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处逃,却无处扎根。

妞肉丝儿
·
·
IPFS
·
Matterszine读后感投稿,原文是《潤了一半的女人》,作者是秋涼。
最近有个活动,是根据别人的文章写读后感。这次参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likecoins,毕竟数量还挺诱人的。这篇读后感选的文章纯粹是自己随便点进去了一篇,因为懒得去看更多的文章。我点进去的文章名叫《潤了一半的女人》,作者是秋涼@qiuliang。下面,我就来很诚实地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在台湾居住的心理过程。简单来说,她在台湾读博、工作和生育,过着卷王的生活。她怀疑自己一半在出逃,但是另一半又在受困。比如说自己曾经想留在意大利,但是因为新冠离开;或是自己想过单身生育,但是还是结婚生育。可是另一方面,她觉得并不是所有的出逃都需要完全离开,这些半逃不逃的生活方式也是她自己的出逃方式。

我想谈一下对作者出逃方式和文章下的一条关于生育的评论的看法。任何一种出逃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妥协,不管是抛弃熟悉感也好,还是被迫接受某种文化规定。只要盈亏在个人的接受范围之内,怎么选择都是个人的事情。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出逃,这种概念太难有统一的定义了。不如问问自己心中的出逃是什么样子。另一方面,一条评论谴责作者选择生孩子来自讨苦吃。我想说,在男权社会中,生孩子本质不是一种选择,是个在很多层面上收到压迫的安排。不生育的人可以避免生育的痛苦,但是她又会无时无刻面对来自社会的责问和胁迫。做人只能权衡利弊,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所谓的自由选择。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词是“陆配”,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个词。相对应的“台配”让我只能想起动漫的台湾配音,而没有台湾配偶的意思。一个词能有缩写说明这个现象应该很常见,所以我在此猜测应该有很多“陆配”?另外,很好奇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自己是“陆配”的身份?“陆配”只是她众多身份的之一罢了。当然,我可以理解对这个身份的强调是因为她现在住在台湾,但是她曾经也读博和工作,为什么作为配偶的这一身份需要着重强调呢?

对于作者提到的在台湾的交换生很喜欢台湾这一点,我挺有共鸣。虽然我不是交换生,只是在台湾旅游过,但是我确实挺喜欢台湾的。这有一些个人因素,比如说在台北一见钟情(见关联文章),或者是很喜欢花莲海边的风景,亦或者是在大巴车上跟阿姨很聊得来。可是我待的时间太短了,看不见一个全面的图景。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说,我会觉得有些方面很保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重于传统文化。

*封面是在花莲附近的火车上拍的。

就写到这里了,欢迎评论和赞赏!妳的互动是我更新下去的动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妞肉丝儿喜欢旅游和写作。太年轻了,简介没啥好写的。想啥时候更新就啥时候更新。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