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 再生方塊
溝通階段
經過一開始的溝通,了解客戶公司的業務、背景、主要問題,腦中可以想像的到這品牌會需要製作哪些內容。比如以麵店為例,品牌所需的項目可能包括標誌、菜單、招牌,甚至延伸至餐具、室內裝潢、外帶包裝及社群平台設計等。
我提出可能會需要製作的內容,並提供三種報價方案與客戶討論,如客戶認為甚麼需要、甚麼目前不需要,以及預算如何等。
經過來回幾次確認、簽訂合約、支付訂金後,就開始著手進行準備。
因為是製作品牌,且製作項目包括品牌手冊、品牌故事、使命、價值,所以初期討論聚焦在「為什麼創建這個品牌」、「未來有什麼樣的目標」、「有沒有甚麼印象深刻的事」等,讓客戶敘述自己的經歷,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想。
討論後的資訊都是零散的狀態,需要在會後進行重點整理,什麼對品牌、員工、消費者來說是重要的,不只是讓經營者有所呼應,而是相關人員都能知道自己為什麼在做這件事。
品牌故事
「再生方塊」的誕生靈感來自於城市建設和再生的過程。在現代城市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建築廢料被產生,這些廢料通常被視為無用的垃圾。然而,再生方塊通過創新的設計和環保理念,將這些廢料轉化為實用、美觀且耐用的紙箱產品。再生方塊象徵著重生和創造,展示了在廢墟中尋找新生的機會。
使命
再生方塊的使命是通過創新的設計和環保的理念,將廢棄資源轉化為高品質的包裝產品,推動永續發展,為未來創造更美好的環境。
價值
重生、永續、環保、再生、品質、創新
確認過後就要進入設計製作,將抽象理念視覺化,落實到應用項目中。
設計初期
溝通階段有明確的提到希望設計往「環保」、「永續」、「綠色」等方向製作,配合整理過的品牌故事、使命和價值,在參考圖階段就盡可能的搜尋相關設計。
選擇的參考圖都有一個明確的視覺,沒有過多的裝飾,不管是應用幾何圖形,還是植物的輪廓,都展現出現代與自信。
與客戶討論參考圖,預計視覺將要採取的方向,確認後就開始著手繪製標誌草圖。
要如何讓觀眾在看到標誌後,能夠直接想到「再生」與「方塊」,並且能夠知道品牌是與環保產業相關?一開始非常直覺性的將腦中想到的形象繪製出來。通常想到「環保」,都會聯想到「三角循環」的環保標誌,所以草圖階段有一部分是在對「循環」的呈現方式做不同嘗試,也有一些是以「方塊」為主角做各種變化,或結合循環和方塊兩者,直觀的呈現再生與方塊。
繪製了各式各樣的草稿。
總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但繼續畫下去會沒完沒了,所以決定進 illustrator,將幾個方向、形狀明確的草稿製作精稿,然後再次確認方向是否需要修正。
製作到一半,發現目前標誌都是很直觀的表示「方塊」,大多是在用方塊做不同的變化。想要做一個抽象的標誌。
重新調整方向,品牌的重點是「重生」,將廢料轉化為實用的紙箱,這就是重生。但「重生」是什麼?這抽象的概念要如何呈現?
做了點搜尋,重生在宗教、心理學、哲學和文化都有不同的表達,而再生和重生嚴格來說也是不一樣的意思,再生側重物質層面或功能性的恢復,如斷尾蜥蜴。重生則強調精神層面或象徵性的轉變,如小說、電影的主角經歷艱辛的重重關卡然後自我覺醒。
了解「重生」與「再生」是什麼意思後,再次轉換思考方向,對該品牌來說,重生或再生代表什麼?
邊想邊將草稿做得更精細、做更多變化。做到最後想到利用「重疊」來表示再生,漸變表示轉化的過程,最終形成的圖案也表示也傳遞重生的象徵。
到這邊就告一個階段,我認為可以先開始製作標準字,一方面做標準字,另一方面在這時間選出方向正確、有辨識度的標誌。
標準字如參考圖,預計在筆畫上做變化,並使用黑體來強調品牌的現代感。
主要三種字形,外型較圓潤;外型較方正;強調設計感,思考哪種字形更符合該品牌。再以這三種字形為基礎做調整,將標準字放大縮小,觀察是否會影響辨識度,並調整筆畫粗細。將字形的轉角處調整為圓角,目的是想要讓品牌更有親近感,思考是要使用圓角的字形,還是非圓角的字形,品牌是否需要增加親近感。在標準字上做的變化,是否能夠做更多變化,或過多變化,會影響閱讀嗎?跟標誌放在一起又如何呢?
以上都是在做標準字所顧慮的。
之後做一個總整理和客戶做討論,不只是列出最後選上的標誌,而是包括草稿、製作過程、思考路徑等都一併與客戶報告。從我的經驗,當對方能夠理解自己的製作過程、思考路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做這個選擇。就算需要修改或更變方向,也可以明確的提出是在哪個環節出問題,該做什麼調整等。且將草稿與未選上的稿件列出來,一方面讓對方理解自己做的嘗試,另一方面對方可能會在某個稿件上有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討論。
最後篩選出三個。
接下來是顏色。
專案目標想呈現環保、信任、現代。依據目標嘗試了不同的配色,但總體都沒有離開綠色系。
中期應用設計
目前為止,品牌故事、使命、價值、標誌、標準字、顏色都已確認完畢,接下來要進入應用設計階段,如名片、信封、信紙、包裝等。
品牌的「輔助圖形」,主要應用在不同的媒材上,有裝飾、強調品牌形象的功能。我在專案一開始的參考圖、草圖繪製、精稿製作等階段就在思考輔助圖形可以怎麼做。輔助圖形通常會用標誌做變化,一來標誌的重複展現,能讓觀眾記住這個符號,二來是如果要創造另一個新的形狀,不只增加複雜度,也會讓品牌失焦。
首先從名片開始,透過不同的排版、顏色搭配,確認品牌的調性。
一開始有提到,想要讓品牌有一個簡單、明確的視覺,不要過多的裝飾,想盡可能地保持簡潔。在嘗試了幾次後,發現將標誌放大的呈現效果很不錯,展現大方與自信。發現這種呈現方式很適合該品牌後,就開始著手進行其它應用的製作。
中間來回了幾次,也感謝客戶肯定選擇的視覺方向,所以設計過程很順利,沒遇到什麼太大的阻礙。
後期結尾
這階段主要製作品牌手冊,將標誌、標準字、色彩、設計應用、影像應用等相關規範。製作完畢也跟客戶討論、交付檔案、如何執行,以及後續製作的一些問題,所以也是持續聯絡,但專案到此就告一個段落。
其他想法
本次專案重點是將抽象理念具象化。
製作過程有發現標誌太過具象化。許多知名品牌或辨識度高的標誌,大多採用抽象設計。如果不是抽象,也能從外形看的出來,標誌在傳遞某種價值。且之前看的設計書籍,不管是有關實作還是概念,都在表達「由概念發展視覺」。
我對過於表面、具象呈現方式不太感興趣,但後來想想,這好像是必經過程?
因為抽象是將具象的東西簡化,去除細節,轉化為簡單的幾何圖形。所以一開始可能還是要先從有完整的外觀或形狀開始,去蕪存菁?本專案也是在製作第一輪後重新思考,才有之後所產生的概念,最終轉化為具體的形狀。
過程也想到最近在思考「商業性」和「藝術性」的平衡。簡單來說,商業性指物品或服務的功能,藝術性表示價值、想法或概念。
比如上面左圖,很明顯的可以知道是某個單位在募集作品,這是這張海報主要的功能。右圖則無法第一眼知道這張海報主要要傳達的是什麼,可能是作者想傳達某個概念。當然兩者都可以再深入分析,比如左圖海報使用的對比顏色、設計字體、以及一些圖示等,來展現這張海報的藝術性。而從右圖海報上方的文案,大概可以推測這張海報可能是作者的技法練習,而海報究竟要傳達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見解,但技法練習是這張海報的功能性。
太注重表面,可能會缺乏內涵;過於追求藝術,則可能讓人難以理解。
我認為好的設計應該是兼顧商業性與藝術性,不僅實現設計的功能或目標,同時透過視覺有效傳遞價值。看起來很簡單,過程是充滿各種挑戰。
總之未來設計課題,目前我覺得發展一個明確的概念還是最重要的,然後在製作過程中,也要確保功能性和藝術性兩者能夠保持平衡。
真是..充滿挑戰!
-
歡迎來信洽詢設計服務:a59851999@gmail.com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