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錯了》:人生、世界和自己、寬恕

小豆
·
·
IPFS
·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是比約恩,在他26 歲那一年,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這本書是他還俗回到瑞典後所寫下的

以下寫下書中幾個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人生

作者提到:是否表示我們必須解決全人類與全球的所有問題?我們是否必須成為甘地或瑞典環保鬥士葛莉塔.通貝里?

絕對不是這樣的,只有一小部分人似乎懷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喜歡採取這種大舉的行動,這很優秀,也很棒。但是,選擇在自身、眼前的現實中採取行動,同樣有價值。你可以留意日常的態度、小事情的奇蹟

書中用小孩救海星作為故事來比喻,小孩在沙灘上將海星扔回海裡面,一位長輩說「這片海灘上有幾萬,甚至是幾十萬的海星。妳扔回區區那幾枚海星,根本沒什麼作用。妳懂吧?」小女孩並不氣餒,又拾起一枚海星拋入海中,然後說道:「這對牠很重要。」

這段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多樣性,有些人成就大事,這樣很好,而能在平凡中有所成就,也都很好,想到社會很多行業,都讓我有今天有有這樣的生活,例如有農夫種植蔬菜,讓我能減少飢餓;有人製作飲水機,讓我能有乾淨的水能喝;有人製造電腦,讓我可以寫文章等,很多事情背後,常常都是有人在貢獻組成的

在這過程中有名的人很少,例如可能只會記得一些發明家,或是大公司的CEO,但每個人在過程中發揮一份力量,這些事情也都很有價值

在「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書中談到遺澤,作者的看法是「所作所為能使別人受益」,也提到遺澤不一定需要具名,他認為「世人是否能記得我的貢獻,根本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一路上,我們能幫助多少人

而我們的影響範圍本來就有限,例如寫文章的部分,有時候會想說,我寫的東西,百年後來看,會有人在乎嗎? 但真的不用這種太高的標準去看待,而是充實做好每一步,即使閱讀的人數,相比於世界人口真的很少,但只要有幾位讀者內心有所感觸和思考、得到方法或啟發,這就很值得了,而且還有自己這位讀者,日後可再次閱讀和使用作品

而我目前也有在一些線上興趣社群,裡面會有許多創作和活動,或許這些事情對於圈外的人來說不在乎,但我們圈內所做的種種,都讓自己和他人有一段豐富和有趣的體驗,不論是文章、影音圖片、互動、活動等等,都豐富這個興趣的社群,創造許多值得日後品味的回憶

或許人生就如同一段體驗的過程,事物但在一段時間內,能讓自己和他人,有過更好的體驗,就是一種意義吧,而我認為線上興趣社群,會是個很好的選擇,能讓大家自由自在且舒適的參與

⬛世界和自己

我們並不是生活在沒有規律、冷漠的世界裡。實情完全相反。這種存在是互相呼應的。宇宙會回應我們言行背後的意圖。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所以要成為自己在世界上想見到的樣子。

這讓我想到以前學到一些新事物的時候,就會發現生活中好像多了很多這種事物,但其實這種事物並沒有增加,而是因為自己注意力範圍不同了,或者是對於某個問題或知識有所興趣時,也會開始藉由多樣的資訊來源,例如書籍、文章、影音等收集到資訊,過程中也對這部分知識更加敏感,以及加深對此知識的認識

而在現今網路時代,也方便獲取資源和與人互動,例如我要選幾本課外書看的時候,就會去找一些網路上書單和心得,也找到有電子書可提供下載;在我想開始寫作的時候,就開始找些相關平台,能力也可以隨著持續寫而有所進步;想要有和共同興趣者交流,Dcard上也常常有人有共同興趣,可以去參加各版的活動、與人交流、創作等等

因此當有目標的時候,真的可以善用身邊的資源,就有機會能夠達成心中想完成的目標,也讓我想到「原子習慣」中提到要養成習慣時,思考這習慣是為了讓你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我們也可以想想看這個習慣或是目標,是想要讓我變成什麼樣的人,然後以此去做階段性規劃

另外也可以參考心理學的成長心態和定型心態,定型心態會看重天賦,認為人無法進步和改變;成長心態則認為人是可以進步和改變的。而這個心態也會影響到人的表現和成長,因此建議可以覺察自己的定型心態,漸進轉變為成長心態

⬛寬恕

作者在書中提到寬恕

當你對於某人關閉心門時,對方或許沒有受到明顯傷害,但你會,你會覺得自己很委屈,在內心播下憎恨的種子,如果你不時提醒自己:這個人不可饒恕,就會讓這種憎恨增長到傷害你的地步,根本也沒報復到對方

並用二戰後作為舉例,作者對太平洋上的殘留日本兵很驚訝,當中有人拒絕相信二戰已經結束。他們在和平恢復後仍堅守崗位數十年,總是拿著武器待命。我們本身也常常如此。因為太執著於爭鬥,結果錯過和平的訊號。但到了最後,才會意識到:戰爭結束了,很早以前就結束了

我們與自己達成的和平,是最重要的。一旦和解了,許多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

這讓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很煩心的事情,然後就在心中生悶氣,例如有一次在路上,聽到某些路人言論帶有歧視味「現在的XXX都XXX」,讓我覺得很氣憤

但後來想想看,或許我不用執著在這件事情上,我和這個陌生人之間這一生,也許才接觸兩三分鐘,我應該能試試看不要讓這種氣憤感持續在我心中一整天

世界上的人本來就有不同想法,不可能每個人都跟我的想法一樣,也許對方是因為受到成長或環境等因素影響,才會出現這樣的想法,有時候也可以拉長時間來想想看,我很多年後,這件事情還會重要嗎? 如果這件事情不太重要的話,似乎就可以放手吧

那我能如何呢? 或許就讓這件事情過去吧,或者如果想要清楚表達自己想法,寫些文章完整陳述,也是不錯的方式

而這本書作者就也提到:我們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哪些念頭,但我們能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念頭或許千真萬確。但是,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擺脫那些讓我們受傷、感覺委屈、無用、孤獨、恐懼、悲傷和憤怒的念頭,唯一的方法就是放掉,就算它們是對的

上述內容與大家分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豆會寫些閱讀的筆記、實踐、想法等,以及各種事情的想法和思考,也有在經營方格子和Dcar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要送什麼?把「時間」當成禮物!?

【隨筆】《回不去的遊戲時光》

大學選課迷思:學費相同,選越多課越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