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鑄造者
感謝科技藝術學會洪一平老師邀請,能夠有機會在第二屆數位鑄造者論壇進行小小的分享,還能夠與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美伶姐與一直以來進行大量筆談的鄭家鐘鄭董對談。這次的主題是「地方」X「Web3」,實在太美不過,只好容我繼續熱切分享不同大朋友小朋友做過的作品。
其實鑄造者(minter)不一定要是很會寫程式或是很有美學素養的藝術家,人人都可以是鑄造者。鑄造一顆 NFT 的意義其實等同於做出一張 QR Code,大家都不會拼 NFT 或 QR Code 全名,兩種東西看起來是一堆亂碼,但背後都可以乘載一段「好故事」!
付錢請別人鑄造,就不叫鑄造者了,故事當然可以被包裝的很漂亮,但那會是很漂亮的委託案。中介的人幫忙處理鑄造、販售、社群,當然很好也很必要,但對我而言總覺得少了點親近社群的味道。這種小小的差異,讓我們可以開始討論什麼是「公共生活場域」。
剛好最近與寶成合寫了一個專欄,名為〈薄荷薄荷〉,薄荷的英文是 mint,鑄造的英文也是 mint,我們想以薄荷之名,為大家帶來清新脫俗的小故事。我們寫過在美國打拼的台灣人鑄造「動畫」的故事,也寫過中國人翻牆鑄造「藝術」的故事。也正好最近快要翻譯完成蛇形藝廊的《未來藝術生態系》,順道一併摘錄許多對於生活場域的想像。
「區塊鏈教我們進行小型嘗試,重新學習、重新使用、重新教育我們自己。」
—Penny Rafferty
中山女高正逢 125 週年校慶,同學們,與蔡老師還有威寧主任利用自主學習期間,完成了〈我們,你們〉NFT,中間聯繫了大量建築師、數位藝術家、Web3 原生社群等,最後做出了立體校園古今變化的 NFT,在校慶期間成為數枚別出心裁的禮物。
中山女高擁有老校園,修澤蘭的歷史建築坐落其中,同學會畢業,但成為校友之後都會共同記得過去的校園角落。這些同學創造的 NFT,讓校友為之瘋狂,也讓 Web3 的社群之友實在佩服。同學們討論企劃時程、商業與公益之間的辯論、與實體展覽的連動,讓我不禁讚嘆現在高中的朋友實在不簡單。
校園就是同學的地方。
「許多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加密貨幣產品並不需要傳統的商業模式,或廣告模式,但他們仍然在資源與社群上具有莫大的威力。」
—Kei Kreutler
再來是龍潭樂齡中心的大朋友,我稱他們為大齡初心者。當然一開始他們不知道什麼是 NFT,更沒有以自己的作品辦展覽的經驗。但是經過 CC Yeh 老師的教學,這些同學們卯起來做出出乎意聊的剪貼作品。NFT 上架之後一搶而空。
這些大朋友第一次在 Discord 網路空間與 DAO 友聊天的過程在過去實在難以想像。有些大朋友半夜睡不著,起來繼續做作品,最後做出了〈樂齡蔬菜人〉。
虛擬空間可能是未來公民的第三故鄉,還是現在已經是了呢?
「去中心經濟中,機構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它仍然要面對觀眾,但不是累積權力,而是將權力重新分配給藝術家,並確保藝術家和公眾之間的聯繫是點對點的聯繫。」
—Kelani Nichole
最後一段故事是台北國際藝術村嘗試的鏈上駐村〈台北想像〉,十位藝術家重新學習「鑄造」的方法與這種新媒介如何刺激自己的創作過程。此間我們陪著藝術家群體逡巡於不同數位社群,這就是一個個數位聚落吧。
藝術村將於今年搬遷,我們請朋友在虛擬世界打造模仿藝術村現址的場館,在裡頭掛上這十位藝術家的作品,有聲紋、居住議題、環境議題、以饅頭為題材的作品、肖像畫(PFP),這些作品被藝術村給收藏,不會因為場館消失而跟著不見。
如果藝術村與地方有牽絲萬縷的關係,那鏈上駐村,可能也與鏈上社群有很深的牽連吧。Web3 讓機構產生再思考的可能性,如果能讓藝術家在創作生涯中短暫(甚至長期)進入鏈上的世界,那會需要一個導覽團,陪伴「鑄造」。
「如果你對栽種生態系的社群進行投資,而非以事先定義的結果行動,那就會有大量神奇的事情發生。」
—Jo Lansdowne
以上三段故事,我都沒有實際幫上什麼,這全都是不同社群之間自發完成的事,我們頂多只是陪伴,讓鑄造的過程不至於毫無憑依。
未來藝術生態系 3 裡頭有一張圖表,比較現實世界與 Web3 世界全然不同的文化投資模式。從代幣系統(法定貨幣 vs. 數位貨幣)、治理系統(法律財會 vs. 智能合約)、金融市場(機構藝廊 vs. NFT 平台),一路談到社會—技術的基礎設施(國家民主 vs.去中心社交)。
以上概念在兩年看起來都是空談,但是藉由小而美的故事不斷堆疊,或許未來藝術生態系此刻已經發生。不是地方需要藉由 Web3 來轉型,反而是 Web3 需要地方與故事來驗證其必要性。
Web3 的世界當然需要巨型代理商與金融系統來維持其秩序,但同時「鑄造」一詞,具有草根、由下而上、社區的味道,在晦暗無光的大量新聞出現時,也請別忘了關注這些小小的美美的故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