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與能源論壇的感想

懶散茶包
·
·
IPFS
·
面對資訊的叢林,許多不同的價值觀和立場會混雜在一起。如何的抽絲剝繭,針對個別單一議題去探討是個重要課題。保護藻礁、重啟核四、台灣缺電,看似環環相扣解決的方法卻不見得相關聯。

昨天請了特休假參加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的活動,內容是最近挺熱門的大潭藻礁議題。

實際聽過潘忠政的言論與簡報的呈現方式後,再回頭反思網路上到處轉載對他的謾罵言論或新聞媒體對他的負面批評,其實是有失公允甚至讓人覺得是一種假新聞(fake news)。或許可以這麼說,可以想像當初參與藻礁公投連署的年輕人,或許有許多人是在學期間就有實際參與戶外教學接觸藻礁生態的多樣性,並且由類似潘忠政的人提供環境相關的倫理教育。因此,在以特定能源來解決經濟(或民生)需求而對環境造成永久傷害為下一代保存環境的價值之間選擇了後者。

總之,參與演講的過程中,個人是注意到潘忠政的立場始終只有一個:保護桃園藻礁。換言之,這以外夾雜的資訊都可能是假新聞或不精確的片面消息。例如,他並沒有反對興建天然氣發電的接收站也沒有支持重啟核四。事實上,潘忠政不僅不支持重啟核四,也不認為重啟核四是可能的,因為根據台電的說法重啟需要N+7年、經費支出龐大且需解決核廢料問題。因此,談論保護藻礁的議題與是否重啟核四的議題是兩件沒有交集的問題,但是在網路資訊層層包裝的情況下,卻把這兩件事情綁在一起。

不過,當初台灣為何有核能發電?其實是因為當時核能相較於其他發電方式是乾淨的,原先的目的是想解決台灣過往追求低成本高汙染的燃煤發電。但是,日本福島意外後,台灣的核電廠先是封存而後除役。問題的關鍵在於先不論現在的核電技術多安全,台灣經不一起發生一次核災的本錢。那麼在主張非核家園與因應氣候變遷與國際一同追求零排碳的情況,由於短期再生能源無法補足燃煤發電,因此比較好的替代方案就是用天然氣發電。

然而這裡的爭議是再生能源完全取代燃煤發電與燃氣發電是終極目標,為了實現完全使用再生能源的目的而對台灣的桃園藻礁生態系造成永久性傷害,是否是必要的唯一解決電力供應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潘忠政提到接收站蓋在大潭並不會比台北港來得好,因為桃園當地每到冬天東北季風的風速過強與海浪過大可能會造成天然氣從船上卸載的困難。針對演講的內容,由於沒有錄音錄影或拍照,所以只能將印象比較深刻的部分呈現到這裡。

另外比較有趣的是當天演講發生興達電廠停機與北部斷電,所以藻礁公投的問題最近幾天又被拿出來討論。有人會說為了保護藻礁拒絕蓋三接而透過燃煤發電犧牲南部人的肺是不應該的,個人認為這樣的言論本身是在製造南北之間的對立,並且有意地將本次的停機跳電延伸到非在大潭藻礁蓋天然氣接收站,並且蓋了就能解決未來南電北送與斷電停機的供電問題。

但實際上真是如此的非黑即白嗎?個人認為,就南北對立的問題,在北部蓋三接和在北部有藻礁的地方蓋三接是兩回事。如前面所提的,如果大潭藻礁的地理位置真的會受季節氣候影響而無法卸載天然氣,是否還是會有從中南部往上送的可能性?再來天然氣發電,理論上是暫時性的去補足2025年以前停機的核一至核三的發電量(因為終極目標是使用再生能源),並且是在再生能源能達到20%的前提下,運用燃氣發電的5-6%取代燃煤發電。那麼2025年(5年內)台灣的再生能源如果沒辦法達到20%,那麼勢必需要靠燃煤發電或燃氣發電去彌補落差的缺口。選擇燃煤就是廢氣吸更多,選擇燃氣則是因為天然氣都是靠進口也有可能遭遇斷氣風險(安全存量)。比較可議的是五年後再生能源達到穩定的20%真的可能嗎?台灣每年的發電量是逐年的上升,2020年的核電發電量是20%,而再生能源在2025要產出比核電還多度的20%發電量。如果再生能源不足供應且天然氣進口的量不夠,個人認為燃煤發電繼續運作是合理預期的可能解決方法,那麼就算真的在大潭藻礁上面蓋了三接也無法解決南電北送的問題。或許,面對環保的問題或關於碳排放的氣候變遷問題,並不應該只是探討用什麼樣的電力來源,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的節能而不造成電力的浪費,以及關注氣候變遷與人為改造衝擊的環境生態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反撲到我們人類的身上。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懶散茶包讀後感|社評|食記|動漫心得|心情雜記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週午餐系列#14

一週午餐系列#13

一週午餐系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