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綜】松本人志的 Documental ~HITOSHI MATSUMOTO presentsドキュメンタル (Amazon Prime Video上有3季.)

只有我知道
·
·
IPFS
·
海報真是多麼帥氣的胖次😂

前言:

日常尋找水曜日收看,意外在其他連結看到特別節目中女藝人版本的Documental,於是產生了對男藝人版本的好奇,才發現原來亞馬遜有完整的3季。

這檔節目是松本人志的一款實驗性節目,在2016年日本開播至今其實已經有8季,另外還有數篇特別篇之類的。不管是在2016還是現在,這種類型的搞笑節目都是一個突破性的嘗試,只是現在這類「強制設定」的節目比起以往更為常見。

女藝人版本的 Documental 十分混亂,雖然不區別強調性別,但其實日本的搞笑藝人男子與女子真的是有決定性的差異。就像一個笑點不見得會同時逗笑所有的人,在大喜利之中也曾有女藝人參戰,但卻遲遲未有女子奪得大喜利冠軍的原因便在於此。

Documental 這個節目的規則是由松本人志發出邀請函,請來10位藝人在密室中相處6個小時,時間內需要全力逗笑別人、一笑就出局。女藝人版本的特別篇請去的陣容也是有高手,例如聲音超有特色的金田朋子、難以控制的松野明美、太過認真的濱口京子等等,每一位都有不同的特色。

然而在沒有 MC 控場、只有規則的房間裡,出招和接招就是一種失控邊緣的混亂了。




正文開始:


真正的搞笑就是這樣的意義。

搞笑藝人是個非常困難的工作,尤其在日本這樣充滿壓抑的社會。可是反差的是他們的搞笑文化、動漫、玩具等等都充滿腦洞、瘋狂、崩壞式歇斯底里的趣味。

「搞笑」是件帶來歡樂的工作,但它需要認真和嚴謹的思考與勇敢嘗試。逗笑身邊的一個人可能不難,但將逗笑大多數陌生人變成一個職業之後,難度簡直爆表到要登天。

日本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事務所,搞笑藝人有團體、單品,內容更是五花八門。努力出道以後不一定上的了電視,上了電視不一定能翻紅,紅了不一定能有節目、當上主持人或是跨領域到唱歌演戲,即使是藝能界也是有很明顯身份地位的差異。

這個節目的發想便是來自於我先前貼過的不准笑這個日本除夕特番。可以說是加難版甚至非常複雜的「不准笑」,而不只是我搜尋時看到的,有人認為這是一個設定粗糙的節目。

它被放上亞馬遜後,面向的觀眾群不只是日本,同時也是國際。然而它在各國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卻意外有不錯的評價,這有點令人驚奇。或許「笑」這件事果然還是有共通性吧?


開始前的說明環節

挑戰開始前,每人需上交挑戰費用100萬日圓(自備),贏的人可以帶回1000萬日圓。簡直空手套白狼的設定,也只有松本敢這麼玩😂 等同於拿100萬去賭,贏就是贏900萬、輸就什麼都沒有。不過松本會自掏腰包出100萬,所以最後冠軍會實得獎金1000萬(扣除自己的100萬)

隨著推陳出新,規則也會有所改變。例如一開始笑一次就是黃牌、2張黃牌即出局,直接大笑則是得到紅牌也是直接出局(目前我沒看過有人直接拿到紅牌)。後來又多了橘牌,程度在黃牌以下的警告,但好像沒有明確的數量限制,一般來說出現次數不多。時間到如果有超過一位參賽者存活,那就依照過程中的積分決定勝利者,逗笑別人越多次分數越高。

後面則是出現殭屍規則,出局的人可以以殭屍形式加入戰局。他們可以正常大笑,同時也不定時參戰逗笑參賽者,只要所有人都出局,便視為沒有贏家,報名費用會歸還所有人。

這樣「進化」中的規則,增加了遊戲的順暢和合理性,也增加了難度。積分的規則讓參賽者不能保持被動,而是要主動出擊。殭屍條款的引入,則是他們要選擇勝利還是一起合作、安穩拿回100萬結束挑戰的心理壓力。雖然最基本的心態是不能放棄,但是挑戰過程中的壓力,在得知有機會毫不損失的結束之後,很有可能令他們屈服。


不同於不准笑的輕鬆氛圍,Documental的氣氛更為緊張凝滯。拍攝手法類似真人實境秀的記錄,片頭有松本和參賽者的訪問介紹,過程中也會穿插觀看監視的松本畫面。

不像一般節目有主持人控場丟球、照流程進行,來賓會互相做反應協助表演完成。這是一個挑戰賽,參賽者得不到協助,完全只能靠臨場反應和自己的專業

無法得知什麼時間會出現什麼,在出擊的同時也可能會遭遇意外,例如失敗、撞梗、或是被打斷。更糟的是,不一定能逗笑其他人。

參加的有前輩,也有資歷較淺的後輩、想更上一層的成功者、和運氣不夠好的實力者。圈子很小,也許私下都有一定程度的熟悉,當同樣的段子或手法可以使觀眾捧腹時,卻不一定能讓看過你幾十次或幾百次的同行輕易笑出來。

每一次都是一場攻防,所以充滿看不見的緊張感;有時你會靠著一個眼神便和別人合作,但下一秒馬上又成為「敵人」。

努力讓自己不笑出來,意味著表情會變得僵硬,參賽者不僅要遏制自己下意識為了效果而笑,也要注意不能太過鬆懈客套禮貌的日常笑。而這樣的警戒心,會在自己出擊時收到「惡果」,因為當你表演完,發現他們都和你一樣面容僵硬、似乎這個一點也不有趣,起初只是可惜沒成功,到後面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

搞笑藝人中有吐槽役,也有靠著發怒博取笑聲的類型,所以當這些同性質的人齊聚,有時煙硝味就很濃厚。觀眾看來不明究理,而在那個現場也許是互相的碰撞、尋求成功的一發擊中。


女藝人版一看照片就知道簡直大亂鬥😂

全女子版的這張圖是特別節目(2020年10月松本的節目),正篇中的 Documental其實後面也陸續有女藝人加入。雖然女藝人和男藝人的搞笑模式不太一樣,但並不妨礙兩者同時出現的化學變化。

我其實沒有很喜歡這集,總感覺她們逗笑別人的方式有點彆扭。有時思考的太多,有時揭瘡疤的方式又不乾不脆、時機不對。也是有幾次出現設計的橋段成功逗笑了別人,但是設計的方式十分一目瞭然,只能在中後段大家開始鬆懈時使用,不過也能說是發揮得宜的武器。

但正篇完全沒有辜負我的期待👍

題外話,為了看這節目我註冊了亞馬遜的帳號,現在有7天的免費試用。雖然現在有繁體翻譯,不過觀看時還是不太方便,偶爾有字幕延遲、翻譯的部份也不是太準確。好處是它的字幕可以調整大小,使用大尺寸電視收看時不會因為字太小感覺吃力,而且也能用 PS4 收看很方便。

缺點是操作介面蠻不便民的,搜尋比Netflix 還難用(果然是比較級)。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我可能還是不會續訂。

亞馬遜上的第一到三季是從2018~2019年,每一季請到的參賽者對於有看日綜的人應該都是熟臉孔,隨著他們咖位上升,要同時見到真是越來越困難……幸好松本做了這個節目,不然應該沒幾個節目組敢這樣玩他們😂

很令我意外的是,有些人明明在綜藝上表現蠻好的,卻在這樣的挑戰中不如我的預期,有點可惜。也許是在前輩面前表演的壓力太大,加上這個挑戰有很多心理層面的負擔吧。

有人說這個節目的設定很粗糙,確實。我也覺得有很多空間,然而這正如松本所想,他的定義是實驗性。嚴格來說這種粗糙感,也能說是原始設定的一環。隨著時間更進步、更完善,最後出現新的風貌

採用這樣粗糙、記錄的拍攝方式,要的就是最真實那樣「私底下」的感覺。這種真實感不是那種去進行比賽的正式,失敗還能再來無限次,只要去做就可以。只要突破心理的壓力、拿出所有的看家本領,沒有劇本、沒有套路,紮紮實實的一對一直面對決,是自己對自己的挑戰




結論:

這個節目再次是松本找出來的「機會」。對業界而言開發了搞笑綜藝節目的可能性,把舞台堆疊到有機會高出去的高度(雖然一開始可能沒想這麼多🤔)。

對搞笑藝人們也是一個機會。日本有很多的頭銜,M1、R1、大喜利等等,得到冠軍和獎金就能改變人生,許多藝人為此努力。然而不是每個藝人都擅長漫才、擅長短劇或是大喜利。真正靠著實力做出最純粹的搞笑的高手也不是沒有,不依靠太複雜的劇本,你卻突然就被逗笑了。

笑容是種本能,逗笑只是一個瞬間而已,而這個瞬間可能經過重重的設定和努力。

這個節目就是這樣的新舞台、新機會,贏了得到獎金和稱號,輸了也沒關係,因為這個節目能讓更多人看見、並記住你(可能一時也可能長久)。

可惜現在只有亞馬遜能看,而且還不是完整的。喜歡日綜的人非常推薦這個節目,當然你得對日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然可能會不容易進入狀況。

建議可以試用亞馬遜的免費資格,快速看完想看的節目。目前我沒找到亞馬遜其他更吸引我的點,所以暫時不考慮續訂就是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