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后朝黃老思想】第一篇 天地不仁

文明之眼
·
·
IPFS
·
夏朝末年,長達一百餘年的洪澇之災,或許是作者引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段話的真實動機;至於「聖人不仁」則類似於「絕仁棄義,民復畜茲」,只不過前者未失其德,而後者卻已至仁義之境,因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更接近作者用意。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猶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浴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縣縣呵若存,用之不堇。

宇宙如程序,萬物如代碼;除了觀自在,眾生皆可算。世界生態就像風箱,季風洋流自有規律。既然萬物規律,多聞不如清修;地球生態的命本在海洋,只要祂不死眾生就好活。

 

宇宙世界是由意識虛擬而成,就猶如電腦運作的虛擬世界,殺戮或救援都不帶任何情感,唯有主觀意識才擁有真實感知;因此,一切的恩怨情仇,都因主觀意識的解讀而相對存在,透過微觀交互作用而感覺真實,情感覺知是基於業力作用,而業力作用與量子糾纏現象有關。

「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算是不仁吧,就算將無數滅霸加總,恐怕都不及佛陀的「不仁」,然而「實無眾生得滅度者」,眾生其實都並非真實存在;此外,更重要的是方法,佛陀的「滅度」是行菩薩道,其意念影響微觀世界的演化趨勢,將複雜混亂慾望糾纏的汙濁世道,淨化為無數清淨的微觀世界,故稱「聖人不仁」。

本篇作者可能是修行人,至於是否覺悟真相則不好說,因為他認為的「天地」應該是地球生態而非宇宙;因此,他認為的「天地不仁」或許是氣候變遷天降災禍,但「聖人不仁」卻不是指有為的不仁,有為不仁就如楊廣一般,豈能稱「聖人」?

夏朝末年,長達一百餘年的洪澇之災,或許是作者引用「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段話的真實動機;至於「聖人不仁」則類似於「絕仁棄義,民復畜茲」,只不過「聖人不仁」未失其德,而「絕仁棄義」卻已至仁義之境,因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更接近作者用意。

「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與「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倒是相似,但「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的真相覺悟力明顯遜於「其出也彌遠,其知彌少」;因此,本篇文章作者應該並未覺悟真相,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只是作者的引用,其原作者可能是夏朝中期的一位覺悟真相者。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明之眼貼文全為個人著作,無版權問題,歡迎引用分享轉載製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黃老思想探討:天下皆知

黃老思想探討:天下有始

黃老思想探討:返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