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geniushub923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你的下巴還好嗎?5個日常徵兆告訴你,牙骹可能在求救!

geniushub923
·
·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打呵欠時嘴巴突然「卡」住,或者咬東西咬到一半覺得下巴不太順,甚至咀嚼時會聽到「咔咔」聲?如果你正在點頭,那真的要注意了——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狀況,其實有可能是「牙骹痛」的前兆。

牙骹學名叫顳顎關節,是幫助我們開口、說話、吃飯的關鍵角色。當它出現問題,不只是會讓你咀嚼變得困難,還可能影響整張臉、甚至連肩膀、耳朵都會受到牽連。而很多人其實都「默默地牙骹痛」,卻不知道那是顳顎關節在發出求救信號。

自我檢查時間:你中了幾項?

以下幾個狀況是我們在生活中最常見的牙骹痛早期警訊:

你張嘴時會聽到「咯咯」聲嗎?嘴巴打開總是卡住半秒才完全張開?吃堅硬的東西時,會感覺臉兩邊有痠脹或疼痛?有時候早上醒來,下巴感覺特別緊或有點痛?甚至你偶爾會有耳鳴、頭暈或耳朵悶悶的感覺,但耳鼻喉科又檢查不出問題?

如果這些你有三樣以上符合,那你很有可能正處於輕度牙骹痛的階段。

其實這些現象不奇怪,顳顎關節本身就很容易受到日常習慣影響。像是長期單邊咀嚼、習慣咬牙、磨牙、咬筆或咬指甲,加上生活壓力大、姿勢不良、作息不穩,這些全都是牙骹痛的高風險因子。

為什麼牙骹會這麼容易出問題?

顳顎關節本身是一個結構精密又經常使用的關節,它每天要幫我們開口、閉口、吃東西、講話,幾乎沒有在休息。如果你還給它額外的壓力,比如咬香口膠咬個不停、整晚磨牙不停歇、或壓力大到一直咬緊牙根,它就真的會「撐不住」。

除了肌肉過度使用,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咬合不協調」。像是假牙裝得不好、牙齒補太高、缺牙未處理、或天生咬合不正,這些都會造成下顎關節長期受力不平衡,久了就可能導致關節磨損、發炎或移位。

壓力與情緒也是看不見的殺手。有些人平常看起來很冷靜,但只要一緊張,身體就會自動咬緊牙關,讓咀嚼肌一直處於收縮狀態,連帶影響顳顎關節的穩定性。

那如果真的有這些症狀,該怎麼辦?

不用太緊張,牙骹痛大多數時候都可以透過簡單的方法改善。關鍵是要「早一點發現、早一點處理」。

首先,你可以開始做幾件簡單的事:避免長時間咀嚼硬物、改掉咬指甲或咬牙的習慣、不要用一邊咀嚼、改用雙邊輪流使用牙齒。然後,讓下巴休息一下,不要硬撐。

如果症狀持續或越來越嚴重,那就應該找牙醫或有顳顎功能專長的醫師諮詢,讓他們檢查你是否有關節移位、咬合不正或肌肉過度使用的問題。

醫師通常會根據情況建議以下幾種方式:冰敷、熱敷、超聲波、按摩、口部運動、配戴牙套、或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來緩解緊繃與疼痛。

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有些人也會考慮進行「顳下頜關節沖洗術」這種微創療法,幫助清除發炎物質與改善活動度。

從現在開始,照顧好你的下巴

牙骹痛不是什麼大病,但它不處理真的很煩人。它可能讓你吃東西不舒服,講話卡卡,甚至搞得你整天頭暈耳鳴、肩頸僵硬、睡不好覺。

所以,不要等到下巴打不開才後悔,從今天開始養成好習慣,讓你的顳顎關節「喘口氣」,必要時找醫師幫忙,讓你遠離這種會偷偷搞壞心情的小毛病!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