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山五十公里越野。趴窝了

阿布拉赫
·
·
IPFS

一碗和小伙伴们吃了组委会推荐的天麻鸡,喝了几两泡酒,晕晕乎乎,泡澡的时候就睡着了。姿势不对,起来重睡。这一觉睡到半夜三点醒,比闹钟的时间还提前半小时。

这就是天麻鸡,非常鲜美,光汤就喝了大半锅

起床,收拾装备。上身抓绒+冲锋衣,下身带绒的紧身裤外面套条宽松的短裤。防水袜没穿,新的防水鞋上脚有点儿紧,有点儿硬,感觉不大妙。其它的强装,把12L的背包塞得满满当当,我一度有点儿心浮气躁,这怎么可能塞得下嘛?于是后来咩咩出的主意,把水瓶留下,换成两个空的矿泉水瓶,塞进肩带前面的小兜里。看上去很想拾荒的,但管它呢,实用最重要。

酒店四点半就开始供应早餐,匆匆吃完,赶往出发地。

茂县县城平均海拔1600米,这身装束刚出门时微微有点冷。但不能再穿多了,冲锋裤要留到3000米以上的高度再加。今天最高要到云海之上,4300米。(冷归冷,怕归怕,向望还是很向望)

六点钟鸣枪起跑,一公里后离开县城,开始爬升。天很黑,星星还未隐去,每转过一个弯,都看见跑者的头灯织就的长龙,时近时远。我的头灯不是很亮,脚下的山路崎岖不平,只能照出个大概,每一步都得很谨慎。五公里后,就感觉到双脚已经磨出了水泡,万里长征不过才走了十分之一,接下来可怎么办?

八公里是CP1,吃了点东西补充了一下能量,问医护人员要了创可贴简单贴了一下脚,继续上路。同来的小伙伴已经跑得不见了踪影,我得尽量追一追。

CP2,12.9公里,终于追上了,开开心心合影一张。(本来准备传上来的,但系统说我超过5M了,不给传。算了,反正我也有点儿不能正视自己像刚出锅的馒头一样的脸)。

SP1,强装检查点。把早上好不容易塞进去的东西,一件一件再拿出来给工作人员过目。他们查得有点儿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登顶之路并不简单。查完装备,吃些东西,把两个矿泉水瓶灌满热豆浆,开始进山。

遇到个大哥,跑100KM的,说关门时间36小时,要在山上过夜。问他晚上睡不睡觉,说不睡,除非因为实在疲劳出现幻觉,否则睡了会更迷糊。这是我跑的第二个越野比赛,始终无法想像的一件事是,一个人,怎么在深山里过一整夜。上次跑武隆,整夜下着暴雨。这次要登的,可更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山。

简单聊了几句,大哥快马加鞭,一会儿就把我们甩在了身后。咩咩说,你看人家,不愧是100KM的大神,走路都能把我们拉爆。

再没过多久,路上渐渐开始出现少量积雪,冻土越来越结实。这一段,距离大约6公里,累计爬升1100米,是第一个下马威。我开始有些困难,每次停下脚步,都听见自己的心脏在胸膛里鼓声震天。但是我每次要偷懒,咩咩都不让。他不断在我耳边嘟囔“不要停,停下来就更走不动了”,“要被关门了”,blabala,诸如此类。

然而我最终还是停下来了,实在需要缓口气。我让他们先走,不要管我,免得一起被关门。我走几步停一下,看着身后的人一个一个追上来,超过去。心有余,而力确实不足。

累,特别累。最近一个月忙于父亲生病疏于锻炼,到这时候终于结出了一个蔫果。

终于连滚带爬完成这1100米的爬升到达CP3点的时候,离本站关门还有半个小时。然而,下一段2.6公里的距离800米爬升1.5小时关门时间的光辉前景,彻底把我压趴下了。我长这么大,为数不多地一次听了工作人员的劝告,从50公里组转入35公里组,准备下山。

在这个点,总共有9个参赛者转了组。另有3个,不顾耸听危言,毅然决定继续往上爬。看着他们的背影,我一边附和着其他人“以他们的速度,是不可能在一个半小时内到达的,肯定会被关心门,然后还要原路返回,按照退赛处理”的评论,一边心里对他们默默翘起来大拇哥。在有些人的字典里,就是没有“放弃”二字。成功固然值得尊敬,面对失败也要奋力一搏的勇气,也很动人。

下山的路一样难走,雪比上山的路还厚,路比上山的路还陡。

(还是没有解决图片喜欢躺着的问题)
有些路段,需要绳子辅助下降
最后一段降落,大概有70度

最终,这段13公里的下山路,和一个女跑友结伴,花了我们4个小时,下午4点过到达终点,距离早上的鸣枪,过去了10小时08分钟。

组织者很辛苦,但也很抠门,终点只有面条可吃。和我4月份参加的武隆越野终点Subway、面条、抄手、酸辣粉、啤酒、咖啡以及各种小吃一比,不可谓不寒酸。往胃里倒了两碗面条,让自己暖和起来。

坐在帐篷里休息的时候,有人进来,满脸景仰地问我“这么快就跑完啦,好厉害”。听我说“转组了”,一脸讪讪地就走了。

最终,一起来的其他三个伙伴,都赶在18个小时关门前完成了50KM的比赛,回到酒店凌晨1点过。见面直夸我转组决定明智,岂知我心里,始终有那么一丝遗憾。这是我在自己参加的所有比赛里,第一次没能完成所报名的项目,也因此而没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也许以后会来补上,但这次,只能拿别人的照片过过眼瘾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阿布拉赫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都一记十年。中国很大,但对一些人来讲,它又小到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在动荡的2019年,我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来到Matters,从此很多扇大门渐次敞开。我很珍惜这里,希望继续记录生活,也记录时代,有时候发发牢骚,讲一些刺耳的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TT难民涌入小红书

2024年度问卷|颠沛流离

迷失香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