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布蘭 (Rembrandt):《逃亡埃及》

這幅畫因為小巧而讓人駐足,它出自荷蘭天才畫家林布蘭之手,當時他二十一歲,住在萊頓城。 此畫另一個特點是明暗對比的運用,畫家在整個藝術生涯中,採用各種不同的手法來呈現這樣的效果。
明暗的運用建立在對光和影的質感表現,若干年前,這種手法在卡拉瓦喬(Caravage)的作品裡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但在林布蘭(1606-1669) 的作品裡,這一手法變得更加精妙和考究: 在缺乏對體積感塑造的情況下,畫家運用光線讓畫面元素產生某種震顫感,賦予其一種幾乎可以 觸摸得到的現場感。 值得一提的是,此畫的光源很神秘 : 是穿透了沉沉夜空密雲的月光? 是點亮逃亡者道路的一盞驛站明燈? 還是途中偶遇的一個旅人點亮了小徑? 強烈的光照更強調了四周暗黑的壓抑感。 更何況,這也許是降福的光源,它驅除了黑暗。 但是,它也可以轉換成一種危險,將黑暗籠罩的庇護公之於眾。
畫家的所有用色凝聚在畫面裡,構成一種千變萬化的棕色質地的銅色調。 沒有什麼能夠讓我們的視線遊離,也沒有什麼能讓這垂直緊聚的三個人物分開。 瑪利亞在畫面佔據了主要位置,她被暖和地裹在厚厚的織物裡,也許織物對她來說太大了,但是它可以保護孩子免遭夜晚的寒冷侵襲,她的擔憂顯而易見。 約瑟光著腳,手裡緊緊抓著出驢的韁繩。 整幅畫面,沒有什麼能比這弱勢力的凝聚更讓人感動的了,孩子倚賴母親,母親依附丈夫,這股凝聚的力量抵抗著希律王血腥暴虐的威脅!

小耶穌的臉因明亮的光環而變得神聖,他似乎非常機靈,警醒於陌生的環境,但同時又完全倚賴於他親愛的母親,後者帶給他充滿愛和溫柔的照顧。

掛在驢子臀部的行李是這個家僅有的積蓄,被一隻簡陋的包袱裹著,倉促地被繩子捆紮。 我們只能看到一隻可以鑽木螺旋鑽,它是木匠約瑟必備的工具。 這裡暗示了《福音》裡的所有思想 : 為了精神財富而放棄世上的物質財富。

驢子耷拉著腦袋。 而上帝的兒子耶穌,從出生一直到祂進入耶路撒冷,常由驢子陪伴。 無容置疑,人們會想像這頭不顯眼的驢子,為耶穌所帶來的重要性。 驢子和逃離希律王殘殺的三個受害者團結在一起,它因漫長的行程而疲憊,也因重負懷抱嬰兒的母親而困頓,但是它時刻警覺著若隱若現的光芒,聆聽著穿刺於黑夜的風聲 。

畫面近景左下端有一株令人不安的植物,讓人無從辨認,所有的危險似乎都被這株植物凝聚了。 如果說約瑟對這威脅毫不在意的話,那麼瑪利亞則擔心地觀望著這潛在的風險,將懷中的耶穌摟得更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