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有時候不想再寫東西了
這是一篇篇幅很短的吐槽吧。
總之就是,前幾天寫完“核四”的科普文後,我分享給了一些線下認識的人。有一些是之前明顯表示反對的,有一些是表示仍然猶豫不定的。
先說結果好了,事實就是什麼都沒改變。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啊!不能只看到結果啊!過程也很重要啊!你自己願意寫這篇,分享出來,對你來說作者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吧。”
但是...回過頭來看,我寫這篇文,連我身邊的、線下的人都沒有辦法說服,更何況線上的人呢?那它存在本身的意義又如何呢?
昨天去做了心理諮商,也跟諮商聊到這件事。
諮商師:所以你寫作的目的是讓人改變?
我:沒錯,我希望很多人能發現事實並不如他們想象的那樣,然後根據客觀事實進行合理的判斷。
諮商師笑了,他常常能發現我敘事中出現的盲點:所以,你希望看你文章的人是有理性思考能力,並且在看完文章中能做出理性的判斷的人。
我:沒錯,我也懂你的意思了。
諮商師:沒錯,如果你要求所有人都達到上面的標準,那其實太難了。而且說明你寫出來的這篇文章的受眾,並不是你一開始說的“反方立場”的人。實際上是“理性的反方立場”的人。
我:哎,而且這也有偏差,很多理性的人在面對自己不了解的議題的時候,自己就會查資料了,根本不會等到看到我這篇文章。
諮商師聳聳肩:所以是你的要求太高了。
我說:但是這並不公平。
沒錯,這並不公平。
這不公平的原因是,公投或者任何公共議題下,我們都應該是自己主動搜尋正反兩方的完整資料,然後做出負責審慎的決定,這個決定本身應該只為這個議案負責,而不是為某個意識形態或者政黨的好感度負責。
但現實就是這樣,這也不是台灣本身才有的問題。
我每天打開FB看到香港新聞下,有關疫苗的新聞,都是港人們在嘲笑“疫苗的有效性(甚至是復必泰疫苗)”。我當然理解香港人對於這兩年政治的失望和無力,但客觀上——也間接地影響到了許多跟政治無關的事——僅僅因為那些事是因為你討厭的人/組織提出來的,你就無腦的進行反對,這真的是民主的樣子嗎?這真的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我的無力是,經過這些事,粉紅們又有了一個拿出來說“民主可笑”的樣本——繼蘇格拉底被投死之後。粉紅們可以說:你看,投票有多可笑,就算事實證據皆是如此,台灣人依然選擇偏離事實的那一方。
在馬特市久的人都知道我是怎樣的人,我對任何政治取向和選擇,其實算是寬容。
但是這一次,真的不是對於“取向的取捨”,而是一個簡單的“對/錯”之別。(所以我對這件事才那麼看重,我真的不care大家大選選誰,其他幾個公投選誰)選擇是否重啟核四,並不是取捨問題,是對錯問題。不同意重啟的所有理由——我甚至查看了馬特市所有有關這個議題的反面文章,他們提供的論據都是我在前文中有所澄清的。(不是馬特市的也看了。)
而且我的這些論據,並不是我自己得出,也不是從我寫文那一刻開始才發生。是早就有許多學者得出的科學驗證,這些答案,只要自己去找,就能找到。
這真的讓我感到難過,我也想到有人說:這本身應該是學者做的決定。
沒錯,這真的本身應該是學者做的決定,現在的做法就是讓小型車上的3個3歲小孩,1個25歲有駕照的人決定,方向盤現在轉向哪裡。可能看起來沒什麼,但問題是,不管車子轉向哪裡,那車上的1個25歲有駕照的人,也有一起負擔起轉向的決定。
但是現在,這些寫出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在不同的平台上,遇到的反面立場都是——
“哦,我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我就是想選...”
“哦,可是我感覺還是太激進了,萬一....”
可是...可是...可是....
公投本身是只需要證明“核能發電”綜合利益大於“火力發電”。但我逐漸意識到,現在公眾是要求論證——“核能是完美發電”。而如果這個論證中,出現了瑕疵,意即核能並不是十全十美,就轉身擁抱火力發電...這太不公平了。
我真的覺得無力,如果連這樣的寫作都沒有辦法進行改變,如果註定民主就必須只能是民粹的遊戲,這真的讓人很失望。
確實,我現在不得不承認,民進黨們/國民黨們採用民粹的手段,才是最有效的。
相比科學的解釋,人們天生擁抱簡單的意識形態抉擇。
這依然不是公投,這只是一場看起來比較嚴肅的“PRODUCE 101”罷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