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鷥考
李時珍《本草綱目》引《禽經》所載,白鷺南飛時,天降白露,因以為鳥名。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每年農曆八月中,即陽曆九月七日或八日,太陽在黃道一百六十五度時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八月節……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大白鷺,是台灣常見的冬候鳥,每年九月至隔年六月,全島田邊水際都可以見到牠們的倩影。如果抓對時間,更可在墾丁的龍鑾潭自然公園觀察到數百隻以上的壯觀鷺群,沿著中央山脈的最尾端飛來過冬。遠望既似一縷白煙,又像一道白練,如能以適當倍數的望遠鏡來觀察,眾鳥翩飛之姿更是賞心悅目。這也是台灣賞鳥界的年度盛事之一。
由此可見,大白鷺確實是九月的時候從北方飛來南方,正值白露的節氣無誤。古人觀天候為萬物命名,實有天人感應之深意存焉;而今人類生活遠離了大自然,感覺不到動植物在季節中的變化,恐怕也無法興起這種聯想了。
至於小白鷺,是台灣常見留鳥,就沒有在白露時節遷徙的候鳥習性。其形似大白鷺、中白鷺而較為嬌小,也就成其小白鷺之名了。
白鷺又稱「鷺鷥」,是因其頭、頸部有數根白色的長長飾羽,風兒吹過,長羽飄逸,有「帶絲禽」之美名。而這其實是鷺鷥的繁殖羽,只在求偶季節才會長出來吸引異性,其他時間,就沒有這幾根飾羽。
《本草綱目》中另有記載一種鳥叫「白鶴子」,因其姿標如鶴,故以名之。又謂「白鶴子,狀如白鷺,長喙高腳,但頭無絲耳。」想來這個「白鶴子」,應當就是非繁殖期間的大白鷺,古人誤以為是另一種鳥,這是其觀察不夠精到之處。
此外,書中又記載此白鶴子「林棲水食,近水處極多,人捕食之,味不甚佳。」
這些鷺科鳥類大都築巢於樹上,新北市坪林、苗栗縣竹南、台南市四草等地的相思樹、木麻黃、海茄苳等樹林裡,數量壯觀的小白鷺鳥巢,都是極佳的賞鳥地點。而在全台溪流池沼等地,更能經常看見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唐白鷺、牛背鷺、夜鷺等等,踩著鷺科鳥類特有的步伐、長而彎曲的脖子一屈一伸,以迅雷般的速度捕食水中魚蝦,正是「林棲水食」無誤。
而大、小白鷺數量甚多,並非保育類的動物,但在什麼都吃、什麼都不奇怪的台灣,獨獨不見有鷺鷥料理,可見其滋味想必不大美妙。只是古人作研究,不但眼到、耳到、腳到,甚至還要做到「口到」,未免也太貪食了一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