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解說】一、降伏其心

文明之眼
·
·
IPFS
·
「降伏其心」是在說什麼?是自身妄念還是度化眾生?關鍵在於「無上正覺」,長老須菩提所請教的至高法門,當然是終極問題度化眾生了。將故事原委看清楚後,就會明白《金剛經》的真正用意,與佛教傳承的根本用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我聽聞:之前,佛陀曾與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聚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那時,世尊整裝持缽進舍衛大城乞食,在城中獲得足夠糧食後,便返回原處;吃完飯,稍作清理,就在蓆上盤膝而坐。

『世尊』與『乞食』是兩種身分的極端,乞食是據實陳述,世尊則是後人對佛陀的敬稱;這故事發生時,佛陀只是覺悟真相者,《金剛經》撰寫時,佛陀應該已被聖賢化,《金剛經》流傳至今,佛陀早就被神格化了。

因此,想要看明白《金剛經》,就要先去除神格化的有為屏障;兩種身分的極端,標示了意識流的偏移,故如來常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極端是頓悟真相的不二法門,利用極端才能突破有為屏障,佛家苦行與道家虛極,無不是從極端中動心忍性而得。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那時,長老須菩提從眾人座中起身行大禮,合掌恭敬向佛請教:「世尊,我也希望護持傳授佛法,信徒若有無上正覺的心,該如何做?又該如何度化眾生?」

 

「如諸佛而來,故名如來。」可以解釋如來為未來佛;然而,「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也可以解釋為現在佛;「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又應該是過去佛。如來究竟是過去佛?現在佛?還是未來佛?

如來梵語Tathāgata,tatha是說如同或不變,agata則是來。「如」有自在觀,「來」有時空觀,「佛」為覺悟真相者。有自在觀便是主觀意識體,而主觀意識是當下唯一,但有時空觀就可以有無數分身;因此,三世諸佛皆如來,菩薩眾生亦如來,只不過如來名號神佛化,而觀自在名號菩薩化,然而其本質都是宇宙意識運行下的主觀意識體。

《華嚴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主觀意識在誰,誰就是主觀意識體,在宇宙地獄化的當下,擁有主觀意識的任意眾生,都必須覺悟真相或理解真相,否則就不必親臨或接觸地球這種極端生態;未來是相對於現在,而世道輪迴無窮,因此,未來亦將是過去與現在。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說:「很好啊,須菩提!佛法當然要護持傳授,既然你有意傳承無上正覺度化眾生,我自然會將法門傳授給你。」
須菩提答:「是的,世尊!願聞其祥。」

 

「降伏其心」是在說什麼?是自身妄念還是度化眾生?關鍵在於「無上正覺」,長老須菩提所請教的至高法門,當然是終極問題度化眾生了。將故事原委看清楚後,就會明白《金剛經》的真正用意,與佛教傳承的根本用心。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佛說:「度化眾生須知眾生廣大有著各種生態,天界之外為意識界,天界以內為物象界,物象界有七層皆以微觀世界為其基礎粒子,由於宇宙萬相皆由心生,因此,降伏其心就如同普渡眾生,所以滅渡無數眾生,其實並無眾生滅度。為什麼呢?倘若菩薩還執著於相,就還不到菩薩的境界。」

 

由佛陀的回答可以清楚知道,降伏其心就是在度化眾生,然而,為何要翻譯為「降伏其心」或「攝伏其心」呢?或許須菩提的問題較簡單,但佛陀卻知道須菩提的程度,於是未詳述知其然如何如何,而直接說明如何知其所以然。

降伏其心為何能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又為何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這必須用宇宙時空觀解釋,地球之於宇宙就猶如電子之於人體,微觀世界之於人體也猶如地球之於宇宙;人體就如同小宇宙,人的意念,對微觀世界演化具有趨勢引導作用,因此,所謂「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其實都是指微觀的世界眾生。

降伏其心是否就如電影滅霸般彈指之間灰飛煙滅?對我們而言差不多,但對於微觀世界而言,卻是無窮無盡無數輪迴,也就是一段漫長的演化趨勢,因此,度滅並非消滅,它是長期趨勢引導,而非立即強制消滅。

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對宇宙意識而言,眾生其實都如同物件程序一般,既然世間萬物都是意識虛擬而成,所以滅度無量眾生,其實並無眾生滅度;然而,經過菩薩道度滅的微觀世界,像是將優養化渾水變成貝加爾湖水一般。

降伏自心與度化眾生兩者密切相關互為因果。小宇宙內的無數生態構成靈魂,靈魂與內外業力作用就形成妄念,故業力是因妄念是果;一旦種下降伏自心的因,就有微觀度滅趨勢的果,當完全降伏其心後,靈魂就無業障干擾,自然也就沒有妄念。

物象世界共分七層,第六層為天人界,第五層為人界,第四層為阿修羅界,第三層為畜生界,第二層為餓鬼界,第一層為地獄界,第零層為太素;天人界粒子是人界行星,以此類推,地獄界的粒子是太素,而太素是由意識虛擬的萬物基礎。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其次,菩薩法門須得沒有執著,用意識布施於微觀世界,不執著於觀感不執著於念相;為什麼呢?如果菩薩的意識布施能不執著,那麼他的功德將會無限廣大。」

 

無上正覺度化眾生,遠比消除煩惱困難,因為這是行菩薩道,而不只是降伏其心,什麼概念?就好比治理汙染區,是將其拆毀荒廢,或將其掩埋覆蓋,還是徹底淨化綠化使其恢復健康自然,因此,這是治理方法的程度問題。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說:「須菩提!你怎麼看?東方虛空能思量嗎?」
須菩提答:「不能,世尊!」
佛說:「須菩提!無邊宇宙能思量嗎?」
須菩提答:「不能,世尊!」
佛說:「須菩提!菩薩無為布施不執著於相,其福德也如上述般不可思量。

 

菩薩無住相布施,為何其福德能如四方虛空般不可思量?
接著上述治理汙染的例子,如果治理了一個村,就有一個村的福德,眾生在此生活就不覺得苦,如果治理了一個國,就有一個國的福德,眾生在此生活就不覺得苦,以此類推,一個世界、無數世界...,其福德當然不可思量!

然而,菩薩無住相布施是否能有這麼大的影響?
那就得看微觀範圍究竟有多大了,以人體這個小宇宙而論,體內電子就如同微觀世界,無數微觀世界內可能都培育著無量眾生;那麼算算人體內有多少電子?...當然是不可思量!

其次,無住相布施為何擁有福德?
如同治理汙染綠化沙漠般,恢復自然就能造福眾生,濫造濫用與濫墾濫伐,是造成汙染與沙化的主因,濫造濫用濫墾濫伐,都是因為有為執著,降低汙染沙漠綠化等行為,也能算是放下執著的相對無為,就是還原為適合眾生的自然環境。

無住相與理想國哪個好?
生態是非常多元的,你的理想未必適合別人,假設將其他星球生態強行改變如地球生態,對於其他星球的眾生而言,無疑是天大的災難;所以為無為才是上策,只有不執著於相,才能使菩薩道發揮最大效果。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明之眼貼文全為個人著作,無版權問題,歡迎引用、分享、轉載、製片、出版...,但請勿斷章取義或扭曲原意。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黃老思想探討:恆無心

黃老思想探討:知者弗言

黃老思想探討:希言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