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曉明武漢日記4: 入夜,吾與妖精同行
2 月 18 日,下午六點半,天氣也像戴了口罩,灰蒙不爽。七點後,小區依然處於武漢最嚴管制中,人車限行。因為有抗疫指 揮部的放行證明,我們得以出了小區。

這天的工作是接收來自北京的一車物質: 女性衛生用品。 根據一周前報道,截至2月 11 日,武漢有超過 9 萬的醫護人員奮戰 在疫情防控一線,至 2 月 14 日,來自全國的醫療界支援醫護已近 2 萬。在這些醫生中,女性占多少比例我沒有統計,但是護士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女性。
另外,在 2 月 7 日,「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發起人梁鈺的微博中說:目前在湖北一線女性醫護人員起碼超過 10 萬人。按每月 3 天經期,每天換 2 片的最低配備標準,這些一線的女性醫護人員每個月最起碼需要 60 萬片衛生巾。事實上女性經期應以一周左右來計算,而且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體質,血流量也有不同——每天換兩片,已 經低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農村婦女農忙時期標準。
女性經期用品的缺口有幾個原因,1、本地醫護人員被緊急召回上崗,隔離工作,缺乏後援。2、武漢封城後市場停業,物品斷供。3、外地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未及準備。
從《每日人物》對梁鈺的報道中還可以看出幾個問題,即使在發出呼籲後有了社會捐助,還有運送和接收困難,一方面,有院方男性負責人不認為這是迫切需要。另一方面,女性衛生用品不算醫療物質,不能享受綠色通道。但在相關報道發出後, 「姐妹戰疫安心行動」在微公益平台和為愛聯合勸募平台(微信)開啟公募連接, 一天內籌得善款兩百三十多萬。此後全國婦聯所屬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這一國家級公益組織也募集了 225 萬元,用於援助一線女性醫務人員物品。
「妖精」,後來我看到她們捐贈的標牌,我推測是在北京金融街一帶工作,假日健身酷跑的一群姑娘。她們的捐贈屬於以上關愛醫護姐妹公益同行這一波。武漢的志願者團隊今天晚上對口要接的就是她們組織采購的物質。
我們這個車進到物質配送工地,還不知道車頭燈都跑掉了。一位在場的志願者用透明膠幫助重新固定車燈。在場的許總告訴我,這二十來天裏,這個工地上的志願者為前線各醫院配送了十五萬套防護服和一百萬只口罩。

這是志願者自己裝配的卸貨車,下雨時就靠它從大型運輸車上卸貨。

晚上九點多,這台發自北京運輸車終於到達:

司機來自山東,他說昨天晚上 6 點從北京出發,夜裏在邢台休息。今天一大早連續趕路,開了十多個小時到達武漢。也是本地志願者為他聯系並發去本地區防疫指揮部的通行證,他才得以進入武漢市內。

志願者們開始卸車,這車裏有 432 箱女性衛生用品,分別為日用和夜用衛生巾和安全褲。一位小哥說,前幾天去采買衛生巾, 人家問要什麽牌子的,他一下懵了:我一輩子都沒買過這東西!不知道牌子, 就選貴的買吧。另一位說:「要不要現在拆一件跟你合個影?」

這個手機作為照明,大家開始卸貨,十來個人,平均每人搬了四十多箱:

現在我也終於看清了「妖精」的真相:

卸貨後,司機離開。他說今天他只吃了一餐飯。我說這麽晚了,街上也沒有地方賣吃的,怎麽辦?他說他車上還有泡面。

一家醫院來車,取走了司機給醫院帶的 80 箱貨。

志願者協助裝車:

院方和志願者點數,簽收:

這一車走了,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結束工作。 我們兩個車拉了物質前往光谷會展中心, 目前那裏也是方艙醫院。

開了半個多小時,到了這裏。

大約晚上 10 點半了,看見一些醫護人員出來,應該是換班回酒店休息的人。路邊有公交車接送:

車停在方艙入口卸貨,可以看見裏面墻上的巨大視頻,顯示方艙內景象:

在大廳內一側,有工作人員簽收物質。


這位戴紅色帽子的女性說,方艙內有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有人今天只吃了一餐飯, 還有的人十來個小時沒有喝水了,因為換身衣服不方便。我說您也沒有穿防護服, 她說她們畢竟不在一線,也要節約。

我們離開時,在方艙醫院門口為防疫指揮部搭建臨時工房的人還在加夜班:


這是武漢的一個平靜的夜晚,我把這些照片放在這裏,希望北京的妖精們可以看到, 她們的心意,我們送到了抗疫前線的一個角落。
2020年2月21日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