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教什麼?-你所不知道的學校(15)
隨著新學期展開,教育部籌畫已久的108課綱展開第二年的旅程,但這套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主軸的新課綱,仍未能拯救被輕忽已久的體育教育。
說好的體育改革呢?
細看這由三面九項組構而成的核心素養教育課綱,竟見不到任何與體育、運動相關的字眼,不禁讓人為台灣體育的未來感到悲觀,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感到擔憂。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手機、網路、電玩全都是使人身體動彈不得的魔法,隨著使用時間拉長,魔法會漸漸侵蝕你身體的活動力,痠痛、僵硬等難解之症隨之而來,就此層面來看,體育教育實在應該比過去更加受到重視,孩子們需要更瞭解自己的身體、更懂得保健自己的身體!
過去台灣教育強調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在升學主義掛帥下,學校教育八成時間都著重在智育單一面向上,體育、美育瓜分剩下的二成時間,至於德育和群育,那是老師和家長自己要想辦法加強的環節,課堂中可沒空將時間浪費在這上頭。
眾所皆知,這還只是檯面上的分配方式,有些升學學校實際上根本不上體育課和美術課!
儘管教育部多年來致力於教育均衡化、正常化,確保體育、美術等課程能佔據自己應有的時間,但體育教育至今仍舊相當弱勢,除了持續不受重視外,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專業教師的缺乏等缺失,改善程度也相當有限,這些都是無法扭轉體育教育的重要原因。
從客觀數據來分析,108課綱在國小、國中、乃至高中,分配給健康和體育之時數皆為每周3小時,其中含健康教育1小時及體育2小時,而學科包含國語文、英語文、自然(物理、化學等)及社會(歷史、地理等),則視學習階段之不同,每周學習時數落在16至18小時不等,換言之,學科時數和體育時數比大約為8:1到9:1,任誰都看得出,這和所謂「五育並重」有相當巨大的距離。
前述體育教育之投入時數,也直接反映在體育產業的產值上,以2017年來看,台灣體育產業產值占台灣總體GDP(國內生產毛額)約1.25%,相較於英、法、美等開發國家皆超過2%,有著不小的落後,而國人在體育上視為死敵的南韓,2018年體育產業產值占比甚至達到3%,也無怪乎兩國在國際賽事之排名有越拉越開的趨勢了。
在主政者、老師和家長短期內無法扭轉觀念,體育教育分配到的時間及資源持續受限下,要拯救體育教育,或許我們該將體育教育的重心,擺在誘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上,透過自發性投入體育活動,克服時間和空間的侷限!如果孩子本身積極想打籃球,自然會去尋找附近哪裡有籃球框,再不然,為數眾多的優質父母們,也會千方百計替家中的寶貝找到合適的球場。
要對任何體育項目產生興趣,深入認識該體育項目及從中獲得成就感,無疑是最有效的兩個方式,台灣現行體育教育多著重在技能學習,透過技能強化,讓孩子藉由競賽勝利或完成特定目標獲取成就感,但如果是身體素質或體育天賦較差的孩子,就無法藉由上述方法對該項運動產生興趣,甚至還會因無法完賽或總是輸給同學而產生排斥感,所以我們常會看到,體育課總是部分同學一頭熱,其他人聊天的聊天、鬼混的鬼混,根本無法達到讓每個孩子充分運動的目的。
強化體育項目的認識,正可以彌補前段的問題,回想看看,你人生中一定有遇到那種球技普通、但瘋狂收集球鞋的朋友,或者本身連棒球手套都沒有、卻對中華職棒大小事如數家珍的朋友;這些人可能沒有太多時間鍛鍊自己的技巧,好成為場上的勝利者,但他們鐵定都願意成為場上不起眼的一份子,揮灑自己的汗水和熱情,因為他們打從心底熱愛體育活動!而這股熱愛正是源自於「興趣」。
許多對運動產業不熟悉的人,總會以為所謂體育競賽,僅指場上發生的大小事,等到勝負確立,一切就結束了!但其實體育競賽具有充滿魅力的明星運動員,恩怨情仇道不盡的世仇對決,商業行為的詭譎競合等細節,深入剖析除了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引發其興趣外,也可從中教導教科書上沒有提到的東西,像場上的情緒控管、對教導者應有的尊敬、運動傷害的處理等,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這些都遠比解開一道三角函數難題有用得多。
身體是每個人都必須使用一輩子的寶貴工具,懂得如何正確運用、正確保健,應該比什麼事都來得重要!教育部應增加專業體育教師員額,不再讓小學體育課是由非體育專長教師授課,同時透過各項增能研訓,全面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知能,再配合體育活動時數之增加,讓體育老師不再只是負責教會孩子如何將球投進籃框,還要教會孩子們運動的樂趣和相關知識。
體育活動具有明顯的連鎖效應,一個人投入運動,會連帶讓朋友、家人也開始接觸運動,換言之,從事運動者基數越大,運動推展也會愈容易,讓我們用自身實踐程成為全民運動推廣的幫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