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外婆的牛肉麵
當講到「吃飯」這件事,第一個出現在你腦中的場景是怎麼樣的?你在這個場景中是甚麼角色、怎樣的狀態?盡可能詳細地描述它。
我喜歡在「小孩桌」吃牛肉麵。
作為家中唯一子女,「小孩桌」是返鄉逢年過節回到家族聚餐時才有的特殊待遇。無論是過年、清明、暑假、外婆生日,我們必定回到眷村的外婆家報到(首次七日書曾提及的外婆家),我媽、小阿姨、小舅舅三家攜家帶眷,總共6大5小,餐桌勢必是坐不下的,這時大人會吆喝一聲,以世代分界,我們這些未成年的孩子便佔據了客廳的沙發與藤椅,有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平常在家裡不被允許的「電視配飯」解禁了,也不用聽大人叨念「不可以挑食」、「你為什麼吃飯手不拿起來捧著碗」、「你功課什麼時候做完」⋯⋯那些大人餐桌上的客套、攻訐、百無聊賴也都與我們無關。
外婆家的廚房空間只容兩人旋身,瓦斯爐上,一鍋煮麵,一鍋燉牛肉,一旦麵起鍋,每個人捧著屬於自己的麵碗列隊排好,我總記得那時嗷嗷待哺的心情,進廚房請外婆撈麵、配上牛肉,外婆的湯勺精準掌控著牛肉數量,按照性別、年齡遞減分配,作為排序中間的孫輩,我通常分到3~4塊牛肉,雖然想要更多,我往往就是多夾點涼菜配著,珍惜地分配幾口菜可以配半塊肉。但小表妹就不同了,作為倒數第二小的她,因運動量大、身材高壯,她發難向外婆要更大的麵碗、更多的肉量,頭幾次沒得逞,但她總是第一個將麵碗一掃而空,再拿著空碗向外婆尋求再次補給的可能。
以前曾聽媽媽說過,小時家裡貧困,靠外公一份教職薪水和外婆養雞鴨、縫紉貼補家用,外公會在每個月發薪日那天去買一斤牛肉和黃豆,燉上一大鍋黃豆牛肉,一大家人分下來,媽媽回憶總是吃得到肉香,但入口的都是黃豆。
長大後,吃過的牛肉麵無數,升級大碗、肉量加倍都不是問題,但好像再也沒有那麼令人期待的牛肉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