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練習》最有效的5個練習方法,你做到了幾項?
當影片中的鋼琴神童手指快如閃電,或是奧運比賽中的年輕選手,輾壓老將,奪下獎牌,你的腦中是否閃過一絲念頭「他們真是天才啊 !」然而,他們的成功有多少部分是因為天賦、基因或智商超群? 在螢幕前讚嘆的我們,難道就註定要與成功擦身而過嗎?
這本書在說什麼?
《刻意練習》這本書,是由一位心理學家安德斯.艾瑞克森 (Anders Ericsson),和一位科學家羅伯特.普爾 (Robert Pool)所共同撰寫的。集結了長達30多年研究頂尖專家和刻意練習的經驗,用大量的科學研究及實例證明,向大眾傳達刻意練習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每個人都能打造出無限的潛力。
這本書的三個核心概念
1. 天才,靠的是刻意練習
我們往往只注意到天才的成就,而忽略的背後的努力。所謂天才與神童,其實都是在人事時地物俱足之下,達到了刻意練習,所以能夠出類拔萃。作者以音樂史上的傳奇人物莫札特、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以及高爾夫球界巨星老虎伍茲為例,說明所謂天才,絕非只是天賦使然。
2. 經驗、知識都不是成功的關鍵
首先就經驗來看,顛覆以往「薑是老的辣」的觀念,研究顯示「經驗多的醫師並不比剛畢業的醫師的技術高超或專業」,反而可能有所不及。知識固然重要,但練習的正確順序是先培養技能,而不是如傳統教育著重於知識的輸入。知識不應該成為目標,聚焦於技能表現和如何精進的同時 (刻意練習),自然而然就會將知識納入。
3. 心智表徵才是影響成敗的關鍵
心智表徵是貫穿整本書最關鍵的詞彙。以下將解釋心智表徵是什麼,並整理出心智表徵的3個重要功用。

心智表徵是什麼?
心智表徵是一種心智結構,對映著某物品、概念、一系列的資訊,換句話說,就是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時,會將周遭環境、對應的技巧、產生的結果等等,任何有關此動作的細節,全部印在腦中。換句話說,就是在建立該領域的知識庫。
我們本就時時刻刻都在運用心智表徵,例如走路、說話、開車、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但刻意練習講求的是「發展出高效率的心智表徵,讓你可以運用於你正在練習的任何活動中。」能不斷優化心智表徵的質與量,正是頂尖專家和一般人的差別。
心智表徵的3個功用
1. 認出模式並迅速回應
在一般人看來隨機或混亂的一堆事物,專家有能力看出其模式。
用西洋棋來打個比方,特級大師在看到一場棋局時,他的腦中會立即反射出數十或數百種走法,並分析其中最好的選項。這不是他天資聰穎,事實上特級大師的智商和普通大眾一般,並沒有特別聰明,只是透過無數小時鑽研棋局,讓他能一眼認出棋局的分布與模式,了解各個模式之間的互動,因此能迅速地做出最佳回應。
2. 理解資訊
舉閱讀為例,當我們在一個領域的書累積了許多知識量,熟悉了此領域的重要詞彙和核心觀念,那麼比起第一次閱讀此類書籍的人,我們閱讀的速度絕對會快上許多。用圍繞本書的關鍵詞彙來說,就是我們因為閱讀而提升了心智表徵,幫助我們快速理解內容並存入記憶。
在某個主題上投入越多,心智表徵就會越精細,理解、消化新資訊的能力也會越強。
3. 與技能達成良性循環
心智表徵發展的越完善,就能以更有效的練習方法精進技能。反之,技能越高超,心智表徵就越成熟。也就是心智表徵會和技能達成良性循環。
在歐普拉所寫的《關於人生,我確實知道》,書中有這麼一句話 :「不論眼下能做什麼或夢想什麼,放手去做吧! 勇氣本身及蘊含了天賦、能力與實現奇蹟的力量。」當你開始做一件事時,你的大腦同時就在默默地建構、強化你的心智表徵,它會引導你察覺錯誤,不斷超越先前的自己。所以不論你想精進哪項技能,趕快放下後顧之憂,保持著開放的心態去嘗試吧 !

如何強化心智表徵 ? 刻意練習的 5 個重點
心智表徵對於一個人在技能上的發展至關重要。要最有效率的提升心智表徵,就必須刻意的練習。以下整理刻意練習最重要的5個方法。
1. 設立明確的目標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目的,才能確保每個決策都是在通往目的的方向上。我們在學習技能時也要設立目標,指引並激勵我們朝著目標前進。舉我自學指彈吉他為例,我的目標是能夠順暢的彈奏 Kenneth Acoustic 上傳的每一首歌曲。
2. 系統化的練習方法
a. 有人指導 : 教練之所以能成為教練,大多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成效頗佳的訓練方法,因此跟著優秀的教練或老師學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
b. 自己摸索 : 如果是完全沒有上 課的自學呢? 作者舉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為例,說明若沒有老師,可以自己針對欲培養的技能設計一套練習。富蘭克林班傑明為了精進寫作,為自己量身訂作一套練習方法,用觀摩文章 → 輸出重現 → 修正改進的循環模式,徹底熟悉寫作的邏輯與架構。而後更細部的模仿他人的詞彙,每當有落差他就停下來檢討,就這樣有系統地循序漸進,他撰寫的《窮理查年鑑》,就是刻意練習最佳的實證。
3. 有立即性的回饋
立即性回饋的重要,在《原子習慣》中同樣被一再地強調,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都極度仰賴著立即的回饋,引導我們持續進步或退步。本書中則表示,沒有立即發現錯誤並改正,就不可能會進步。
a. 有人指導 : 能夠由該領域的 頂尖專家在當下立即糾正錯誤,能掌握資訊,是最理想、最有效改善表現的練習方式。
b. 自己摸索 : 現今網路上資源 豐富,找到教學並達到前一項 : 系統化的練習,已經不是問題,但作者提出一項關鍵能力,那就是覺察的能力。舉我練吉他為例,我有購買線上課程來自學,但在彈練習曲時,會常常遇到某個小結就卡住,與其將就的彈過,應該停下來分析問題所在,也許是換和弦的速度不夠快,或是根本還不熟悉和弦的按法。保持敏銳的覺察力,並客觀地剖析問題所在,最後對症下藥,時間久了自然能看到顯著的成長。
4. 不斷跨出舒適圈
每次練習都逼迫自己超出先前水準,一點一滴地增加難度,才不會停留於高原期,久久不見進步。書中這句話帶給我如夢初醒的震撼 :「開始覺得輕鬆好玩或分心時,大概就代表著沒有進步。」這樣的練習就只是純粹的娛樂消遣 (練琴真的很容易彈到自爽、自嗨😅)。但想要看見成長,都必須忍受跨出舒適圈所帶來的不安與不適。
Chang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 Roy T. Bennett
5. 專注的獨立練習
在《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這本書中,同樣透過實例說明獨立練習時數的多寡,是造就頂尖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獨立練習的時間裡,我們才能大量重複、加強自己不足的區塊。成功沒有捷徑,不是靠著團體練習,也不是有老師在旁指導就行,沒有人可以不投注大量時間獨立的練習,就能成為頂尖。

結語
天才的唯一秘密,就在於刻意練習,用自己一套系統性的方法,不斷突破自己的邊界。
這本書顛覆了以往我對於天賦的認知。儘管我心中一直有個小聲音,覺得天才背後必定有著艱辛、系統化、嚴謹的訓練,但始終缺乏完整的資訊證明,索性就讓所謂的天才和自己絕緣。但閱讀後我終於明白 : 老是說自己沒有天賦的人,只是不願意面對成功路上的徬徨不安,和所需的努力。其實阻礙著自己前進的,是害怕承擔的自己。因此不要被自己耽誤,我們擁有著無限的潛力,等待著我們去開發。
原文連結 海莉 Hallie 閱讀筆記
你可能也會喜歡...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