4日晨冈垣中队到达后,辻村大队长集中残余人员在饥寒中开始第二次战场清理(继八路军第一次清理)。将己方战死者80具裸尸,从各阵地搬运到河滩,一人一坑,经记录,确认,入夜后火化,5日正午前处理完毕。80余柱骨灰被分别装入炮弹壳内。50名伤兵,和“大队本部的部分人员一起组成护送队”在腿部负伤的永田中队长带队下,5日正午出发,徒步返回涞源[27]。此部撤退人员人数不详。笔者推测,包括伤兵,担架队等约有90余名。
1.4.5. 黄土岭战斗的准备和辻村大队的再编
阿部规秀中将的旅团司令部,并不像中方战史中描写的那样位置于涞源城内。而是随讨伐队右路军(独步4)堤大队一起出动。雁宿崖战斗进行中的11月3日午后,到达插箭岭村。此部分人马,除了旅团本部的通信,卫生,行李班等杂兵外,能作战部分只有担任警卫的一个田中步兵小队。接到辻村大队报急后,阿部中将立即命令已到达走马驿的前方堤大队调转方向返回插箭岭,向雁宿崖急进,同时亲自搜集身边可用的所有兵力,组成一队(以田中小队为主加勤杂约百名)“裹腿持杖”(是年阿部已52岁)步行越过白石山向雁宿崖急进。旅团长虽备有马匹,但白石口至雁宿崖的山路险峻,日本马不能使用,所以“尽管是旅团长,作战中也必须穿军靴,打绑腿和士兵一起步行”[28]。
该救援队百名3日深夜到达鼻子岭,4日早朝到达上下台,破敌(杨成武 “第二十五团警戒部队”)骚扰阻击后赶到雁宿崖战场的时间是4日正午12时[29]。此时辻村大队正在清扫战场收尸,除了警戒中的冈垣中队,其他援兵部队均未到达。4日17时,最先到达的是从走马驿方向回头转进到达雁宿崖的堤第四大队。其它旅团所属的各路援兵,必须从各警备地乘车数百里赶到雁宿崖,所以到达时间都在6日以后。6日午前,负责运送粮秣弹药的中熊第大二队(河北怀来)和从蔚县驰援的绿川第三大队(仅一中队)先后到达旅团指挥所大张家坟。森田第五大队并没有赶来参加黄土岭战斗,仍在张家口担任旅团及驻蒙军司令部警备。为了进行次期的报复性作战,阿部旅团长一面叱咤激励败将辻村大佐不要沮丧,轻生,一面对辻村大队残部进行了调整,再编。
按以上前节的笔者计算,除132名死伤者外,此时辻村大队还约有180名前后的残存人员(包括轻伤者)。另外有未参加战斗的冈垣第一中队约80名,合计250名。其中,除去5日正午出发运送伤员,遗骨返回涞源的善后护送队约90名(内含伤兵50名)外,冈垣中队的80名和其他健全者(约90名)被编入整顿后(将独步3绿川大队见城中队纳入指挥下)的新辻村大队,列入了追击战(黄土岭作战)的战斗序列。11月6日9时,在阿部旅团长亲自指挥下,旅团全体(四大队,约1000名)从大张家坟出发占领了司格庄(雁宿崖作战时的八路军本部)后,向黄土岭挺近,傍晚占领黄土岭村。以下是6日新编成的辻村大队人员表。为步兵两中队建制,共324名[30]。
其中本部43名,第一中队(冈垣队)79名,机枪中队36名共 158名是雁宿崖作战后的辻村大队残部[31]。见城第三中队 138名,旅团炮兵第一中队23名,旅团无线5名共166名,是6日整顿再编时临时配属的补充新员。补充主体,是刚赶到的独立步兵第三大队(蔚县,绿川大佐,阿部旅团长死亡后8日被任命为旅团长代理)的见城中队。从 138名人员和包括重机枪,步兵炮,无线班的五小队编制看,见城队是一个加强中队。也是乘车200余公里赶来增援的绿川大队全部阵容。该队在辻村大队长指挥下作为主力,参加了为时三天的黄土岭附近的战斗(其余还有独步2,独步4两大队,全体约1000名)。由于辻村的冈垣中队至此未受到任何损失,所以,在黄土岭出现的辻村新编大队(实际是辻村,绿川两大队的合并)的两个步兵中队,还是具有相当战斗力的。
整编后的辻村大队324名,在黄土岭战斗中也经历了激战,留下了死亡21,负伤27名的记录。主要是新编入的见城中队方面的损失。
通过以上的考证和黄土岭战斗中新编辻村大队的编成表,死伤表,可以明确如下事实:
1. 在雁宿崖的战斗中的辻村大队总人数约310名,战斗中死伤132名(战死约80名)。
2. 残余者178名中,除护送遗体,伤员等返回涞源的约90名外,80余名健全者和冈垣第一中队的80名一起被编入整编后的辻村大队,并作为阿部旅团的主力参加了11月6日以后的黄土岭附近的战斗。
以上的日军内部情报(知彼内容)被研究澄清后,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考证,会容易进行得多。
[1] 参考拙著《日軍檔案中出現的平型關大捷》(元華文創,2018年),《台兒莊會戰:日中檔案比較研究》(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有限公司 , 2024年)。
[2] 比如平型关大捷战斗,日军从两个方向出动总人数不足五百名,八路军的大捷战果却报告歼敌3000余名(后减到1000余名,实际日军战死165名。腰站阻击日军全体为一个中队约150名,战斗指挥官杨成武却报告歼敌3-400名(实际日军死2,伤6名)。陈庄战斗日军出动总数约7小队400名,八路军战果报告歼敌1300余名。
[3]『蒙古の黄土/第一中隊戦史』、同編集委員会、非売品、1985年、5-6頁。
[4] 堤赳「蒙疆回顧録」防衛省戦史資料室、文庫委託360,昭和41年、1325頁。
[5] 人员比步兵旅团少一大队(共5大队),每大队人员少1/5(没有行李队),火炮数是甲师团(步兵旅团没有炮兵,集中在师团,所以按师团半数计算)的约2/3(18/28),大队的重机枪(8),步兵炮(2)数同等,但型号陈旧。
[6]『支那駐屯兵団及独立混成第2及至第5旅団編成要領、同細則の件』、陸支機密大日記 第5冊、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01005747100/174,182頁。)
[7]同前『支那駐屯兵団及独立混成第2及至第5旅団編成要領、同細則の件』 C01005747100、197页。
[8] 前出『蒙古の黄土?第一中隊戦史』、74頁。
[9] 堤赳『蒙疆回顧録』、防衛省戦史資料室、文庫委託360,昭和41年、1385頁。
[10]『北支の治安戦(1)』、戦史叢書第018巻、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朝雲新聞社 、1968年、168頁。
[11]「獨立混成第2旅団独立歩兵第1大隊,安北附近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48,248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1111446500 )
[12] 1934年编成的关东军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日本首个机械化步兵与炮兵的混成旅团。参加过南口,大同战役,旅团长铃木重康中将、1937年9月改组为第26师团(後宮淳中将)。
[13]「獨立混成第2旅団独立歩兵第1大隊,安北附近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48,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1111446800/345頁)
[14]「辻村支隊後套地区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2,664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1111449900)
[15]「独立混成第2旅団 独立歩兵第1大隊 上庄子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1,536-538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1111448600)
[16]「独立混成第2旅団 独立歩兵第1大隊 上庄子戦闘詳報」支那-支那事変北支-651,545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1111448600)
[17] 《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79页。
[18] 小島清編『雁宿崖/小島茂追悼集』、(非卖品)、1942年、54頁。
[19] 『蒙古の黄土/第一中隊戦史』、同編集委員会、非売品、1985年、49頁,65頁,113-114頁。
[20] 辻村战斗详报中未触及有伪军存在(如有编队肯定会有记录),但杨成武记录有12名,笔者认为若有,应是监管民工运输队的一部。
[21] 负伤者数,按 11月18日,冈部直三郎对上级提出的雁宿崖战斗报告, 损失“132名,内战死83名”算出 (前出「陸軍中将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452頁)。
[22] 前出「陸軍中将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452頁。
[23] 此行为,在复数个人记录中都可以确认存在。(前出『蒙古の黄土/第一中隊戦史』、83頁)。
[24] 『岡部直三郎大将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48頁。
[25] 前出『岡部直三郎大将の日記』、258頁。
[26] 战斗后冈部直三郎在总结中,指出辻村用兵过于分散,被各个击破的战术面弱点,云“部队在广阔地域中分散为分队,小队作战,在相互失去联系的状况下以十倍于我之敌奋战,其结果导致了被分割歼灭的悲剧。或者全灭,或者奉命后退”。“由于掌握不住地形特征,守兵过度分散,使寡兵部队更寡一筹。”(前出『岡部直三郎大将の日記』、258頁)
[27] 『蒙古の黄土/第一中隊戦史』、同編集委員会、非売品、1985年,91頁。
[28] 堤赳「蒙疆回顧録」防衛省戦史資料室、文庫委託360,昭和41年、1372頁。
[29] 前出「独立混成第2旅団 独立歩兵第1大隊 上庄子戦闘詳報」(JACAR:C11111448600)。也有记录称到达时间是午前10时(高野与一『雲遙かなり あゝわが響兵団 独混第2旅団』、響兵団戦友会、1980年、33頁)。
[30] 前出「独立混成第2旅団 独立歩兵第1大隊 上庄子戦闘報」591頁。
[31] 前出「独立混成第2旅団 独立歩兵第1大隊 上庄子戦闘詳報」云,5日深夜,接到旅团“6日8时到张家坟集结”的命令,第一中队(冈垣)和机枪一小队于6时30分出发,7时45分到达该地(551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