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喊涵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知識人航空 EP.1 活動後續,Hahow 來不及回答的問題都收錄在這篇文章!

喊涵
·
·

感謝生鮮時書促成了台灣第一個知識產業小聚,讓我們這些知識付費、線上教育的內容製作者有機會能互相交流取暖。很榮幸可以代表 Hahow 好學校擔任第一場聚會的講者,活動當下在 Sli.do 上收到了非常多提問,可惜因為時間限制無法在現場逐一回覆;秉持著「讓知識技能觀點有效流動」的精神,以下會透過這篇文章來做回覆,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將交流與討論的能量延續下去。

活動當天與台下參與者互動~

Q1:Hahow 會如何界定老師的知識體系是否完整,或者已經足以撐起一堂課程?有沒有什麼標準或方法?

Hahow 秉持著人人都有分享教學的能力,我們歡迎任何知識技能與觀點,不會去限制到底一堂課程要揭露多少技術或 Know-how;相對地,我們會嚴格做把關的是「一堂課程最終交付出的內容必須符合募資提案給學員的承諾」,也就是學生在上完課後是否能達到預期成果。

一堂課程的知識體系是否完整,或是「有資格」被稱為一堂課,我們也是基於一樣的標準來做檢視;背後的關鍵跟我在分享提到的三大要素有關:

  • 學習目的
  • 課程定位
  • 學生學完之後想做什麼
當天活動簡報:內容轉譯的訣竅

舉例來說,Hahow 平台上的漫遊程海 | Python 入門到製作遊戲演算法課程,就是標榜國、高中生都能學會,並且可以在課後做出一個彈力球遊戲。依照三大要素分析,只要最後交付的內容可以讓「國中生聽得懂」,且課程單元具備了完整「做出彈力球遊戲所需要的先備知識與技術」,例如安裝程式環境、變數解說、語法解說、遊戲模組使用,我們就會認為知識體系已經完整。

想知道實務面向 Hahow 如何去審核一個募資提案,或是課程影片是否符合教學標準,歡迎參考 Hahow 列出的提案審核標準以及課程審核標準

Q2:有考慮過針對舊有的課程做什麼樣的應用嗎?像是行銷領域的課程很容易重複,兩年前的「社群力」現在可能有很大轉變。以這種狀況來說,Hahow 會打算再找人開一次社群力相關課程?還是請社群力原本的老師更新出 v2.0?

舊有課程的經營一直都是 Hahow 非常看重的課題,也是線上錄播課程面臨到的一大挑戰

在永續經營已開課課程的過程中,的確會遭遇到「過時」這樣的困境。若有收到學員相關反饋或是老師、內部夥伴觀察到類似現象,Hahow 會先以品管的概念去做檢視,確認該課程交付的知識技能究竟是「因為時間演進而成為錯誤的觀念(例如課程中使用的軟體版本過舊,當時教學的功能已經不存在)」還是「僅止於過時」;如果是前者,負責該課程的企劃就必須與老師討論,看是要直接更新影片內容,還是將課程下架處理,重新募資一堂新課程。如果是後者,會站在建議但不強制的立場,與老師討論是否要進行課程更新。

雖然永續經營課程內容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相對地也會幫課程的長尾銷售加分;永續經營內容可以得到來自學生的高分評價、營造出氣氛活絡的問題討論區,學生也更有機會主動分享給親朋好友;此外,搭配著 Hahow 行銷團隊的舊課行銷、海外銷售管道等,都可以成為老師永續經營課程的動力。

關於社群力課程是否已經有了很大轉變,近期(兩個月內)收到的學員回饋仍顯示,課程講述到的觀念與案例非常實用,應該不會立即遇到過時問題。同時 Hahow 也十分看重與開課老師的夥伴關係,當有系列課程或是更新課程的可能性時,都會主動聯繫開課老師進行討論;當然若有新老師想來開課也都歡迎,我們會依照不同老師的客群與特質,協助做出課程的差異化。

Q3:最近有篇文章提到完課率是關鍵,不知道內容團隊會把這當指標嗎?團隊內部會用什麼指標怎樣衡量內容團隊的表現?

完課率的確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數據,社群上也有非常多大大進行討論,包含 Gipi 游舒帆老師李柏鋒老師。我個人的解讀是,數據是人們盡可能將「看不見的 Concept」化為「看得見的操作型定義」,試圖去逼近使用者的心理狀況與想法;而完課率是其中用一個來逼近看不見的「學習成效」的路徑。

Hahow 在年初的使用者研究得出一個結論,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若可以在任一環節得到成就感、避免不預期的挫折,會讓學生願意持續使用該學習產品。由此可知學習成效的確是應該被關注的 Concept,但同時我們也發現學生認為的學習有效,不一定要上完全部課程,而是在任何時刻感受到「啊!這個概念對我有用,我可以如何用在生活中」,讓他們有這樣的獲得感就是學習有效了。所以 Hahow 並不會將完課率視為一個絕對的指標,反而是持續尋找比完課更能逼近學習有效的其他行為或是數據。

至於內容團隊的表現,Hahow 內部主要會定期關注「投資報酬率-投注在內容製作的成本是否能有效回收」以及「內容品質-學員評價是否維持或超過以往水平」;另外也會不定期地與開課老師交流,收集與內容團隊合作的質性回饋。

Q4:有考慮過做訂閱制(ex. PressPlay)或是聲音知識付費(ex. 得到、喜馬拉雅)嗎?

Hahow 目前的確有在嘗試「非線上錄播」形式的課程,但主要是朝向「如何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預期挫折」,引用 Hahow CEO 阿諾常告訴團隊夥伴的一句話:「Hahow 想做的不只是出版,而是教育」;Hahow 內容團隊已經可以做出品質好的教學影片,後續會朝向如何讓學習更加有效而努力,讓學生上完課後真的可以達到他想要的改變。

在現階段我們會廣泛地進行嘗試,所以任何型態的內容,包含聲音、影像、文字、加值服務都在可能的範圍內。

Hahow 近期透過音頻提供學生更多購買前的資訊!
Hahow 也有嘗試製作 Youtube 影片,用輕鬆的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Q5:Hahow 的完課證明可以連結到 LinkedIn。有考慮之後針對求職者與企業內部訓練去拓展可接觸到學生領域嗎?

Hahow 的確有在拓展企業相關市場,目前每週都會有非常多的使用者購買課程並打公司統編,現階段也已經累積了不少合作用戶,包含台新金控、宏碁科技、趨勢科技、嘉里大榮物流、恩主公醫院、交通部觀光局等組織。我們觀察到企業用戶與一般消費者的使用情境與需求不太相同,在網站與內容面向都會需要一定程度的調整,Hahow 團隊也會持續發展這塊業務,期許企業市場可以讓課程銷售有新一波的爆炸性成長。

Q6:新講師尋找會隨著平台逐漸成熟遇到問題嗎?接著會怎樣克服這問題?

其實在新講師開發上目前都沒有遇到飽和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為有才華的人真的太多啦!

Hahow 團隊在協助同領域的老師做差異化時,主要會從三個步驟切入。

首先,我們會先針對課程做差異化定位。舉例來說,同樣都是教 Python 這個程式語言,就可以選擇教用 Python 寫網頁、Python 爬蟲、Python 資料分析與視覺化、Python 量化投資等等。先在課程主題就做出明確的定位,做出市場區隔。

Hahow 平台上目前已有 10 幾堂主打 Python 的課程,但主題都不一樣

再來,也可以從課程設計的面向著手。同樣的課程主題,在教學設計的重點也可以做出區隔,例如著重在理論、心法居多,還是個案探討、實作演練居多。

最後,就算有兩堂在主題與教學設計上都完全一樣的課,還是可以針對老師的特質去做差異。我們認為每個老師的個人色彩是課程最有價值的地方,學生在購買前也會透過課程提案與募資影片了解老師的教學風格,進而做出選擇。例如,有些學生喜歡跟老師多一點互動,就像朋友一樣去做交流;但有些學生喜歡嚴厲一點的老師,會在學習過程中協助督促與鞭策。

總而言之,現在距離飽和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歡迎想開課的老師多多提案XD

Q7:通常 4~5 個小時內的課程,如果是 Hahow 全主導,大概的製作時間是多久?(從主題分析、市調,到上線)

平均來說,一堂 4~5 小時的課程若由 Hahow 完全主導,從老師與我們第一次接洽開始,大概會經過以下幾個環節(平均來說是這樣,實際上還會依照每堂課的需求有所調整):

  1. 開課介紹與說明、互相了解
  2. 課程主題討論
  3. 市場評估
  4. 前測問卷調查
  5. 募資提案製作
  6. 募資影片拍攝與剪輯
  7. 募資行銷討論
  8. 募資上架
  9. 課程腳本撰寫
  10. 課程影片拍攝與剪輯
  11. 課程字幕製作
  12. 課程影片與字幕審核
  13. 正式開課

包含募資 30 天的話,順利走完大概會需要 3.5~4.5 個月,視課程主題與教學、影像呈現複雜度而定。想了解更多的朋友,歡迎參考這篇說明

來 Hahow 開線上課程會經過的流程

Q8:請問好學校的下一步計畫是什麼?何時會推出 iOS 版 App?

除了上述提到的「學習有效」的深化發展,Hahow 今年主要的重心是放在單一內容產值極大化,簡單來說就是把好的內容推給更多人知道,為老師們與平台創造更大的效益;除了 Q5 提到的企業銷售外,還有海外銷售通路的佈局,以及多管道行銷渠道的開拓,讓課程的長尾銷售更加亮眼。

至於 iOS App 的開發,目前團隊正在等待 Apple 平台審核,有任何新消息會再透過粉絲團告知大家。


以上是當天的問題回應,每一題都非常有深度與討論價值,不愧都是產業從業人員,內容製作的血淚大家一定都深有所感!Hahow 至今能累積這麼多產業 Know-how 真的要歸功於開課老師對我們的信任與無私的回饋,因為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這些 Know-how 分享出來,幫助更多想開課的新手,以及想開第二、第三堂課的好老師們。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乾貨奉上!

以下是目前 Hahow 團隊已經建置完成的內容製作教學,開源給每個想嘗試開課的分享者。

另外也做個小預告,Hahow Blog 將在 8 月推出兩個新專欄,分別探討知識內容的產業觀察,以及更深入的內容製作技術分享,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關注我們粉絲團與 Blog!

  • 《8 月新專欄》Hahow Cocktail — 知識調酒師的產業觀察分享
  • 《8 月新專欄》知識煉金 — 揭秘 Hahow 學習內容製作

喊涵自己的 Matters 也因為這篇文章正式開張,未來除了內容製作的技術分享外,還會有更多關於「如何經營與管理內容團隊」的分享喔!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