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桌子

七月流火
·
·
IPFS
忙碌中。尽量抽十几分钟时间,随手写点即刻的感想。未经深思,文字难免粗糙,权当自我留存。

“早上好”、“晚上好”、“星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好”,近两年,没少收到类似的图片,且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起初我也试图适应和尊重,但,很快意识到,这不适合我。

这些图片多为群发,发送者发完就完了,顺便把问题甩给了我。不回复吧,不礼貌。可回复什么呢?

那些图片并没内容,只是一句问候,找张不同的回复也不费劲,但我总能想到这样的画面:两人在大街上偶遇,远远看到就急忙调整表情,挤出笑容,相互点头示意“吃了吗您哪?”

也曾试着用有内容的文字回复,比如“好久不见,一切可好”或者“有空来做客”之类,尽管也是客套话,但毕竟也算有点内容。但,总不能天天这么说啊!

于是,我选择无视,或者被迫直接告知,抱歉,我不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和这些图片。

我想,我又给对方制造了困扰:问候你还有错了?不就是一张图片吗?你怎么那么事多?潜台词或许是“给脸不要”,但我真的不喜欢这种“脸”。

无论做记者还是老师,对象都是人,我也很擅长与人打交道,或说社交。

人为什么要社交?无非还是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需求。物质上的包括合作、工作诸如此类,精神上的就复杂多了,或许是对抗孤独、相互慰籍、思想碰撞、灵魂共鸣等等。无论层次或期许,总之,至少都必须是有内容的。

那么,无内容且日复一日的问候或问候图片算社交吗?

年轻时,遇到过一些酒局,几杯酒下肚,各个意气风发,称兄道弟,相互许诺,次日,酒醒了,说过的话早忘的干干净净,直到下一个酒局再重复一遍。

这样的社交,除了浪费时间,还会形成路径依赖,逐渐将浪费当做爱好和习惯。

而且,有意义吗?

那时,我是“掀桌子”的人,冷眼旁观之后,一言不发,拂袖离去。

此时,我依旧是“掀桌子”的人,对于无效且无内容的所谓社交,只回一句:有话说话,我不喜欢这些图片,请勿再发。谢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七月流火写了很多年,文字就成了生命的一部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春天不是必然

即将结束的一年,即将开始的旅程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