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什麼心態去看待在方格子寫文,總是像在深山大喊渴望一點回音?

肯定是「社群網站」給人太多的誤解,讓許多人以為「我只要將自己拋擲到網路的星空裡,別人抬頭就能看見星星。」好像「被看見」都是多麼「理所當然」的事!
我記得1995年我第一次撥接到bbs的時候,網路是全然陌生的,陌生的輸入帳密(還沒有瀏覽器能幫你記憶)、陌生的界面、陌生的使用習慣(還只能用鍵盤上上下下選擇)網路上全然是陌生的人,你看不見對方,對方也不知道你是誰,你必須擁有很多的好奇,去瀏覽那些可能訊息量不多的資訊!
後來我不小心進入網路泡沫化的前夕,見證了那段歷史。那時,世界有一大票人想進入這個能夠連結全世界的虛擬空間中,打算從別人的口袋撈點錢,最好把自己手上的商品放到網路上,讓全世界上網的人都看見。
但就在那瞬間,在這個巨大未知的世界裡,泡沫掉許許多多「連網路都不知道是什麼」的公司。(我不算是受害者,在那之前我就被以「不適任」的理由,被趕出那個泡沫化的前夕。)
後來的網路世界,各式各樣的服務、想像如雨後春筍般的走進生活裡:你可以賣你家裡不想要的二手物,你能在BBS連載你的小說,你可以在偶像歌手的版面釣到偶像出來回你幾句話,你不出門就能知天下事,還能跨海認識很多跟自己時區不同的、語言不一樣、生活習慣南轅北徹的人⋯⋯
再後來,網路世界進入一種「以關係拉攏關係」的社群時代。莫名就可以發現原來自己跟A的朋友B也認識,然後又發現B的朋友其實是自己的親友⋯⋯於是我們大部分的人就相信:我只要向天上拋擲些什麼,另一個遠方的人,一定會像是看著同一片天空的星星月亮太陽一樣,都會看到自己拋擲出的東西!
但事實上,那種「看到同一片天空」的狀態,只存在同一個平台而已,同溫層的意思!它常常製造出一種巨大的假象,使人誤解:全世界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一件(發生在同溫層裡)的事、全世界的人應該都聽過(發生在這個社群網站裡)占據搜尋排行的事、全世界的人都應該要曉得某一個網紅、網美、達人幹了什麼、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我有時候不禁懷疑,全世界的人都不用上班上學不用煩心家事、工作、賺錢⋯⋯怎麼好像成天都攪和在同一個世界裡。
每次我被問起:「什麼!你不知道這件事(這個人、那本書、這首歌⋯⋯)那很紅耶。」我都想翻白眼的說:「我知道的事你也不知道啊!我關心的事你也沒聽過吧!」明明世界就這麼大,幹嘛老是只把自己框在窄小的框框裡!
網路世界的有趣,讓人一頭栽進來無可自拔的,就是這樣取之不盡的新鮮事;網路世界的不有趣,就是太多人慣性地相信自己看到的世界就是全部,而失去了原有網路存在是為了讓訊息的流通、讓更多人透過網路看見更多不一樣的世界或者找到同伴互相交流!
是說,要講在方格子貼文幹嘛扯上面那麼多?
以文字平台來看,如果你是matters的使用者,你一定會特別不習慣在方格子發文像是在隱居深山一樣,根本不知道誰會來看你!除非你本來就大有來頭,有人跟隨著你從一個平台換到一個平台,否則你就是等於必須重新建立起自己的讀者群;在大多數人黏著於「社群網站」之時,到底該怎麼把「讀者」拉到你的方格子?一是,你要有讀者,二是,你要想辦法讓他們「主動」閱讀你。
但問題是,現在大部分的人(台灣人),還是被綁在社群網站上,對吧!怎麼讓別人離開社群網站到你的文字平台,閱讀你寫的文字,就是一件萬分艱難的事,這還真跟你「到底寫不寫得出好文章」這件事不算有太多的關聯,重點在「使用者想不想離開社群網站」到「文字平台」。
以我的經驗是,即使我每天吆喝我Facebook上的追蹤者到方格子、部落格、matters、medium看我發的新文,我相信90%的除了滑過訊息外,不會有人點開那些文章的連結,另外那10%就是很固定會幫我拍手按讚的人。
這10%的人有閱讀文章嗎?我相信有一半以上的人從來沒有讀過我的文章,但至少他們願意稍稍地離開社群網站!(當然,這也跟我文字訊息量太大,不是每個人每天有時間讀這幾千個字。也跟我寫的內容可能不是別人想讀的。)
再回頭去看像是matters互動這麼強的文字平台,就比方格子好經營嗎?就「拉攏原來的跟隨者」絕對是否定的,因為大部分人被綁在社群網站瀏覽影音、圖片了,還是必須重新建立起讀者群才行。而事實上,沒有太多本來就很知名的網路名人,真的花時間在經營matters,這些人反而要在方格子才相對活躍!
那麼其他沒有名氣的方格子用戶,到底要不要守著那個座深山的森林美景,等待有人到訪呢?
扣除廣告一堆、演算法亂七八糟、觸擊讓人摸不著頭緒的社群網站外,新一代的網路使用者,慢慢重回1995年我上網的那個年歲,在網路裡探索不同的新奇有趣。他們有些人厭倦社交,不喜歡跟著流行(年輕的時候誰不想標新立異!)甚至不喜歡主流的網站,就喜歡窩在更小的圈圈裡,選擇自己所選擇的!誰都不知道後來的「大眾」究竟要選擇什麼「成為主流」。
那不,不然為什麼傳統新聞台的主播還要像youtuber說出那句他們講起來超彆扭的「記得訂閱按讚分享點選小鈴噹」(天殺的我每次聽他們說這句,都有著超違和的感覺)因為這就是個到處都有使用者、受眾亂竄的年代,你除了把內容搞好外,還得向外尋找願意「記得訂閱按讚分享點選小鈴噹」的使用者!
當大部分內容提供者都很努力地讓不同平台的人都看見自己的時候,到底面對「在方格子寫文,總是像等待在深山大喊渴望一點回音?」該有什麼心態啊?看你想不想要擁有方格子的讀者囉!
撇開已經熟識的、可能多個文字平台都有帳號的使用者,不論是方格子、matters、medium都有各自黏著的使用者,他們不一定會在每個平台follow同一個人,比較多的可能是不同平台的、不同讀者群。
「經營」本身就是應該要有「長時間的累積」以及「方法」嘛!沒有那種「我貼文就一定有人看」的好事啊!這畢竟是個資訊炸裂的年代!搶到每一個人的目光就是經營者應該想辦法的。當然,你也可以當作「多貼一個平台,多一個被看到的機會。」說不定會不小心遇到喜歡你的讀者!
圖:20151211台東往都蘭的路上,Canon EOS 5D Mark II,我有病,騎單車還背無敵兔。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